重点工作攻坚看行动丨山东农大:把强农兴农写在田野上

2020-10-17 10:09:23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丰收时节,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示范田种植的“山农28”获得856.9公斤高产,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山农28”是山东农业大学赵檀方教授培育的小麦品种。“我们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引导专家学者瞄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实际需求开展科技攻坚和成果推广,把最好的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培养农村需要的新型人才

  陈思是山东省首批公费农科生。今年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公费农科生科技支农,陈思就在老家东平县帮着种植大户老陈解决难题,不懂的就通过视频现场求教学院老师。

  “陈大哥家地里的麦子参差不齐,以为长了许多野麦子,想拔掉它。我当时有点拿不准,通过视频请教老师后,确定地告诉他那不是野麦子。因为麦种纯度不够,麦苗才七高八低。”了解到这片地的播种量一亩地有40斤,陈思告诉老陈应该把麦种量减到十七八斤,余松烈院士发明的小麦精播栽培技术,山东农大农学院的学生都了解。陈思还把自己掌握的施肥、浇水、用药、壮穗等方面的知识一起“端”了出来,让老陈高兴不已。

  齐鲁学堂是山东农大本硕博一体化培养项目,入选学生原则上3年完成本科阶段课程,5年完成研究生阶段培养。这批学生专设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采取小班授课,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大二就能进入实验室,早早参与科研。动物科技学院齐鲁学堂学生董旭晟,跟着“牛专家”导师王中华教授,经常跑牛场观察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连续多年担任全国牛精英联盟山东农业大学负责人,今年6月又成功申请到山东省留学基金资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大校长张宪省提出,农业大学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必须大力改革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并增加针对性实践课程。“学校调整学科和专业的目标,就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方向,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是乡村振兴对新型人才的渴望。”张宪省说。

  奋战在乡村振兴主战场

  今年夏天,山东农大园艺学院史庆华教授指导泗水县瓜农吕孝东种植的吊蔓栽培小型西瓜,每亩产量近万斤,地头批发价就达6元一斤。

  史庆华不但帮了吕孝东一家,还推动当地成立合作社,引进优质品种,让合作社瓜农分阶段、分批次栽培,拉长采摘期,错开上市高峰,避免“价格战”。合作社还与全国多地的网络电商对接,让泗水西瓜成为“网红西瓜”。

  一年来,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山东农大组专家团队、送技术成果、引资金项目、建特色企业,专家教授们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在我省开展的“第一书记”行动中,山东农大先后派出20位“第一书记”,在东平县、沂水县等对口帮扶10个村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工作队获评全国扶贫先进工作队。今春疫情期间,山东农大一大批专家向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提出小麦生产、瓜果蔬菜运输等系列报告,被迅速采纳使用。省派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四进”工作组用一个个具体行动为群众解难题,充分展现农大人的工作力度、速度与温度。

  今年苹果开花时节,山东农大机电学院王金星教授团队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设计的智慧果园管理系统,在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宁庄岭村1500多亩果园里大显身手。通过云端平台,专家在线指导,果园老板刘万林足不出户完成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预警等管理,全方位实现种植生产作业远程实时监管,这套智慧果园管理系统也受到果农们追捧。

  打造高科技人才“磁场效应”

  8月2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张宪省团队关于植物茎端分生组织发育调控机制的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从分子水平解析茎端干细胞激活因子和增效因子相互依存的作用模式,填补了近20年来的空白。

  2020年,是山东农大学术集中突破的一年。三四月间,前后不到一个月,农大科研人员与CNS来了一次全方位的“亲密接触”——卢从明教授参与研究的成果发表在《细胞》主刊;段巧红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刊登在《自然》主刊;山东农大作为唯一通讯单位的成果登上《科学》主刊并成为封面文章,孔令让团队在全球首次找到并克隆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这是我国小麦重要功能基因研究领域首篇CNS三大主刊文章。

  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持续爆发,得益于学校落实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形成的农业高科技人才“磁场效应”。

  孔令让告诉记者,2014年他的首期“泰山学者”期满考核时,成果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专家组和学校看到了他的不懈努力和良好进展,给了“优秀”等级,纳入下一期管理支持。

  不只是对孔令让,山东农大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机制,一直坚持以质量为导向,重方向看过程。学校定期举办考评会,邀请院士和国内权威专家,为大家的研究工作把脉会诊,查找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专家们重在分析高层次人才的选题方向是否符合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新颖,只要方向对,只要进展好,就可以通过考核。

  “我们尊重科研规律,更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徐剑波说,“学校一直不断完善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机制,永远倡树‘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品质,让人才甘于并敢于静下心来等待花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苑文飒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南欧亚班列开行数量占全省近四成 山东已开行1200列 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今天上午,2020年“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第1200列发车仪式,在济南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举行。统计数据显示,“齐鲁号”欧亚班列已累计发运口罩、防护服、医疗用品等防疫物资730标准箱,送达德国、俄罗斯、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为当地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详细]

    10-17 09-14济南日报
  • 为了“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听济南脱贫攻坚铿锵足音

    荒废的村居开发后充满人间烟火,泥淤泉西村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帮扶主体“尽心带”,各类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设立就业扶贫加工点300多个,培育绿泽画院等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86处,带动2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详细]

    10-17 09-29济南日报
  • 省会经济圈科创联盟在济南成立

    今天上午,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科技成果路演在济南科技金融大厦举行。由省科技厅统一筹划,济南市牵头,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等7市成立省会经济圈科创联盟。[详细]

    10-17 09-14济南日报
  • 兴产业、拓渠道 山楂托起川道村的振兴梦

    近年来,川道村大力发展山楂产业,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参加全场推销会等方式,拓宽销路,形成了“川道红”山楂品牌。如今,有了山楂这项特产“撑腰”的川道村,一扫从前的村经济状况,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详细]

    10-17 10-10大众网·海报新闻
  • 将脱贫攻坚“济南经验”升级为“济南方案”!保障全市21万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

    随着时间的指针滑入2020年下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已经吹响,这个场景,我们有幸即将见证——目前,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2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6元,贫困群众满意度达到99.7[详细]

    10-17 09-29济南日报
  • 济南这些私家车跑公交车道 有望不受限制

    10月13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公布。核销市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公务出行采用新能源汽车社会化保障,对新能源汽车年销售总额排名前三位的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按排名分别给予1[详细]

    10-17 09-34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