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产粮大县抢收记”

2021-10-14 06:37:25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王红军 赵丰

  ●老两口的地里晃动着“红马甲”的身影,县直机关党员抢收抢种志愿服务队来帮助收玉米

  ●紧急协调来了履带式收获机,一台机器一天能收三四十亩

  ●为了加快玉米烘干进度,先烘干部分水分,玉米储存一段时间之后再烘一遍

  受持续降雨天气影响,部分土地水分饱和,既影响了玉米收获,也给秋种带来困难。目前,全省各地多措并举,正在加快秋收进度。记者蹲点粮食大县——平原县,到田间地头探访如何抢收。

  田地泥泞,1/3玉米需人工掰

  10月12日上午,因为家中有事,56岁的平原县前曹镇前曹村村民刘文奇夫妇,到自己家的玉米地晚了一些。由于此前的持续降雨,玉米地里曾有积水,现在水虽然退下去,但踩上去还是有些泥泞,收获机无法进入,只能依靠人工掰。

  刘文奇说,自己家种了7亩地,前些天假期,他们和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女儿、女婿,6个人3天只收了4亩地。“雇人背玉米出地,一人一天260元,掰棒子也要160元,过去一亩地也就50元。现在,给钱也找不到人干了。”

  掰了没几个,老刘发现地里晃动着“红马甲”的身影。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平原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组成党员抢收抢种志愿服务队来帮助他抢收玉米。

  考虑到仍有部分玉米滞留田间,给广大农民带来减产风险,10月11日,平原县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秋收秋种工作。

  “昨天(11日)我们收的玉米,还在一片积水里,地里泥泞难走,我们掰了一天终于掰完了。”在玉米地里,平原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杨昕和同事身着长袖,手戴手套,脚穿胶鞋,一人一行,既要把玉米棒掰下来,还顺手扒掉了皮,很快金黄色的玉米堆成了一小堆,这样也省了运回家再扒皮的工序。

  杨昕说,虽然以前不少同事没有干过掰玉米的活,这次“初体验”并不轻松,有的昨天掰完玉米身上起了不少疙瘩,但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

  “帮助太大了,如果让我们老两口来掰,这2亩地玉米掰下来再运出去,就得要三四天时间。”刘文奇说,“人多了,效率高,今天就能收完。”

  平原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张志萍说,12日一早,她跟14名同事一起来到前曹镇,由镇里统一分配任务,这已经是第2户了。“报名的人少,但来的人多。局里根据部门工作情况,让大家轮流倒班,业务审批少的先来,窗口服务人员保证在岗,行政岗位同志落下的工作,晚上加班干完,这边的活儿(秋收)等不了。”

  “前曹镇地处低洼地段,之前一些地块有不少积水,大约有1/3面积的玉米需要人工来掰。”前曹镇党委书记宁军说,从11日开始,当地协调了二三十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进场作业,必须赶紧把玉米抢收回来,不然出现大风倒伏,可能会造成更大损失。

  他说,在人工抢收过程中,根据前期摸排情况,按照田间积水多、困难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多、土地流转少的原则,以自然村总数10%的比例倒排重点难点村,从机收条件差、劳动力少的农户开始进行重点帮扶。

  据当地部门统计,10月11日至13日,平原县86个县直部门组织2500余人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5万人次,分赴12个乡镇(街道)重点帮扶村开展帮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推进困难群众秋收进度。

  先烘干部分水分,储存之后再烘干一遍

  “哗啦啦”,随着3台履带式收获机调转车头,360°长旋转卸粮装置将金黄色的玉米粒倒在了一旁等候的卡车里,一旁成方连片的玉米地里还有3台履带式收获机在收玉米。

  这是平原县财金鲁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上抢收抢种的场景。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张闽说,公司流转土地种植了400亩糯玉米,11日轮式收获机一进场,车头就陷下去了,又紧急协调从河南调来了6台履带式收获机。

  他说,“履带式收获机主要用于收割水稻,收玉米较慢一点,一台机器一天能收三四十亩,每亩150元。收获的玉米由3辆40吨的大卡车运送。”

  但是,履带式收获机存在漏粮问题。据统计,一亩地能漏200-300个玉米棒。为此,张闽专门找了6个人在田间捡拾玉米棒,确保颗粒归仓。

  另一边,地处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的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30台套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正在田间忙碌着。

  “公司流转了近2万亩土地,昨天23台机器收获了1700亩玉米,今天有30台机器同时作业,肯定能突破2000亩。明天土地就允许轮式收获机进场了,一台一天能收一百多亩,会越收越快。15号上午就能收完。”该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说,公司有自己的烘干基地,能满足2万亩玉米的烘干需求。

  在前曹为民服务中心,新烘干的玉米正被传送带运到仓库储存。外面的烘干设备旁,正在落地一套新上的烘干设备。

  “我们免费为种粮大户和散户烘干玉米,同时春节前免费提供存储。中心实行订单式农业,1吨玉米有100-120元的烘干仓储补贴。”该中心理事长赵中锋说,目前中心有两套烘干设备,24小时不停地干,日烘干能力600吨,新上的设备14日就能用,日烘干能力能达到400吨,加起来日烘干能力能达到1000吨。因为今年玉米水分含量普遍较高,烘干需求高涨,前几天,散户开着三轮车在门外排了好长一排。

  “为了加快烘干进度,我们先烘干一遍,将水分从30%降到20%多,这样的玉米可以储存半个月,之后再烘一遍,将水分降到10%多。这样3套设备日烘干能力能达到2000吨。”赵中锋说,目前已为几百名农民免费烘干了近500吨玉米。

  截至10月13日14时30分,平原县已抢收玉米76.3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0.3%。10月14日将全面完成秋收工作。目前,全县正组织35台套烘干设备日夜高效运转,日烘干能力达3550吨,以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播期要服从墒情,要把水分散出去

  “去年这两亩地每亩收玉米1200斤,今年产量肯定会受些影响,能抓紧收回家最关键。”刘文奇说。

  赵中锋认为,今年雨水多,导致低洼地块积水较多,同时还有锈病、青枯病的影响,产粮有所降低。此外,收获成本有所增加,尤其对种粮大户来说,多集中在10月收割,履带式收获机效率仅有轮式机器的三分之一,但价格高了不少,还要专门雇车辆运输,一亩地就得多支出近百元。

  虽然部分地块减产明显,但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加强管理,使规模种植亩均产粮不降反升。

  何石宝说:“今年春天雨水较多,我们就考虑要及时根据特殊天气进行植保。9月14日,当玉米出现轻微锈病后,我们花了2天时间用无人机打药。很多散户认为,距离收获只有20天左右,没必要打。现在看来,打还是有必要的。每亩地无人机作业加农药投入20元左右,但保证了锈病不扩散,每亩至少能够增产20斤。现在,散户玉米已经干枯,我们的玉米秸秆还是绿色的。”

  根据已经收获的玉米估算,去除杂质后,该公司今年平均亩产1300-1400斤,而去年亩产1050斤。

  “前几年干旱,排水沟都种上了粮食,排涝设施没有得到重视,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管理、优化。”赵中锋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按常年来说平原县的玉米早已收获完成,进入秋种阶段。但今年秋收进度影响秋种,小麦晚播已成定局,如何保证小麦产量不受影响呢?

  平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田殿彬说,目前秋收要“抢”,不能等,收完玉米待机械能进场后抓紧秸秆还田、晾地。今年小麦要比正常年份晚播种10天左右,宁可晚点种,也别抢时间,播期要服从墒情。现在土地太湿了,需要把水分散出去。

  目前,平原县农业农村局12个技术指导小组分赴12个乡镇,进行秋收秋种技术指导。田殿彬说,播种要参照“四补一包”晚播技术,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和抓好种子包衣。“从常年经验及跟踪调查来看,种植的主要小麦品种济麦22适应性强,10月底前播种仍会有较高产量水平,后期还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科学施肥进行弥补。”

  他说,“平原县估计10月25日前后能够完成全县播种。如果在10月底前土地还比较湿,在上冻之前还是要把种子种下去,‘土里捂’,力争把产量影响降到最低。”

  (大众日报记者 王红军 赵丰 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