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春耕进行时 | 一粒高产麦种背后的故事

2024-03-30 18:16:3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周凌峰

  编者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春光明媚,正是春耕春播、春管春服的好时节。齐鲁大地按下了“农忙键”,田间地头,农户们忙着育苗育种、管护小麦、翻整土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阡陌间。向土地要“效益”,在田间地头提“产能”,一幕幕“热辣滚烫”的春耕“大片”正在齐鲁大地上演着。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济南报道

  俗话说,种子、土地和农民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在春耕采访中,多位农户对记者说科技助力都是降本、增产的手段,种子不行何谈丰收?“有了好种子,才能多打粮。”在田间地头,农户见面最经常聊的话题之一就是“你家地今年产量怎么样?”说起产量,除了科技手段的精准管理和养护,大家聊得最多的话题还是哪个种子产量高。一粒种子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育种又是怎么一回事?记者从济南市农业科学院得到了答案。

  从试验田里找答案

  3月26日,济南农科院的试验田里工作人员正在给麦苗进行化学除草。“因为实验需要,这里的麦田管理和维护不能像耕地里一样大面积出动农机。”济南市农业科学院作物一部副部长袁园园走在麦苗间查看每一块试验田中的情况。“我们的耕作时间跟农户们一样。”袁园园用手比画着她印象里1个月前麦苗的状态,她打趣说,这些麦苗别看现在挺精神,它们可是一天一个样。

  为什么小麦育种如此重要?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2023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3.46亿亩,亩产389公斤,总产为1.35亿吨。然而,小麦生产依然面临极端气候、病害跨区威胁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仍需进口优质麦。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表示,我国小麦年消费量正以1.1%-1.6%的速度增长,面对耕地面积难以增加以及多变的市场格局,持续提升小麦单产尤为重要。山东作为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小麦育种显得尤为重要。有了好种子才有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收益。

  “济麦22、济麦44等这都是咱山东研发出的优良品种。”袁园园指向试验田北侧一小片麦地说,每个品种的麦子都要考虑它的适应性,以这块地为例,里面又分了多个不同的环境,不施肥、不人工灌溉、阻断养分交换等。“要考虑不同农户所处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和耕种条件。”在育种专家眼里,替农户多想一步、多试一次,农户就能多收一斤粮,多省一份心。

  2023年6月下旬,山东夏粮6000万亩小麦中,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 面积达到700 多万亩。长期以来,强筋小麦由于产量偏低,抗逆性偏弱,农户们对种植该品种的积极性一直不高。直到济麦44的出现,让强筋小麦种植打开了新局面。“济麦44收获的小麦集超强筋、高产、广适、抗病等特点于一身,实现了高产高质的目标。” 袁园园说,从2018年济麦44通过山东省审定后,河北、山西引种备案,安徽、国家黄淮北片和南片又审定通过,这足以证明济麦44的广适性特点。

  不仅如此,农户们的对济麦44的认可也是连连称赞。潍坊市寒亭区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萍说,冬天降温明显的时候,刚长出的麦苗都会有冻害的情况,济麦44返青后,既没有出现条锈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反而还正常生长。

  这也足以见得,农户对济麦44的认可。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8年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全社1.05万亩小麦中,95%是济麦44。

  一本本厚重的笔记,记录着漫长的科研路

  据了解,济麦44是由济南17和954072组配杂交而成。济南17也是我国首个年推广面积过千万亩的面包小麦(强筋麦)。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领衔下,山东省农科院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开始研发强筋小麦新品种,1999年,济南17通过山东省审定,之后该团队培育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更是书写了国内小麦的一段传奇。据不完全统计,用济麦22做亲本选育审定品种130余个,这意味着它的“子孙”已经遍布全国。

  袁园园向记者讲述着山东小麦育种的历史,调侃地说,农业科研人员不下地永远发现不了问题,仪器设备只是辅助我们的手段。在济南农科院的试验田中,记者留意到工作人员的口袋中时刻少不了一台照相机,“这是记录麦苗生长,每个小区的品系不同时期的状态都要记录。”

  在实验室内,袁园园的桌边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里面记录了济南农科院选育的2个小麦品种的数据,济科109和济科568。翻开笔记本,麦苗的详细数据规整的陈列着:济科109,比对照济麦22早熟1天;株高78.5厘米,亩有效穗 47.9 万,穗粒数39.2粒,千粒重41.3克……

  “除了跟别的品种对比,我们还要跟自身对比。” 袁园园戏谑地将“自身比对”比喻成“自我批判”,在她们眼中,麦苗的数据除了要稳定,最好还能有惊喜,这才叫进步。翻开另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标记了每一年济科109的情况:2020~2022年,高产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35.7公斤;2022~2023 年高产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83.5公斤,面粉白度76.15,磷效率指数1.21……

  看到笔记本的那一刻,我们或许明白了她之前说的“替农户多想一步,多试一次”的含义,不仅是试验阶段,过审后投放市场时科研人员也是有着他们担忧。“高肥水地块就选济科109,没有灌溉条件的中低产田,就选济科568。” 她说,能清楚地帮助农户选择最适合他们土地特性的种子,才能让农户真的受益,这更像个“因材施教”的过程。

  从袁园园的讲述中,不难看出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麦种发挥最大功效服务社会。在试验田和实验室之间发力,在科研院所和小麦主产区奔走,对于袁园园等育种人已是常态。春季麦田管理正在进行中,以袁园园为代表的育种人也和农户们一样盼望着今年的麦田能传来新“丰”的欢声笑语。

初审编辑:孙翔

责任编辑:王磊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