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向阳的路上——东董家村第一书记卢海龙工作侧记

2018-02-13 11:0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 玮

  走在向阳的路上

  ——东董家村第一书记卢海龙工作侧记

  李 玮

  再次见到济南人民警察职业培训学院的卢海龙同志时,明显看出了他的变化——自2017年6月派驻到南山管委会东董家村任第一书记以后,卢海龙操心的事情多了,闲暇的时间少了;考虑基层组织发展的事情多了,顾及自己的时候少了,仅仅时隔7个多月,这个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儿就以他黝黑和消瘦的形象映入眼帘。与黑下去、瘦下去的身形相对照的,是他一谈起东董家村半年多来的变化时那滔滔不绝的神态,那是一种如数家珍的自豪和坦然。

  卢海龙书记才一头扎进济南南部山区的腹地,一心扑在他的东董家村父老乡亲身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不能给东董家村带来实质性提升,我就对不起我的责任和使命!”

  一提到“责任”和“使命”,仿佛一定与惊天伟业联系在一起,孰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大的成就也是来源于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付出与创造。沉到基层第一线,与质朴的村民们打交道,雄心壮志不如实践业绩,从派驻的第一天开始,卢海龙便深刻地意识到这个真理,派驻的头一件大事,卢海龙就为自己的办公室置办了一张单人床。看到这个架势,村民们都觉得这个书记“不一样”。

  东董家村位于济南仲宫办事处东北3公里处,全村共有81户281人,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14人,贫困户13户31人,其中低保3户、5人。全村可耕地面积85亩,荒山200亩,林果面积80亩。劳动力少、土地面积少,是全村致贫的主要原因。长年贫困致多数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人均收入在整个办事处排名靠后,村集体无经济收入,村内孤寡老人越来越多。

  越了解东董家村就越为东董家村的乡亲们心疼。多年来,村民们靠山吃山,在仅有的果田里辛勤栽种生活的希望。这样的希望是甘甜的,这样的希望更是艰苦的。派驻到村里不长时间,卢海龙就亲眼目睹了果农的心事:时值甜桃成熟季,一筐筐成熟的果实藏在深山卖不出去,果农们收获的喜悦瞬间被愁云笼罩。眼看着大批量的好果子一天天霉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留下了苦涩的泪水。此情此景,卢海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百姓的难事就是党员干部的急事,想办法帮乡亲们卖出桃子就是此

  时此刻的大事!本着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卢海龙千方百计为滞销的山桃做代言,做推广。在他的带动下,先后联系到白云餐饮连锁公司、机关事业单位、警察职业培训学院食堂等大宗需求单位帮助消化滞销桃果,成功地为果农销售甜桃万余斤。果农的收入保住了,卢海龙的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东董家村地处山区腹地,村子四周群山环绕,村民出行靠脚踩出来的土路,靠几辈子形成的老路,既不利于现代化交通,又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海龙踏下身子为每一条土路把脉会诊,又先后请来几家爱心企业帮助出资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全部硬化、美化。道路改造工程结束后,全村主干道硬化率达100%,街巷硬化项目业已顺利竣工,乡亲们从此告别了昔日尘土飞扬的黄泥路。有了路,卢海龙还想让乡亲们的夜行路有光明,于是,为村庄架设路灯的任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几经争取,济南红叶暖气公司被卢海龙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劲头打动了,主动出资六万元,为村路架设了标准化照明设施。村里的路通了,村里的路亮了,事故意外明显减少,村民的心也豁亮了。

  灯盏可以照亮人们的脚下,文化却可以长久地引燃心灵。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普及与浸润,这一点,也是令卢海龙操心的事。为了让村民们在农闲时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卢海龙又动起了心思,要为大伙建一所农村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这处规划有500平方米健身文化广场、300平米图书阅览室的地方将承托起村民们的文化梦想。配套相关设备还包括:阅报栏、健身路径、健身器材、灯光和有源音箱。经过多次沟通和联系,宏昌集团、大汉股份各出资30万元,共计60万元为东董家村修建文体服务中心,现已主体竣工。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市场紧缺,工程所需的沙子水泥无处购得,卢海龙再次出马,拉来50吨水泥和70方沙子的赞助,解决了材料之困。为把文体中心建成高标准高起点的综合中心,他争取到原单位警察学院的大力支持、拨款8万元用于文化中心的后续和完善工作。文化中心建成后,图书阅览室拥有图书15000册,另配备电脑、投影等设备供活动使用。有了学习和娱乐的场所,东董家村的村民生活有了乐趣,大家的心气足了,村里的建设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

  有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村庄也是一个大家庭,家庭大了,让人操心的事情就格外多。村里吴大妈的房屋破旧急需拆迁改造,可是很多年下去了,这个工作没有完成。卢海龙来到东董家村,一下子就注意到这个大难题。老人家年逾80,患有严重的小脑萎缩,老伴早早去世,三个子女各有难处。要想完成危房拆迁改造,头一桩难题就是老人在建设期间的住宿问题,还有另一大难题就是三万余元工程款需先期垫付。正是这两大难题,把吴大娘困在了破旧不堪的旧宅里,成了全村最后一户没有进行危房改造的住户。为了安全妥善地完成好这个任务,卢海龙多次走访老人的三个子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子女们配合工作,不但答应抽出人力照顾好生活不能自理的吴大娘,还凑足资金为老人垫付了房屋改造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到吴大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卢海龙这才真的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事情很多。

  东董家村的自来水工程自卢海龙到来之前就已经筹划了两年多,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解决。了解到村民们至今仍靠机井过日子,卢海龙积极争取到原单位济南人民警察职业培训学院的支持,为东董家村村民进行了自来水表入户安装,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完成了村民梦寐以求的“甘露”工程;为做好群众的口腔保健工作,提高村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卢海龙特邀请济南可恩口腔医院走进东董家村,举办了“健康扶贫进万家”大型义诊活动;针对村里老龄人口较多,眼疾现象比较普遍的问题,卢海龙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争取到济南爱尔眼科医院的支持,择日在东董家村开展义诊,为近百名村民做了白内障筛查检查,并当场和8名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村民签订免费手术协议,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为帮助贫困户安全过冬协调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为每一户贫困户送上了500斤清洁燃煤,贫困户可以安全温暖的过冬了,党和政府对每一名贫困人员的关爱和照顾落到了实处。

  致富,一直是每个村民的梦想,可这样的梦想同样需要付出具体的实际。为了引导大家开拓思路,同奔致富路,卢海龙开动脑筋,想到了光伏发电这条路。光伏发电不但是清洁能源,还可以增加村里的收入,这样的好事,怎么也没想到又成了一件棘手的难事。面对这样的尝试,村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光明的前景,而是首先担心自家的屋顶——设备架设会不会造成房屋漏水、设备开始工作后会不会对外产生辐射……一系列出于对现代科技的不了解造成的深深误解,挡住了村民突破固有思维的路。为了打通这条看不见的“心路”,卢海龙几次三番向大家进行讲解说明,终于有乡亲明白了卢海龙的苦心,主动报名在自家的房屋上架设光伏发电设备,一年近两万元的收入,对于这个市级贫困村来讲不是个小数目。村里有了集体收入,村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车头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基层党支部有没有顽强的战斗力,就看支部一班人的能力和水平。东董家村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已达 57 岁,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年轻时为村庄建设贡献出青春的带头人业已老去,看到这样的情形,卢海龙主动召集支部成员统一思想,为了东董家村的发展和未来,支部必须与时俱进发展新生力量作为后备补充。老同志们积极响应,达成共识,着力着重培养发展年纪轻、有本领、威信高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并敞开怀抱,发展了一名预备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月最后一周五为党员活动日,共同学习和交流。

  在第一书记卢海龙的带动下,东董家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员服务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互动的党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形成了“群众有事齐商量,大事小事有人帮”的良好局面,不断引导、激励党员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定期组织党员集体清扫环境卫生、修缮道路桥梁,帮助孤寡老人、大病贫困户及劳动力缺失的困难群众春种秋收,树立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为让每一名党员牢记红线,时刻保持警惕性,党支部特别了印制党员100条禁令,加强对党员的动态教育,结合十九大报告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提升整体政治素养,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

  在第一书记卢海龙的努力下,东董家村的改变有目共睹,2017年11月8日,东董家村召开现场观摩会,卢海龙为全区的第一书记代表和南山区党总支领导汇报了东董家的建设和发展。卢海龙本人也被推选为派驻仲宫办事处的十个第一书记成立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并多次作为代表,区里召开的座谈会上介绍经验做法,得到了老百姓和上级的高度评价。

  派驻到东董家村的7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即是匆忙的也是富有价值的。回顾这段难忘的时光,卢海龙说:“能带领乡亲们走在一条向阳的路上,我个人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矢志不渝的意志的带动下,卢海龙领导的东董家村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谢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