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历经沉浮 东舍坊高跷队期盼更多年轻人加入

2018-03-03 09:41:00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孔婷婷 俞丹

  

  1日,在王官庄大众广场,东舍坊高跷队员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为市民表演《水浒》、《西游记》、《白蛇传》等节目。 记者刘玉乐 摄

  1日上午,身穿戏服、浓妆艳抹的高跷演员们一字长蛇阵走进大众广场,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造型各异,也高低不一。表演时,倒立、拿大顶、劈叉……演员们大秀绝技,逗笑取乐,如履平地,引来观众阵阵喝彩。演出队伍中,最小的演员9岁,最大的77岁。

  起源清末、传承百年,这是东舍坊高跷文化艺术团第五个春节表演,不同于以往,今年他们的表演格外受欢迎……

  意外爆红

  往年路人仅仅瞥一眼今年被团团围住拍照

  前几天,在东舍坊东居一居民楼里,71岁的李传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拿着手机跟队员通话,讨论着几天后的表演安排。他的左腿抬高垫着垫子,露出的脚踝一片青紫,春节前的一场车祸,让老人的左腿受了伤,十几分钟的通话里,李传运总是下意识地用手按摩脚踝。“疼是疼,可咱高跷队演出时还是得跟着。”正月初六那天,李传运用军大衣包着腿上了表演车,作为东舍坊文化艺术团的解说,他说“就是抬着也得去”。

  “没想到今年效果这么好!”说起那天的表演,李传运靠在沙发背上的身子一下直了起来。“从我们小区出发,一路演到百花洲,全都是围观叫好的人。”一路上,围观的路人把高跷队团团围住,路过的公交车上也有人探出身子拿手机拍照,“那天听人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多少年都没见过了’。”

  “多少年都没见过了。”这同样是李传运想说的,自从2014年春节东舍坊高跷文化艺术团开始表演以来,他还是第一回见观众如此热情。印象中,大家都是站在路边匆匆看一眼就过去了。李传运说,今年的表演一直排到正月十六。“往年到(正月)十五就结束了,今年得加演一天。”

  自救重生

  一面大鼓引出回忆居民自费组建团队

  “我们现在的高跷队是2013年成立的,可要说起东舍坊高跷,那可得追溯到光绪年间了。”李传运介绍,清末时期,东舍坊街周围算是济南府穷人的聚集地,可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穷人没啥娱乐活动,过年自己踩个高跷图热闹,就这样慢慢有了名气。”

  李传运回忆,小时候东舍坊大多数人家里都有踩高跷用的“腿子”,赶上节庆日,居民组成的各个高跷队都会出来表演一番,观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龄孩童,没有不被其魅力折服的。只是时光流转,东舍坊街经历拆迁、改造、回迁,不少住在这里的老街坊们渐渐分散,绵延百年的东舍坊高跷也随之沉寂。

  “2013年春节,社区活动中心运来一张大鼓,有人还借来锣,敲锣打鼓的很热闹。”李传运回忆,当时大家正在兴头上,有老人突然提议再打一打当年高跷队的鼓点,没想到鼓声一响,当时就有人走起了高跷的步子,还有人顺着声从楼上跑下来跳。“一下子就想到了咱的东舍坊高跷,断了这么多年,趁着我们这帮老人还在,就想着能不能再组起来。”李传运激动地回忆。

  听说要自费重组高跷队,早已搬到柳行社区居住的东舍坊高跷第四代传承人董文臣第一个回来帮忙。自此,家住甸柳、济钢附近的老东舍坊人闻讯也纷纷赶回参加。“目前高跷队里40多人,有三分之一是从外面回来的。”李传运说,虽然大家人不在一起,可只要东舍坊还在,心就在一块。

  甜蜜回忆

  背着家人偷学拆躺椅做高跷腿

  东舍坊高跷文化艺术团今年春节表演单上有一个渔翁的角色,扮演者闫金柱,今年77岁。“我从小就喜欢这个,我父亲搞学问不同意,我是偷偷学的。”回忆起小时候的偷学经历,闫老先生笑呵呵地说,当时东舍坊有不少表演高跷的,他天天跟后面模仿,当时他没有高跷腿,拆了父亲的躺椅自己偷着做了一对,还因此挨了揍。

  高跷表演的动作花样不少,有背拐、跌叉、跳桌凳、翻跟头、蹲走、鹞子翻身、单腿跳等等,到东舍坊高跷文化艺术团后,闫老先生一直演渔翁这个角色,77岁的他时常需要踩着高跷翻跟头,“从小有武术底子,这些年也经常踩高跷,身体挺好,这边(东舍坊)高跷又回来了,我就回来表演,能踩一天是一天,到踩不动为止。”

  未来隐忧

  7名“传承人”都是老演员家人

  如今,高跷艺术团里有80多位成员,其中高跷队有40多人,平均年龄在54岁,有7名“传承人”,“最小的今年9岁,都是成员自己的孩子、孙子辈。”李传运说,最小的小姑娘是成员杨峰的女儿。1日上午,杨峰的女儿也出现在大众广场的表演队里,说起踩高跷,小姑娘羞答答地说了句“因为喜欢”,便跟着队伍上前走了。

  “2014年,我儿子开始学的。”现今48岁的东舍坊高跷艺术团团长董华鑫说,他的祖辈就在东舍坊踩高跷,他们家是高跷世家。“我祖父兄弟5个都会踩高跷,我父亲兄弟7个也都会玩,我从5岁就跟着学了,现在我儿子课余时间也跟着学。”

  对东舍坊高跷文化艺术团的成员来说,每年最重要的表演就是春节期间从初六到正月十五的演出,为了准备演出,他们前一年9月份就开始训练。“不少成员在上班,我们都是趁周末聚在一块练习。”李传运笑着说,成员们能凝聚在一起,靠的还是对高跷的热爱,“基本都是公益演出,但用具都是损耗品,为此有人花钱请我们演出,只要时间允许我们也会去的。”

  对于东舍坊高跷的未来,成员们最期待的是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李传运说,“我们是免费教,但很少有外面的人来学,希望后辈能把高跷文化传承下去。”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宋立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开春“甩肉”忙 健身房新会员数量比节前劲增五六成

    近日,吴菲一直在朋友圈里嚷嚷着要减肥,“每逢佳节胖三斤。国家运动营养师赵城认为,突击减肥很难减掉身上的脂肪,健身还需把握节奏,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更应该注意调整饮食,减轻肠胃负担。[详细]

    03-02 09-03大众网综合
  • 济南公交推出绿色出行卡 不限次数、不同时段可多人用

    举例:市民小明使用了一张30日卡,第31日他刷此卡乘车时,手中的绿色出行卡就变成了一张IC卡,直接从余额中付费。多人同时使用卡片时:仅第一人使用有效期内的绿色出行卡优惠功能,其余乘客使用电子钱包余额乘车。[详细]

    03-02 09-03大众网综合
  • 今起3天趵突泉周边或交通管制 交警部门将及时发布最新信息

    昨天,济南交警发布元宵节交通预警:3月2日至4日每天下午开始,趵突泉景区周边道路可能采取交通管制措施。3月2日是元宵节,济南交警预测,当天下午至夜间,趵突泉景区周边的趵突泉南路、趵突泉北路、泺源大街、共青团路、泉城路以及泉城广场周边区域将出现流量高峰。[详细]

    03-02 16-03大众网综合
  • 济南现六米六长铁锅煮元宵 现场千人围观品尝

    2日,宽厚里东门摆放出一只直径为6.6米的铁锅,里面煮有一千人份的元宵,引来了市民的围观与品尝。据了解,打造这只铁锅的是来自青岛的孙育顺师傅,为方便运输,整只铁锅由通透的八块铁皮拼凑而成,现在正在申请吉尼斯纪录。[详细]

    03-03 09-03舜网
  • 大南风不是白刮的!济南街头春芽被吹萌

    3月3日,济南街头,一株不知名的灌木萌发出翠绿的嫩芽,显得朝气蓬勃。这几天济南大南方风持续地刮,气温也迅速回升,春天就这么无可阻挡的来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周青先 摄)[详细]

    03-03 09-03齐鲁壹点
  • 初春突入夏一夜成秋冬!济南气温多变,一周轮番过四季

    一会儿飙到21℃,分分钟入夏;一会儿又降到零下,重新入冬;一会儿下一场雨夹雪,一会儿再刮一场大风……春节后,济南的天气一直耍着小脾气任性,这也是春日天气的特点。别担心,7日—8日,随着东北风转南风,风力也下降到2—3级,气温将逐渐回升。[详细]

    03-03 09-03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