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14亩地,建起9个高标准大棚,旺季月收入达5万元—— “小鲜肉”傍上“小多肉”

2019-11-29 09:33:46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流转14亩地,建起9个高标准大棚,旺季月收入达5万元—— “小鲜肉”傍上“小多肉”

  李昊然正在大棚工作。(刘冰玉摄)

  迷你的身材、艳丽的颜色、肉嘟嘟的观感,就是这种造型萌萌的“多肉”植物,在年轻人中持续受到追捧,并衍生出“多肉玩家”“多肉粉”“多肉QQ群”等一些群体。莱芜区小伙李昊然就是其中一个。他不仅玩“多肉”,还从中发现了商机,把爱好变成一门生意,建大棚,开公司。

  走进李昊然的“多肉”植物大棚,可以看到尖端有红褐色突起的熊童子;叶片簇成一团,像极了松球的罗汉松;绿色玫瑰花球似的山地玫瑰等各种“多肉”植物琳琅满目,品种多达100多种。如今,李昊然流转了14亩地,建起了9个高标准大棚,通过线上线下经营“多肉”植物,旺季月销售收入能达到5万元。

  在大学宿舍开启创业

  2013年7月,快要上大四的李昊然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济南选择了一份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实习,每天朝九晚五,几乎都是对着电脑工作。

  一次,女朋友送给李昊然一盆“多肉”植物,让他放在电脑桌前防辐射。第一次接触“多肉”植物的李昊然,一下子爱上了这种造型呆萌的植物。于是每个休息日和节假日,李昊然就跑到济南“多肉”植物批发市场去逛逛,每次都得带回几盆其他品种,“养多肉特别上瘾,有了这个品种还想要另一个品种,用我们行话说是‘掉坑’里了”。两三个月下来,李昊然从初级玩家变成了“发烧友”,宿舍的阳台也被他种植的“多肉”植物霸占,变成了一个小型盆景园。

  在养“肉”过程中,李昊然发现,“多肉”植物特别受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喜欢,而且在莱芜销售“多肉”植物的还不多,不如利用大四实习期间多积累经验,为毕业之后创业打好基础。于是他瞒着家人辞掉了实习工作,在宿舍开始创业,养起“多肉”植物,采取网店模式销售,第一桶金就赚了1万多元。

  对客户“理赔”记忆犹新

  拿到第一桶金的李昊然更加痴迷“多肉”植物,每天忙碌于网店和批发市场之间。他说,那时候从宿舍到批发市场进货,都得借同学的踏板电动车,要跑上50多分钟,一次要进6箱子,踏板上摞着3箱子,后面女朋友抱着3箱子。李昊然回忆创业之初的日子辛苦而充实。

  2014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有一个叫默默之声的买家,传过来了几张图片,图片显示发出去的“多肉”植物掉了两片叶子。“那时候在网上销售‘多肉’植物的不多,价格比现在高很多,一棵就得80多元钱。”李昊然想少赔一点,于是就跟客户沟通说,自己还是个大学生,刚开始创业,希望对方能“高抬贵手”少理赔一点。但买家回复一句话让李昊然至今记忆犹新,“我就是想让你通过这件事增加经验,知道钱不是这么好挣的,自己的过失就要自己承担”。在学校的一年算是李昊然积累社会经验,毕业后他决定专心进行“多肉”植物培植。虽然创业遭到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但李昊然坚定地认为,立足农村一样可以大有可为。他是这样想的,也这样给家人做工作。家人看到他坚定的意志和自信,认可了他的想法和目标,愿意给予全力支持。

  不断探索 渐入佳境

  万事开头难,自主创业也是一样。2014年8月建完第一个大棚后,李昊然先到济南、青岛选购种苗1000余棵,进行试验性种植。由于缺乏大棚种植经验,购进的花卉几天后就出现枝叶枯萎干瘪,根部变黑溃烂,于是,李昊然抓紧喷水浇灌,仍不见好转。李昊然又开始喷洒农药,但事与愿违,一棚花卉奄奄一息,心急如焚的他联系种菜专业户、科研单位,到处求人帮助,“那时候连死的心都有了,这要是都死了,我大四一年本钱和赚的钱都得搭上。”李昊然又马不停蹄地跑到济南、泰安、潍坊等地咨询学习,最后通过“去根留芯”的办法使部分“多肉”植物起死回生。

  现在李昊然经过几年慢慢地摸索,对“多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管理技术措施,有了全面系统掌握,比如配土针对不同的品种,合理掺配泥炭、椰糠、珍珠盐、风化沙的比例;利用日光整形枝蔓;利用温差调节叶色等。李昊然拿起一盆高约50厘米宽80厘米左右的碧桃“多肉”说:“你看这盆‘碧桃’长得多高贵、典雅,曾经有一个人出1000元要买它,我没有卖。因为‘多肉’植物的生长期相当长,像这盆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长到这样,主要是工夫和造型贵啊!”

  经过一番艰辛实践探索,李昊然的大棚培植渐入佳境。经过5年的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从2014年种植花卉200多株,扩大到了如今18万株。

  李昊然说,下一步要在个性化上下功夫,重点培育新品种,在色调、形态方面进行试验开发,增强竞争力。

  (本报记者刘冰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晓丹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