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探访|“输电线在哪里,脚步就走到哪里”

2020-05-04 09:52:43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编者按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依然奋战在岗位一线,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记者选取劳动岗位上的一群青年,跟随他们采访,见证他们如何用行动展现青年责任担当。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张治林

  5月1日8点15分,一辆抢眼的亮黄色电力抢修车闯入,打破了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铁匠村110千伏鹊山变电站周边乡野的宁静。

  距变电站百米远的杆塔下,身穿蓝色工装、头戴蓝色安全帽的三位电力技术人员忙碌起来。他们细细查看杆塔的基础有无损坏、螺栓是否松动锈蚀,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线夹、引流板处温度是否正常,用望远镜观察高空线缆是否有破损、是否有异物挂落。

  “这是为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建设输电的10KV‘鹊桥’供电专线1号杆塔,自去年6月送电以来,我们每天都要对供电专线进行一遍巡查,1号杆塔就是每天巡线的起点。”国网济南供电公司新材料产业园区供电所所长李广福告诉记者。

  今年36岁的李广福,是国网济南供电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新材料产业园区供电所下辖大桥卫生院、桑梓卫生院、靳家卫生院3处医疗机构和1处隔离安置宾馆,李广福与供电所的工作人员一起,从大年三十就一直战斗在保供电一线,并与医疗机构和隔离安置宾馆建立7×24小时联系机制,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电力正常供应。

  “我们所管辖的区域处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核心区,并且拥有省级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2月10日以来,辖区重点项目陆续复工,园区企业陆续复产,对电力供应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广福说。

  济南黄河隧道项目全长4.76公里,是黄河上首条公轨合建的隧道,也是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项目2月份全面复工后,盾构机正以每天10米左右的速度掘进。体积大、动力强,一台盾构机及其地面辅助设备平均每天耗电约10万度。

  “盾构机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若出现电力故障,不仅会对设备产生损伤,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鹊桥’供电专线是盾构机的主供电源,是黄河隧道工程建设的电力动脉,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李广福告诉记者,供电所特意挑选了6名技术骨干,对“鹊桥”供电专线进行重点保障。

  “巡线要对杆塔进行逐基检查,线在哪里,脚步就走到哪里。”“鹊桥”供电专线以110千伏鹊山变电站为起点,以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施工项目部中心配电室为终点,全程有架空线缆约6公里,地下线缆约3公里,共设有62对杆塔。杆塔间距不过50米,想要逐基巡查却颇费周折。从1号杆塔到隔水相望的2号杆塔,电力抢修车就在狭窄颠簸的乡间小路上行驶了近十分钟。

  2号杆塔下,技术人员纪学同、崔恩贞重复着前一基杆塔下的全套检测步骤。记者从李广福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望远镜,看向杆塔顶端。“看到正在转动的‘小风车’了吗?那是驱鸟器。不过,春天鸟类进入繁育期,在线路杆塔上筑巢的小鸟还是很多,极易引发线路事故,近期要重点排查。”李广福说,巡线工作看似枯燥而重复,却容不得半点马虎。“巡线就像给身体作定期体检,发现小毛病可以及时主动地进行治疗,等到突发急病再抢救那就被动了。”

  临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的25号杆塔,是架空线缆和地下线缆的交接点,不仅要对杆塔进行检查,还要撬起井盖,检查电缆沟内部是否进水、是否遭受外力破坏。杆塔下野草茂盛,高的已抵记者膝盖,一脚踩下去颇有些不知深浅的恐慌。“现在还好,夏天雨水多的时候草更深,蚊虫很多,有时候还有蛇,得多加小心。”李广福说。

  完成对济南黄河隧道工程项目部北侧62号杆塔的巡查,已是11点。在烈日的炙烤下走走停停,时而俯身时而仰头,记者已有些中暑的晕胀感,全副武装的李广福他们更是汗流不止。

  不同于户外的干热,黄河隧道内多了几分潮气,正在掘进的盾构机轰鸣着,管片拼装、箱涵焊接有序进行。每周一次的用电安全检查开始了。李广福与盾构工区负责人对盾构机配电间、应急发电机及项目中心配电室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中心配电室的应急照明灯坏了几处,要尽快维修啊,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李广福一边记录,一边对工区负责人叮嘱着。

  从黄河隧道再返回15公里外的供电所,早已过了午饭时间。“疫情发生后,盾构机停工一段时间,但巡线一天也没有耽搁。那时村庄社区封闭防控,轮值技术人员只能徒步绕路巡线,每天巡线的时间接近6个小时,是平常的两倍。”李广福说,“虽然辛苦,但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守护好电网安全,就是我的职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立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