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粽”是情

2021-06-14 06:25:04 来源: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卢昱

  新形式、新样态为传统节日赋予新活力

  万水千山“粽”是情

  “粽子香,香灶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悠悠民谣中,端午节如期而至。

  绣荷包、包粽子、射五毒、插艾草、赛龙舟……齐鲁大地上,人们在活动、仪式的进行中,感受端午这一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文化为一体的传统节日魅力,渐渐靠近其文化内涵的“粽”心。

  端午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符号,它总能唤醒每个人最鲜活的记忆。这一天,山东各地普遍流行在门口插艾。鄄城民谣说:“端午不插艾,变个老鳖盖。”这句俗语用戏谑的口吻告诫人们,在家里插艾草,可以驱蚊虫和病害;在诸城一带,人们还用一束艾草抽打屋内旮旯,边打边说道:“今日端午节,蝎子你听着,只许墙上爬,不许把人蜇。”

  岛上乾坤大,山中岁月长。时至今日,在烟台长岛一些渔村,仍保留诸多端午节古俗:农历五月初一日是“小端午”,人们会在大门上插艾、插桃枝,并在大门槛上贴一对剪纸黄牛;端午当天,大人给小孩穿上绣有蛇、蝎子、蜘蛛、蜥蜴、癞蛤蟆的“五毒兜”,手腕、脚腕都拴上“五彩线”。

  舌尖上的民俗,生命力经久不衰。随着物流发展、人流迁徙,南北饮食文化交融,诸多独特口味的粽子在市场上亮相,如翡翠莲子味、蜜汁百合味、叉烧腊肉味等。工厂里的粽子一年四季不断,而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民俗,仍在山东不少地区盛行。

  而今,小小的粽子串起一条产业链,包括糯米粽叶种植、粽子生产销售等。目前,我国在业及存续“粽子”相关企业共5295家,山东排名第二,有499家。有些企业拥抱互联网,激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有的企业与手机游戏运营方合作,推出游戏联名款粽子,精致且新潮;还有的商家提供多种馅料,消费者可自由组合,螺蛳粉粽、水晶粽、“跳跳糖”粽应运而生。

  在千百年的沉淀中,端午节文化越发丰厚。由唐宋至今,南北各地原有的端午风俗,逐渐与纪念屈原巧妙地结合起来,不断散发着忠诚爱国、奉亲至孝的价值取向。

  当今传统节日到来时,创意屡次刷新高度。有的年轻人网上过端午,在视频网站观看《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等节目,在网络上虚拟“端午奇妙游”;在济南,汉服社高校联盟的年轻人,与心障群体的孩子们共同制作香囊、五色绳、手工花篮、风筝等,并进行义卖;多地还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陪老人共度端午时光;一些地方开展端午诗会、养生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借助动漫、情景剧、短视频等形式,培植爱国情怀,培育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除秽驱病的健康观。

  万水千山“粽”是情。新形式、新样态为传统节日赋予充沛活力,这些记录时代、表达真情、充满创意的活动,也成为端午节华丽转身的注脚。

  (大众日报记者 卢昱 报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