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流入缺水的翠屏山片区,玫瑰种植提升迎来重大利好——平阴乡村振兴有了源头活水

2021-07-19 16:23:40 来源: 舜网 作者: 冯经伟 通讯员 李玉莲 丁维敏 图/本报记者 赵晓明

  站在翠屏山蓄水池旁,村民喜笑颜开。

  “‘水山’上水了!”今年“七一”前,在平阴玫瑰的种植核心区平阴县玫瑰镇,翠屏山上水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大街小巷流传着,人们争相到山上去看水,盼望着昔日有“水山”之名的翠屏山再现昔日“水山叠翠”胜景。

  而对于玫瑰镇来说,翠屏山上有了水,标志着玫瑰镇产业发展受制于水的时代已成过去,提高玫瑰种植标准化,扩大玫瑰种植面积迎来新的契机,翠屏山这片历久而弥新的田野正舒展腰身,呈现最美的姿态。

  缺水嵌进群众记忆 外出找水成为历史

  今年78岁的玫瑰镇王桥村村民赵广亮那几天特别兴奋,看着山谷里的一汪清水,赵广亮两眼放光。他告诉记者,从一开始上水他就来了,并且亲眼看到第一股黄河水流进山谷的水池中。

  多年以前,翠屏山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水山”,正是因为这个山上泉水众多。过去,山上常年有水的泉眼就有六七处,周围的群众上山从来不用带水,走累了、玩够了,直接在泉眼里接水喝。一到雨季,山上的泉水就更多了,雨后大家去山上玩,都是边戏水边上山。然而后来随着气候变化,水山的水慢慢消失了。虽然翠屏山多佛塔依然屹立,但少了水的翠屏山让来这里的人无不感到遗憾,水山过去的景象仅仅停留在一些老人的记忆里。

  想想过去因为没水而吃的苦,赵广亮感慨道,能把10公里以外的黄河水引到翠屏山上来,也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样的壮举,王桥村民再也不用跑四五里地去找水了。

  “我们这里是纯山区,以前不管是种玫瑰还是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做梦也没想到今年黄河水真的上山了,心里既激动又高兴,都是党的政策好。”赵广亮动情地说。

  黄河水流进缺水的翠屏山 浇上水的玫瑰花开得更香

  翠屏山周边是平阴玫瑰的核心种植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即便如此,干旱让这里的玫瑰产量与玉带河边几个能浇上水的村相比减产不少。

  长期缺水的问题引起了平阴县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2019年,平阴县政协启动《商量在平阴》专栏,第一期专题就把《引水上翠屏玫瑰花更红》作为主题,邀请县政协委员、水利专家、玫瑰镇主要负责人和县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积极呼吁引水上山,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带动玫瑰种植再上一个层次。

  2020年初,平阴县启动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48亿元,涉及5个引黄灌区,其中玫瑰段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扩建郭套二级泵站,铺设管道10.24公里,新建蓄水池2座,维修加固水池1座,翠屏山三级泵站1座。

  距离翠屏山10公里外的外山扬水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一系列泵站改造改建后,可以作为一级提水站。而要把黄河水引到翠屏山区域,还需要二级泵站,距外山扬水站6公里的郭套二级提水泵站被选中为最合适的站点。平阴县水务部门对郭套二级泵站进行了设备更新,扩建了泵站房,铺设地下管道10.31公里,直通翠屏山下。为了在翠屏山周围留住水,水务部门在山脚下新建了两处、改建了一处蓄水池。在翠屏山半山腰,还修建了一处小型三级提水站,可以把蓄水池的水提到翠屏山山顶,然后通过自流的方式,滋润整个翠屏山,进而涵养水源。

  玫瑰镇副镇长丁庆国告诉记者,引黄河水到翠屏山周边,能有效缓解翠屏山区域严重缺水的状况,将增加抗旱蓄水10万立方米,增加有效农田灌溉面积3万亩,可改善周边10个村的灌溉条件,抗旱效益非常显著。同时,黄河水流入翠屏山区,也为翠屏山周边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毕竟,从今年玫瑰花收购的好行情看,花农种玫瑰花的收益一亩地已经能达到五六千元,今后玫瑰花能就近浇上水,产量和质量一定能比过去更好。

  一湾清水孕育出无限生机 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潮平两岸阔,飞鸟相与还”。有了黄河水的滋润,流经玫瑰镇的玉带河和碧波涌动的罗寨水库,大片的水域让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两岸的玫瑰花田里,向日葵和玫瑰生长旺盛,一排排盛开的向日葵装点了两岸的景色。水面上各类水鸟不时掠过,岸边的垂柳上鸟鸣婉转,柳树下垂钓者怡然自得,一幅静美的乡村夏日图。

  玫瑰镇东南是山,西北是黄河滩,自然资源丰富。引黄补源工程的竣工,对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有了水的玫瑰镇打算依托中国玫瑰原产地地域品牌优势和翠屏山多佛塔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上游宜游、中游宜居、下游宜业”的思路,整合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玫瑰的产业布局进行新的规划。

  上游,围绕整个玉带河的开发,结合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打造和“玉带玫乡”示范区的创建,打造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水系生态。中游,建设生态湿地,改善居住环境。下游,规划把1万亩的旱田改为水田,种植水稻等作物,实现鱼藕混养,增加村民集体收入。

  去年以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打造和“玉带玫乡”示范区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和古村落开发,让曾经的小山村如今让人耳目一新。如今,玉带河的下游水田稻花飘香、荷叶田田、藕虾满池,最吸引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本报记者 冯经伟 通讯员 李玉莲 丁维敏 图/本报记者 赵晓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