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团、毛线、麦秸……看“山东手造”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2021-09-21 11:56:3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梁雯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济南报道

  9月20日,以“庆祝建党百年 共享盛世文旅”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落下帷幕。连日来,文博会吸引了众多游客,今年首次亮相的文化创意品牌“山东手造”也备受关注。

  淄博陶琉、临沂柳编、菏泽汉服、鲁绣、黑陶……本届博览会上,专门设置了600平米的“山东手造”精品展区,通过筛选和征集,对全省最有代表性的手造精品资源以及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各类手工艺精品,集中展示。此外,记者在山东16市和区县的展位上也常能看到“山东手造”的身影。

  这些“山东手造”有何特别之处?记者观察发现,其中有不少都源于身边普通的物件,比如面团、种子、蒲草、麦秸、贝壳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原材料,在手造人一道道工序的雕琢下,脱胎换骨,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这其中发生的神秘“化学反应”,正是“山东手造”的魅力之一。

文博会上展出的部分”山东手造“

  麦秸作画 面团捏出《唐宫夜宴》

  在聊城展区,一幅幅画着金黄色的花鸟虫鱼等形象,闪闪发光的画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高唐麦秸画第五代传承人李志海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用麦秸制作的特色工艺品,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

文博会上展示的麦秸画

  据了解,麦秸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全凭手工完成。需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薰烫,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薰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技术上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

  “你看画中的这只公鸡,身上的羽毛都是手工一小片一小片贴上去的,很费时间,做好以后立体感很强。”李志海指着其中一副名为《教子》的麦秸画说。

  “山东手造”中,麦秸能作画,五谷杂粮也能作画。本届文博会上展出的东明粮画就是由五谷杂粮制成。东明粮画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利用粮食、草籽、菜籽、花种等种子、颗粒的形状和颜色,经过防腐处理后,精心粘贴而成。东明粮画制作技艺传承人韩国瑞说,他的粮画制作技术有二十多道工艺流程,可长期保存。

王晓燕制作的《唐宫夜宴》

  在烟台展区,烟台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王晓燕向记者展示了她的面塑作品。其中一幅《唐宫夜宴》让人印象深刻。王晓燕说,这幅画是看过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后得到灵感,进而捏制的。记者近看每一位唐朝少女,每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灵动多姿。

  王晓燕告诉记者,要把一个人物捏好,首先要从人物的性格、背景等方面入手,比如在捏制《红楼梦》的王熙凤时,就要知道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特点,才能捏出人物的神韵。此外,面塑人物的服装也要有层次感。有的服饰,比如棉服、皮草等就要有厚重感;有的服饰,比如丝绢、手帕等就要展现出飘逸的感觉。每一层服装都考验着手造人的经验和功力。

  毛线绣成巨幅画作挂进毛主席纪念堂

  在“山东手造”中,麦秸、种子、面团等等身边的寻常物件都实现了“华丽变身”,有的成为了非遗传承项目,有的被摆放在重要场合,在国内外享有高度评价。

  在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的毛主席雕像后面,曾有一幅巨大的《祖国大地》绒绣壁毯。其创意来自于毛主席的诗句“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长约24米、宽约7米,画面雄伟壮观,表现出东方欲晓的祖国大地。

《祖国大地》绒绣

  《祖国大地》这幅绒绣作品,出自烟台华艺绒绣有限公司(原烟台绒绣厂)。在本届文博会上,烟台华艺绒绣有限公司在芝罘展区带来了多幅绒绣作品,一幅幅色彩艳丽的画作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了解到,绒绣是由技艺高超的绣师将多种彩色绒线绣制在硬而挺的纯棉质网眼布上,连缀成各种复杂漂亮的图案,制作成可供观赏和使用的系列产品。现代绒绣颜色最多可达2000多种,善于表现油画、国画、摄影等艺术效果,具有加工周期短,重量轻,吸音性好等优点。

文博会展出的烟台绒绣作品

  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除了制作大幅的壁毯等高档艺术品,绒绣也是结实、耐用的工艺礼品。“绒绣制品不仅色彩鲜艳、立体感强,还结实耐用,比如这个绒绣的靠垫套,就结实耐磨,长时间使用不会起球,不会褪色,脏了一擦就行。”展区工作人员说。在展区的绒绣作品旁,还有手提包、相框、挂件、坐垫套等等多种样式的绒绣日常用品。“山东手造”既能高大上,也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榫卯玩具打造中国式“乐高”促传承

  在济南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纯手工打造的红木老爷车。这辆“拉风”的老爷车由2020块异形板材榫卯纯手工拼接而成,花费了15个月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榫卯结构是中国木制古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凸的部分叫榫,凹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从而起到连接作用。

  无独有偶,在枣庄展区,记者看到了多个应用了榫卯结构的玩具,包括古代木门、古代攻城使用的抛石机、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巢车、下坡木牛流马等等。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榫卯玩具全部由各种木制零部件拼接而成,每一块木头都可以灵活拆卸。“我们来自鲁班的故乡——枣庄滕州,开发这些榫卯玩具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建筑有多厉害。”

文博会上展出的榫卯玩具

  如何做好“山东手造”的传承,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是“山东手造”焕发生机的一个关键问题。像榫卯玩具一样,面向青少年的“山东手造“还有不少。

  在东营展区,齐笔传承人郭明昌向记者介绍了齐笔的历史。齐笔产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今广饶县),后由蒙恬改制而成。齐笔集团生产的齐笔制作考究,做工精良,从选料到成品经过百余道工序,让齐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德,做到了使用得心应手。

文博会上展出的齐笔

  郭明昌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齐笔也在不断改进,先后推出了礼品笔、特型笔、医用、工业专用笔等。2013年研发了学生专用储水储墨毛笔,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及书画爱好者喜爱。

  此外,为了让齐笔手工技艺得以传承,郭明昌说公司计划将房屋进行翻新,设立齐笔研习所、齐笔制作车间、齐笔展示馆等,成立制笔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学习制作毛笔,手把手传授,带好徒弟,更好地宣传和保护“齐笔”传统制作工艺,提高品牌信誉度与知名度,让齐笔的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关于“山东手造“的传承问题,在9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毕司东也曾给出解决方案。他说,要充分利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形成“山东手造”产业新动能。下一步,将着眼建立长效机制,以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核心,通过传统手造产业与新技术的深度渗透,叠加智能制造、数字赋能,真正把“山东手造”落地落实,将其打造成山东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巩小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