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们走进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 感受非遗魅力

2021-10-23 14:09:5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琛 济南报道

  掐丝珐琅在民间又叫景泰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中又以乾隆朝的掐丝珐琅色彩最为丰富,有“十八色成造”之说。10月22日下午,济南市历下区熙华小学的学生们走进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进入掐丝珐琅的世界,体验景泰蓝珐琅掐丝工艺,感受传统文化艺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景泰蓝的掐丝技艺。

  位于百花洲的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挂牌的第一家城市工作站,围绕“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这个定位主线,突出居民深度参与、沉浸式互动体验和设计再造新生活的方式,通过非遗的过去、非遗的今天、非遗的未来三个展示体验区块,为重点非遗项目量身定做了承载空间,未来将全面辐射明府城现有146处非遗承载空间。为提升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造血能力,工作站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盘活传统工艺资源,已完成对山东粗布、鲁锦、绒绣、花边、钩绣、钩织、蓝印的前期调研,整合愿意长期投入在工作站共同发展的7个纺织粗布类项目和传承人,共同组建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粗布联合创研平台,并计划将山东省20个以上的独具地域特色的纺织工艺手法保护推广。

  有着600年历史的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使用的珐琅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画,现在叫法很多,比如:景泰蓝工艺画、景泰蓝掐丝画、掐丝珐琅画、掐丝唐卡、金丝彩沙画等。画面特征就是金灿灿的金属丝线条+彩色细沙,这两种材料是景泰蓝画的灵魂,以金丝为骨架、轮廓、边界、区分隔离线,金丝的内外,填充不同颜色的细彩沙或釉料当作色彩。

  活动开始,百花洲驻站非遗传承人——掐丝珐琅工艺师周蓉蓉,向熙华小学的学生们详细地介绍着掐丝珐琅的相关知识以及制作过程,首先要熟知丝的韧性,在掐丝过程中掌握好丝的弧度、粗细和颜色。老师手拿镊子摆弄着手中的铜丝,弯成不同形状的线条贴在画板上,用胶瓶、针管等把粘丝胶涂到画板的线条处,等几分钟,再将金丝粘到画板上。

  随后就是“点蓝”,这道工序并不拘泥于色彩的限制,完全凭经验和想象选取颜色,搭配色调,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步步严谨,在填充矿物颜料时,要做到平整均匀,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一幅作品做到线条流畅、清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学生们耐心仔细地制作,期待精美的作品,慢慢体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此次活动是“非遗少年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加深了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近距离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亲身体验中华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熙华学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