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爱国精神,传承二安文脉——鹊华读书会“二安诗会”精彩呈现

2021-10-31 19:0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谢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谢玮 济南报道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在中国诗词的历史长河中,李清照与辛弃疾是两颗熠熠生辉的巨星。殊为难得的是,这两位诗词大家都是济南人,又都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10月31日上午,在济南广播电视台,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山东大学文学院、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济南二安研究院、FM103.1济南交通广播共同承办的鹊华读书会“二安诗会”精彩呈现。来自全国的李清照、辛弃疾研究的顶级专家济济一堂,通过这场诗风古韵的“二安诗会”,探讨二安爱国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伴随着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动人旋律,来自营东小学的孩子们翩翩起舞,拉开了这场诗会的帷幕。诗会上,既有《声声慢·寻寻觅觅》这样描摹细致,用词清奇,抒写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婉约词的代表作;也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样慷慨豪迈,让人血脉偾张的豪放派佳作。

  在诗会中,济南广播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齐方还与朗诵爱好者一道,通过朗诵、吟诵、舞蹈相结合的方式,用古今交融的手法,演绎辛弃疾的经典作品。济南京剧院的知名京剧演员李保良还将《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千古名篇改变成京剧唱段,国粹与经典相遇,演绎出来让人荡气回肠,壮怀激烈。

  诗会上,还朗诵了山东师范大学宋遂良教授所作的《如果李清照生活在今天》和诗人陈忠的作品《瓢泉:辛弃疾晚年的故居》,展现了现代人对先贤精神的思考和足迹的探寻。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两人虽然分别为婉约和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两人的作品内容丰富,也有着很多不同的侧面。像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就是典型的豪放词作。《夏日绝句》一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是展现了思念故国、勇敢无畏的人生姿态。辛弃疾的诗作同样刚中有柔,《青玉案·元夕》、《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都是脍炙人口的婉约派作品。这次的诗会将两位大家的诗词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体现了济南作为二安故地,对于二安文化品格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思考。他们爱国与爱家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真正的家国情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被空前地激发,在这个时候探讨李清照、辛弃疾的爱国精神和文化传承,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济南作为二安的故乡,应当充分挖掘二安的文化内涵,让他们的精神和文脉得以更好地传承。

  诗会在《大河之畔》的朗诵中被推向高潮,这部作品展现了济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奋发有为,从大明湖时代大踏步迈向黄河时代的豪迈情怀。更找准了黄河文化历史与未来发展的交汇点,探寻黄河文化与济水文化的发展脉络,理清了黄河文化、齐鲁文化、儒家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展现了济南的“黄河风貌、齐鲁风范、泉城风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会在与会嘉宾齐声吟诵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青玉案·元夕》中缓缓落下帷幕。

  诗会之后,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授予营东教育集团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文化传承示范学校的牌匾。济南二安研究院今后也将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与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共建等方式,将李清照辛弃疾的文化影响力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