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点赞历下区燕山街道:用心用情用力诠释蝶变之路

2021-12-29 10:59:3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肖阳

  12月29日出版的《大众日报》14版刊发《历下区燕山街道:用心用情用力诠释蝶变之路》为题的文章,点赞燕山街道改造提升后旧貌换新颜,生活环境更宜居。全文如下:

  “现在我们小区景观多了,像住进新小区一样舒心!”“不仅环境敞亮了,心里也跟着亮堂了。”在济南市历下区燕山街道燕子山小区,讲起小区前后的变化,小区居民赞不绝口。民生幸福是城市发展的硬道理。近年来,作为全省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之一,燕山街道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步伐加快。

  聚焦基层最急最盼

  让百姓享便利、得实惠

  燕山街道地处济南市历下区中部,因位于燕子山脚下而得名。由于不少小区建设年代久远,道路窄、停车难、建筑立面陈旧、历史违建较多等问题突出,既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

  2020年初,按省市住建部门要求,历下区对燕山街道片区品质提升项目进行申报,并获批为全省23个试点片区中5个得到省级财政支持的试点片区之一。根据要求,燕山街道在2年内至少要通过环境品质、人文品质和生活品质的29项考核才算达标。

街头小景

  看似琐碎繁杂的民生小事,实则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大事。为群众办哪些事?是大手笔兴修土木,将立竿见影的“显绩”做得漂亮,还是扎根基层倾听最急最盼,做实民心所向的“潜绩”?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做得令群众信服却并不容易。

  为了做好顶层设计,历下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区发改局、住建局、财政局等15个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月报制度,实时掌握调度项目进展。

  通过多次会议讨论,燕山街道全体干部也早早地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坚决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方面要确保按时完成硬任务、硬指标,另一方面要真正让百姓享便利、得实惠。

  身边事、楼下议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下网格、进庭院,只有深入调研、研究实际才能“号”准脉、下对“药”。然而,在最初征求群众的意见时,大家的想法很不统一。比如,有停车需求的居民建议将庭院中心的小广场改建为停车场,而家里没有车的居民强烈要求保留现有的休闲空间。还有的居民持观望态度,认为成功改造难上加难。

  由于短板多、改造量大、涉及利益多元,改造难度可想而知。项目推进既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又要梳理出一条工作的主线,协调各方的利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燕子山小区是燕山街道的一个传统开放式小区,始建于1987年。针对辖区老旧开放式小区多的特点,燕山街道借鉴网格化治理的成果和经验,在全市率先提出“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继续延伸,形成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的四级治理模式,以此连接民心、传达民意。

庭院重新布局后新建的停车场

  能不能新建一些停车位?能不能多修建几处休憩、锻炼的小公园?某处路面坑坑洼洼能不能重铺一下……由网格党支部牵头,党员和楼长分批征求全体居民的意见,再由党员、居民代表、物业“红管先锋”共同协商议事,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并成为推动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

  “小区庭院布局是按照30年前的生活方式设计的,在当时还算时髦,放在今天已经很不适用。”在燕子山小区社区第三网格,许多群众反映庭院的布局不合理,每到下班时间车辆停满了小区通道,甚至在市政道路违停,既影响了出行便利,也不利于消防安全。

  要知其所盼,才能知己何为。工作人员一方面深入实地调研“挖潜”,一方面聘请专业建筑设计机构进行园林设计,最终重新规划了院落内空地,增加了30多个停车位。破旧的水泥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装饰有燕子图案的、以“燕”字为蓝本设计的景观小品,原来荒废的边边角角变成了健身器材和晾晒区域,还为将来加装电梯留出了空间。

  第一个庭院改造成功后,这一模式讯速向其他庭院复制。一些曾被认为难以实现的设想,陆续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小区的崭新面貌一点点展现在民众面前。

  悄然发生改变不只是环境。在协商议事过程中,一位居民与邻居多年的矛盾烟消云散,他激动地给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锦旗,邻里关系融洽、携手同建美丽家园渐成常态。

  细微之处显温情

  环境治理打出暖心牌

  整洁、美丽、有序的小区环境,是大家共同的向往。屡禁不止的私搭乱建行为,越来越成为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拆违拆临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作。“一拆了之”既不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也容易加剧群众的对立情绪,导致恶性循环。在“铁腕”拆违的同时,燕山街道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切身感受,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拆除违建后新建的休闲空间

  有户居民把自己窗台外的区域全都建成了小菜地,不仅引起了其他住户的不满,也严重影响小区改造进度和品质。一些居民观望拆违的进度,能否啃下“硬骨头”,成为顺利推动更多品质提升环节的关键。

  最初上门做工作时,居民一口咬定自己一直这样使用,不等话说完就把工作人员往外推。一次次上门拉家常、讲政策、增感情……工作人员登门的次数多了,居民的态度也逐渐松动,最终同意拆除自家违建。

  在网格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楼长坚持每晚入户征求意见,召集党员群众代表进行协商,协调园林、市政等部门,最终在小区院落的公共用地建立一处高标准充电车棚,居民们彻底摆脱了飞线充电的困扰。

  有居民在公共区域种植了香椿树。怎样才能劝说居民移除呢?工作人员主动提出,每移除一棵,项目将在相应位置补种一棵观赏树。这样既平衡了居民的心理,又增加了庭院的绿化面积。

  从细处着手,比群众想在前、做在前,项目组先行解决群众的疑虑,大大减小了项目推进的阻力。改造提升后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生活环境更宜居,赢得居民真心点赞。

  城市品质提升也离不开长效机制的维护。5分钟内到达现场,4分钟之内查明问题原因,小问题30分钟内解决,大问题2小时内解决……燕山街道创建“543210”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居民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如今,燕山街道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提升,处处显示着崭新的城市风貌,也为城市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供了更多可学习、借鉴、复制的经验。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