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振兴蓝图已绘就 打造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信心十足

2022-04-11 09:32:54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4月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的发展思路。

  蓝图已经绘就,思路能否贯彻到行动?我们去农村问一问。

未来5年振兴蓝图已绘就 打造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信心十足  郑路珍珠红西瓜受到消费者欢迎。

  西瓜“红”铺就产业致富路

  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富民产业,让农业成为创业创富的平台,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这一理念,正是商河县郑路镇产业发展的“座右铭”。

  “咔嚓!”掰开西瓜时的这一声清脆,是专属这里的春日之歌。眼下正值阳春时节,商河县“郑路珍珠红”西瓜进入丰收季。无损测糖、检重、分拣、包装……就是这些“小”西瓜,助力当地瓜农走上了“甜蜜”的致富路。

  据了解,近年来,该镇通过“科研体系+管理体系+基地农户”互推共进的运营模式,对瓜棚进行智慧精细化管理,定期举办文化旅游节进行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打造出了“郑路珍珠红”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如今,这里成了全国珍珠红西瓜生产的原产地,种植规模达910多个棚、3500多亩,年产“郑路珍珠红”西瓜1900多万斤,销售收入1.4亿元,户均增收13万元。

  “现在是传统种植的南瓜北果断档期,我们的西瓜品质又好,非常受欢迎。我家今年种了15亩西瓜,预计平均亩产能到6000斤,一亩地能收入5万元,又是一个丰收年!”前进西村村民郑兆蒙想到马上上市的西瓜,不禁笑容满面。

  今年,郑兆蒙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依托济南(商河)“瓜韵花都”田园综合体,该镇计划在前进西村等改造建设30到40套民宿。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造集种苗培育、设施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农业成为创业创富的平台,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未来5年振兴蓝图已绘就 打造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信心十足  垛石街道番茄丰收。

  番茄“红”彰显组织堡垒力量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要之举。本次党代会报告中有个“三变改革”的新提法。其中,农民变股民的改革,已经成为济阳区垛石街道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地处北纬37度线的垛石街道在黄河附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源丰沛、土壤肥沃,种出的番茄十分受市场欢迎。这些年镇上不少农户加入了番茄种植大军。

  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柳家、米桥、洼子街等10余个种植户较多的村子将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分别成立了各村党支部领办的番茄产业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以往各自为战的农民组织起来。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农民变股民,生活越过越好,各村的番茄产业越做越强,先后4次参展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均获金奖。

  为了强化集体与农民群众新的经济联结纽带、把碎片化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近两年,垛石街道党工委进一步联合安信种苗、北方元生、金竹泉酒业等企业和各村番茄产业合作社,成立番茄产业合作联社。

  “党工委领办合作联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强联手、抱团发展、规模经营,为种植户提供有组织的统一供苗、引导务工、技术指导、销售加工等。

  在这个上下联动、资源集聚、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指导下,目前该街道番茄大棚已发展至1万余个,种植面积4万余亩,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优质番茄种植集散基地,番茄产业也进一步提档升级。

  测土施肥、温光调控、黄板杀虫、熊蜂授粉……联社不仅给种植户教授了先进生产技术,还在济北瓜菜批发市场之外单独为番茄产业建设了唐庙分市场。番茄果酒、番茄果脯、番茄产业IP形象“番朵朵”等延伸产品更成了该地番茄创意生活节的新“网红”。2021年,垛石街道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农业产业强镇”称号。“未来,我们会继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让小番茄给百姓打造出大未来。”

未来5年振兴蓝图已绘就 打造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信心十足  济阳街道董家村航拍。

  打卡“红”发挥生态禀赋价值

  “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是未来5年的重点任务。而在垛石街道的隔壁,新晋网红打卡地—济阳街道董家村,已经将生态禀赋化作了振兴生意。

  董家村是传统特产“乌枣”之乡,村子不大,但紧邻黄河。从村口望去,绿意盎然的街道、宽敞平坦的休闲广场、干净整洁的居民区,处处展现着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面貌。

  不仅村内枣林可供采摘游玩,附近的葛店险工,也是有名的“曲坝观涛”新八景。黄河在此形成北流到东流的弯道,转弯处河道缩窄、水流湍急,颇为壮观。春日里走在树木成行、草坪连片的堤坝上,于微风拂面、杨柳依依间,依河临风、极目远眺,观澜听涛,不胜享受。待到五六月份,还可以亲自去田里插秧,种植“一家做饭、十里闻香”的黄河大米。

  依靠独特的生态禀赋,引入济阳黑陶展馆、黑陶技艺课堂和民宿,走上了生态振兴的发展之路。

  这个融合市级非遗文化、都市农业、田园风光、北方民俗等元素的小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出彩人家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来此欣赏幽远宁静的田园风光,在景色怡人的池塘边垂钓、漫步,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不少周边市民周末节假日的“打卡地”。

  “听说接下来5年,会重点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强省会,这正是我们继续崛起的机会。”

  党旗“红”培育组织人才支柱

  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每一个红红火火的产业背后,都有一批又红又专的领头雁。在“统筹抓好育选管用,锻造过硬干部队伍”上,济阳的近邻商河,已先行一步。

  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去年12月以来,商河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了66期“今冬明春农村、城市社区党员集中培训班”,为基层党员“充电赋能”。

  县委书记解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镇街党(工)委书记分析重点目标任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交流发展计划……三级书记带动了基层党员“大学习”热潮。

  高校学者授课,其他地区党组织书记“传经送宝”,“土专家”田间地头讲经验……各方面专家帮助基层党员对标先进找不足、开拓思路促发展。

  为了便于学习,该县设置了书记夜校、线上分会场、“网上送学”平台,还有专门为务工流动党员群体举办的新春座谈会、“我为家乡献一策”、“游子归来心向党”等活动。

  随着集训的推进,大家的政治理论水平、综合能力素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热情在碰撞交流中不断升温。“我们将继续统筹抓好育选管用,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把基层党员培养成乡村振兴的‘顶梁柱’‘领头雁’。”

  志愿“红”搭建文化精神舞台

  “仓廪实而知礼节。”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5年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其要求当然不仅仅在于道路、住房等硬件设施,精神层面的建设自然也不可或缺。

  在商河县白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们,已经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今年元宵节期间,由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乡村晚会”在白桥镇各村悄然兴起。演员都是身边的邻里,演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尽管没有华丽的舞台、绚丽的灯光和精湛的演技,但他们依然放声高歌、尽情舞蹈,在“村晚”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口袋鼓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农民在精神文化领域也迸发展现自我的‘表达欲’、期待‘获得感’。我们的目的就是给乡亲们搭建舞台,让他们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些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也都是村里人,有放假回家的大学生,有退休返乡的热心老人。

  他们“订制式”地为各村送培训、送器材、送资金,组织了爱心帮扶送温暖、“新农村新风尚”文体活动、“迎新春”全民阅读活动等多样的文化活动。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在以熟人社会为前提的人情社会中,通过志愿活动,利用尊老爱幼、守望相助、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等优秀乡风传统,推动了社会自律、凝聚社会共识。

  今年,该镇将进一步推广这种模式,不仅要成立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还要为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添加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户外雕塑,配备文体广场、实践所办公室、书画室、图书室、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以便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凝聚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力量与热情,增强全镇乡村振兴建设的信心和斗志。

  产业兴、组织兴、生态兴、人才兴、文化兴……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这张五年发展蓝图上,必将绘就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画卷。

  (本报记者郝倩张群 通讯员张婧 张文娟 周振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巩小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