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葛思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张海振 济南报道
“一把韭菜能有多贵?”
“通常情况下,西郊盖韭的价格在60元/斤到80元/斤,是普通韭菜的二三十倍。”
在济南市槐荫区盛农种苗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五十亩韭菜迎来丰收。总经理胡冬梅拿起刚刚收割的韭菜向记者介绍,“清晨太阳升起时进行收割,运往北京或是上海,下午就能到顾客的餐桌上了。包饺子、烙馅饼都好吃,西郊盖韭讲究的就是新鲜美味。”
西郊盖韭
说起西郊盖韭,其实大有来头,它的栽培始于明末清初,据考已有300余年栽培历史。起源于济南西郊,阳畦栽培,最初依靠风障和草苫或苇毛覆盖保温,故名“济南西郊盖韭”。
“我们槐荫区的水土、气候好,结合我们的种植模式——深耕细作,种出来的韭菜就特别的香,味道浓郁,吃了以后没有那种烧心的感觉。”胡冬梅告诉记者,与一般的韭菜不同,西郊盖韭的栽培方式很独特,“扒韭墩、剪韭毛、剔韭墩”的技艺一个不能少,还要结合防虫网、杀虫灯和黄蓝板等物理技术,进行有机、安全、科学和精细化种植。
西郊盖韭
盖韭盖韭,其中的“盖”是精髓。“不能在大棚里种,一定要让阳光直射到韭菜上。天冷时要及时遮盖小拱棚,搭上草毡子,这样一茬韭叶才能蓬勃生长,色、香、味、形俱佳。”胡冬梅介绍,目前基地一共种植了50亩西郊盖韭,一年能收获三茬。“我们种植的成本都在二三十元一斤,所以卖得也贵。”
西郊盖韭与吴家堡大米、吴家堡白莲藕、玉清湖圆葱一起,被称为“槐荫四宝”,胡冬梅对其中的“两宝”最为了解。“除了西郊盖韭,我们还出口圆葱,现在销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客户的认可。我们这几年也一直在大力发展国内的市场,进行洋葱的深加工,打出自己的品牌等等。”
别看胡冬梅现在讲起这些头头是道,殊不知,原本学日语的她是被父亲劝来当“新农人”的。“2002年,我那时候毕业本来有很好的工作,但我父亲还是对土地有特别的依恋,他认为这个东西是关于民生大计的一个事儿,所以还是把我劝了回来。”
胡冬梅接受记者采访
刚开始,胡冬梅从事的是外贸工作,负责跟客户对接,进行市场调研等。后来她愈发明白,种子才是发展农业最根本的东西,于是把目光瞄准了种业研究。“没有好种子,种不出好产品。其实做种业研究比做贸易难多了,因为种子研发它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工作,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出成果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有情怀,才能出来好东西。”
当时,胡冬梅带领公司人员跟农科院和农业大学进行合作,用他们的品种来种,先实验,后推广,再继续种,过程十分漫长。“目前在基地种植的盖韭品种叫‘平韭’,是在2011年繁育的,我们这两年也一直在尝试新的品种。”
一晃20年过去了,从前那个不理解父亲的小女孩长大了,如今,她也有了父亲的那份情怀。“我们经营的不仅仅是一份产业,更是历史,是祖祖辈辈扎根土地的农民智慧的精华。现在的重心是如何将传统技艺和盈利结合起来,把西郊盖韭推向市场。”
西郊盖韭
目前,胡冬梅的公司已经打开了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市场,用她的话说,“农业越干越高端”。“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浇水、施肥等等,全是靠人力。这几年从精细化工作,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包括大棚的智能化管理,还有机械化的应用等越来越普遍。农业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在项目资金、设备引进、政策优惠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扎根农业,爱上农业的过程中,胡冬梅也带动了周边的农业的发展。“我们带动周边的农民来在我们的基地打工,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再就是我们订单农业这一块,他们只要种好了,我们就来给他销售,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我们还有合作社,每年都能分到利润。”
胡冬梅表示,作为“农二代”的企业家,对西郊盖韭进行保护和创新,是自己的职责使命,也是未来奋进的方向。“实现品牌化、规模化,要结合现代农业管理技术,探索进入深加工领域。希望未来用西郊盖韭开发出韭菜酱,这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葛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