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 重视文化民生 增强城市发展底气

2022-11-03 08:51:12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苏锐

  如今,山东省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每周都会公布“城市文化菜单”。除公共文化场馆的常规活动,菜单还包括院团赴基层演出日程表、各区县微型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时间等。这是济南市重视文化民生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济南提出“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的目标,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遗保护传承、艺术创作展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加以谋划,以务实而暖心的举措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一场戏,达到暖心的温度

  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区牛泉中心学校礼堂,一片热闹景象。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的演职员来此演出儿童剧《童年》,旨在发挥文艺资源优势,展现泉城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成果。

  到基层演出间隙,剧院还到演出地周边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将惠民活动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

  济南市文化资源丰厚,重视文化民生的传统由来已久。过去几年,结合群众新的审美需求,当地创新惠民服务理念,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强化精品创作引领,为市民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尤其注重将城市艺术资源向偏远山区、农村地区倾斜。

  济南市吕剧院演员井远秀,常年参与送戏下乡,跑遍了济南大大小小的镇街。她说:“作为一线演员,我有一个直观感受,就是演出任务越来越多。不是政府部门派的,而是基层群众主动申请的,想让我们多演、加演。”

  此外,济南市还会定期举办舞台艺术青年人才比赛。所有获奖的选手回到岗位的第一课就是“虚心到基层取经”,到群众中面对面听取意见,以便更好地开展创作、进行演出。

  一盏灯,彰显为民的初心

  济南市图书馆的“夜读空间”,是所在片区的一座灯塔。

  深秋时节,住在济南市图书馆附近小区的赵静雯,每天吃完晚饭都会与孩子步行至济南市图书馆。晚上7点半,母女俩准时开始看书,时长两个小时。这个习惯,赵静雯和孩子坚持了半年多。“以前很少有公共图书馆晚上开放。济南推出‘夜读空间’,对市民来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机会。”赵静雯说。

  济南市图书馆是泉城最具人气的公共文化场馆之一,全年日均客流8000人次以上。2021年开始,针对部分读者的需求,济南市图书馆打造“夜读空间”,闭馆时间从下午5点半延长至晚上8点半。没成想,晚上来读书的人依然络绎不绝。馆内只好再次升级“夜读空间”,增加阅览座席的同时,将闭馆时间推迟至晚上12点。

  过去几年,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用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增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力量。

  济南市文化馆的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从2009年成立至今,每年出动约50次,从农村学校到敬老院,从企业工地到军队驻地,服务群众近300万人次。

  济南市文化馆馆长马迎春表示,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重点关注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为大家开展公益性艺术培训辅导。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在红色文化宣讲、文化遗产保护、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领域也发挥着独特作用。13年来,来自多个行业的上百位党员干部,自发加入济南市文化馆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成为泉城文化建设的一道风景线。

  一张桌,留住泉城的记忆

  10月底,济南市非遗手工技艺大赛决赛举行,泺口实验学校的4名学生入围。带队老师黄召全介绍,泺口实验学校是济南推动非遗进校园的示范校区。多年来,学校将济南传统非遗项目烙画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空间。孩子们更是自发组建烙画社团,在集体活动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一张非遗传承的方桌,看似普通,实则传承的是城市记忆。近些年,济南市注重文化遗产活态发展,在城市文旅消费业态打造等方面,融入非遗元素,实现老物件与新时代的融合互动。

  济南皮影戏“80后”传承人李娟,牵头成立“皮影女团”,探索实践绘本皮影、童话皮影、皮影脱口秀等形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得益于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扶持,李娟的团队开发出诸多皮影戏元素文创,进入景区、商业街区销售,获得可观经济收益的基础上,扩大了济南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济南市十分注重农村地区非遗的传承发展。济南扶持非遗项目融入乡村旅游,并培育非遗传承人的营销意识,让传统的民俗手工艺项目在新时代找到立足和发展之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正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推动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增强基层百姓的文化自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梦瑶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