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榀箱梁架设完成!济郑高铁二标一二分部转入无砟轨道施工

2022-11-06 22:39: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崔文一 王连彪

  近日,随着最后一榀箱梁平稳落座,中建八局济郑高铁二标一二分部完成全部架梁任务,正式进入线上无砟轨道施工阶段。

  精准对接,箱梁架设稳升准落

  架桥环节,过孔、喂梁、落梁、对位、灌浆,每一个工序都要精准控制,才能实现800吨梁体精准落位。在现场,DF900架桥机首先伸出支架,在两个临空的桥墩之间稳稳站立。随后,两支钢铁巨臂将箱梁“抱”起缓缓移动至两个桥墩之间,精准定位后稳稳放下。

  高铁箱梁架设需要梁体支座螺栓与墩柱垫石螺栓孔偏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支座中心线与墩台十字线的横、纵向错动量分别控制在10毫米和15毫米以内。为此,项目测量团队对墩台中线、垫石标高、锚栓孔位置等进行了精确复核测量。提梁过程中操作员与地面、桥梁的指挥员紧密配合,利用架桥机液压系统、卷扬系统进行精调,最终圆满达成设计标准要求。

  攻坚克难,跑出铁军加速度

  由于项目沿线跨区域多,控制性因素较多,23公里架梁路线,要跨既有河道4次、道路69条、高速公路1次,还需要进行大量管线和三电迁改。

  面对诸多困难,项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创下多个全线和标段内第一,率先完成全线率先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全线率先完成临建场地清表、全线首个通过预验收的工地试验室、全线首个桩基试桩工艺,全线首个完成承台施工,全线率先完成箱梁首架;标段首个桩基施工、首件墩身浇筑完成等多个重大节点建设。

  全力调配资源 克服13公里长运距

  在大里程方向的架设过程中,箱梁最远处运距达到13公里,仅运梁时间一个循环就需要10个小时。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压力,架梁人员积极调配资源,提前储备设备易损零部件,充分利用设备空歇时间进行保养维护,将设备的故障率和不确定因素减小到最低,确保提梁机、运梁车、架桥机运转流畅,在项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环节有序衔接,紧密配合,项目部提前完成了大里程方向架设任务,为圆满完成全部架梁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新驱动 严把质量安全关

  为创建国优铁路示范标杆,项目从始至终重视质量管控,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混凝土搅拌、箱梁预制、养护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水平,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由于项目临近黄河,地下水位高,且多为粉质黏土,土层承载力弱,项目桩基平均深度超过50米,最深达到100米,面临孔洞过深和土层承载力弱带来的施工难题。项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将水、膨润土、碱经过16次调配拌制,形成最优配合比,达到泥浆自始至终性能稳定,护壁效果好、成孔质量高的效果。

  为解决梁面预埋套筒偏位难题,项目发明定位工装,在全线进行观摩推广,在标准化施工及精品工程创建过程中起示范作用。在茌平特大桥跨徒骇河(70+120+70)米连续梁施工过程中,项目采用了智能挂篮安全监控系统,根据应力监测、螺栓预紧力监测、行走同步监测、施工环境参数监测等手段对挂篮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最终实现精准对接。

  截至目前,项目已发表创新成果论文68篇,获批实用型专利12个,发明专利5个,QC成果发布15项,BIM创新获奖7项。

  下一步,项目部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最短时间完成架桥机拆卸,为无砟轨道施工创造作业面。项目部全体成员将继续发扬铁军精神,保持昂扬斗志,全力投入无砟轨道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剩余全部任务,为实现全面通车目标继续贡献力量。

  (通讯员 崔文一 王连彪)

初审编辑:聂堃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