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葛思琦
11月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及“四张清单”的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印发,根据规划,起步区将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介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三周年之际,济南市政府发布《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为起步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起步区成立一年多来,构建了“1+4+16+N”规划体系,其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产业发展规划》)作为16个专项性规划之一,是指导起步区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李国祥介绍,2021年5月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后,起步区随即启动了《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推动规划落地实现工作闭环,同步编制了《产业正面清单》《重点产业示图》《产业机会清单》《产业准入机制》“四张清单”,分别明确产业发展细分领域、产业链重点企业分布、创新应用场景机会和产业准入标准。今年8月份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鲁政办发〔2022〕13号)精神,重新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先后征求了省市推进起步区建设工作专班、市直有关部门、区县(功能区)和工信部信通院、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长城战略咨询等研究机构,以及比亚迪、中国电子、京东、国家电投等“链主”企业的意见建议,并逐一认真研究吸纳。《产业发展规划》及“四张清单”已经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产业发展规划》共6章24节,实施年限为2022至2025年,展望至2030年,阐释了起步区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明确了构筑高质量产业体系和的方向和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引培产业链链主企业、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释放政策和制度创新红利、创新数实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六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产业发展规划》和“四张清单”坚持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在产业方向、发展方式及准入标准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和标准,编制过程中注重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创新能级高。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焦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要求,从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质效双优双创载体、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四个方面,明确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路径。在研发投入、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科研平台、获得投资等五个方面明确了高端高质产业项目投产达产后的科技创新标准;其中,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比不低于3%,科研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二是产出效益高。坚持产业高质高效,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确定“3+1”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正面清单,细化产业发展领域,从规划源头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主导产业项目导入,强化项目达产预期规模,注重提高单位用地的产出效益;在要素保障上,加大起步区建设土地供给保障力度,实施亩产效益评价,完善“标准地”出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配置方式,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给。
三是投资强度高。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根据规划远期投资目标,结合起步区国土空间规划以及产业用地规模,参考国内先进地区做法,发挥“后发先进模式”优势,注重提高亩均投资强度。针对不同的产业细分方向,分别制定了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投资强度标准,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亩均投资强度为600万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先进动力装备等亩均投资强度为600万元,绿色建筑、氢能源等亩均投资强度为500万元,总部经济亩均投资强度为700万元,高端会展、航空服务、科技服务等投资强度为500万元。
四是生态标准高。坚持生态优先,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万元GDP能耗、水耗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项目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且符合区域主导生态功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葛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