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起来的济南古山寨群

2023-06-05 09:09:52 来源: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作者:

“遥连泰岱盘坤轴,横锁青齐到海门。”巍巍齐长城,恰似一条巨龙,盘旋于崇山叠嶂之中,将黄河、泰山、黄海连成一体,是齐鲁大地的脊梁,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坐落在长清孝里的齐长城源头,更是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第一站。每当走近这座两千多年的建筑,捧起一抔土、捡起一块石,或在下面瞻仰,或在上面驻足,或远望逶迤起伏的“东方巨龙”,脑海总会不由自主地穿越时空,依稀浮现当年金戈铁马、鼓角相闻的壮烈场面……

在齐长城沿线上有许多山寨,仅在其源头附近就有梯子山寨、黄崖山寨、大峰山寨等。千百年来,几座山寨像长城上的哨兵,一直默默地守卫在那里,见证着社会更替、世事沧桑。

梯子山寨在当地北黄崖村东北方300米的山上,与南面数里的黄崖寨隔谷相望。其海拔374米,因山势像梯子一样陡峭,登山如登梯,故名。山寨呈椭圆形,直径200米左右,几乎占满了整座山头。山上植被较少,视野非常开阔。山寨墙体依山势而建,巧妙地隐藏在悬崖峭壁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不到近前很难分辨出是寨墙还是自然山体。漫山遍野的石屋,达200余间。石屋由厚薄不等的石板叠涩垒砌,墙体看上去很整齐,颇具美感。

梯子山寨航拍

梯子山寨是长清,也是整座千里齐长城上的第一座山寨,站在山顶,四面的景致尽收眼底:向东望是马山的雄姿;东南不远处的高峰即是齐长城沿线上的石小子山寨;正南面是黄崖寨;西面北黄崖村北的断断续续的土坝堰(夯土长城)时隐时现,像条断了几节的蚯蚓延伸到山下;往西北极目远眺能看到波光粼粼的黄河。

自古以来,位于要冲、山势险峻的山峰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梯子山上放眼望去,齐长城傍着山寨若隐若现,东面又明显复出。因此可以认为,这是建在齐长城上的工事,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好壁垒。但秦朝之后,齐长城失去了应有作用,这个地方也随之荒废。

山寨原貌

即使再荒废多年,梯子山寨仍具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在北黄崖村党支部书记王振明看来,梯子山寨一直是村里的“村宝”,定要盘活。今年,北黄崖村便将梯子山寨纳入乡村旅游的重点规划范围,建设一条烽火路,重新铺设沿村上山的道路,沿线设置不同的景观节点,结合山寨群打造一处集国防教育、训练、体验、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路线,整条路线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融相和,同时结合村内乡村振兴路、老残游记路两条特色旅游线路,将村内所有文化历史遗迹和乡村振兴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致力于打造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地。

梯子山寨隔壁也有一群古山寨——黄崖山寨,这里曾发生了一起近代史上最为惨烈、影响最大的“黄崖山教案”。1856年,太古学派北宗领袖张积中,因扬州战乱,携家眷北上济南,不久迁居于长清黄崖山,以避乱相号召,讲学授徒,听者甚众。历经近10年的苦心经营,在黄崖山上建起一座山寨,聚集门徒1万多人,石屋1200余间,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原本荒凉的深山,逐渐成为一个热闹的山寨。“黄崖山教案”之后,这里便再无人居住,逐渐荒芜。

今天,身临现场,壁垒高墙的寨门仍可见,密林里残垣断壁,规模难以想象地宏大。中心建筑群虽已坍塌,一片荒芜,从中仍可窥见其曾经的气派讲究。黄崖寨,因这段真实的历史事件及其遗留下的大规模石屋,而成为国内现存罕见的高山建筑群。

南黄航拍图

在黄崖山寨脚下的南黄崖村,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直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指挥中心和武装力量驻扎中心之一。近年来,南黄崖整合各类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南黄崖村史馆,整修革命遗址、旧址,打造了“山纵六支队成立旧址”“长清县第一届县委机关旧址”“星火小院”等红色主题线路,每年接待游客三万余人次,为党员干部提供感受革命情怀、体验村风民情、锤炼党性意志的教育培训新平台。

在大峰山的山顶,也能见到保存完好的城墙和石屋。城墙绵延1500多米,非常壮观。其四周留有城门,城内构筑成独特的山寨营房。这里就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战国时期的屯兵营,约200多间,现保存完整的大约有16座,散落在城墙内。原石屋大都屋顶坍塌,只留下残垣断壁。后来景区将部分顶部重修完善。现在这些营房已找不到半点硝烟的痕迹,而成了人们休闲、纳凉、消遣的好去处。

屯兵营(曹建民 摄)

大峰山不仅是一块文化古迹宝地,而且还是长清人民革命的摇篮。

为了缅怀和纪念,为了弘扬和传承,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于2019年正式揭牌投入运行。围绕“牺牲奋斗为人民、公而忘私为人民、忠诚担当为人民”这一主线,基地高标准打造了“两馆一广场一园一旧址”,规划建设了大峰山革命根据地中心教学点,全景展示了战争年代、建设时期和新时代长清党政军民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忠诚为民担当,砥砺奋进前行的壮丽画卷。自建成开放以来,共接待省、市、区(县)各类党政培训人员几十万余人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形成了具有大峰山鲜明特色的教育品牌。收藏、展示和传承这些红色记忆,激励着我们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文脉是一种历史责任,今天我们根据时代的需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转换,释放出无穷无尽的能量,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原动力。

看!“古山寨”要活起来了!(来源:济南宣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