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通讯员 吴雪 济南报道
小城“新”事多。近日,全国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培训班在平阴县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骨干们走进平阴县孝直镇的田间地头进行考察交流。
这场国家级培训缘何“选中”平阴孝直?
而一粒小麦、一棵菜苗的成长故事又能有多少传奇?
带着探究,记者走进此次培训现场教学的理想地点——孝直镇寻找答案。
徐徐微风中,田野里绿波荡漾,一条条平坦笔直的道路织就四通八达的路网,万亩麦苗无声地拔节生长,一台台监测设备正将各项数据发送到农田管理的数字大脑——孝直镇高标准农田监管云平台。
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数据信息中心,就像是抵达了孝直镇“智慧农田”的领导驾驶舱。指尖轻触,一个可视化大屏、一套系统,便将气象、土壤、虫情、孢子、视频、水肥一体等统计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协调整合到一起,以“一张图”的形式对农田农情进行实时监测。
从这里出发,延展至孝直镇的每一块农田、每一家农户以及扎根在这片沃土上的每一家生态农业企业,这便是孝直镇创新设计的“1+3+1+N”孝直智慧农业“一张图”体系。“1”个数字底座;农村管理、农业生产、农民服务“3”大功能板块;“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场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机服务、农村金融等“N”个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一次采集,实时更新,多方共享,汇聚融合,无限使用,在孝直镇的田野上不只有希望,更有实实在在的智慧守护。
农业智慧化转型有了数据支撑,农民成为“新农民”,农活也有了“新方式”。近年来,平阴县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畦灌、沟灌、喷灌、微灌、集雨节灌、抗旱保水、管理节水等节水种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保墒、适当调整种植结构,选育耐旱新品种,发展节水农业。
而孝直正是其中“农”墨重彩的一 笔。
在孝直镇和圣苑社区的麦田里,记者有幸目睹了“地埋式”渗灌技术的神奇之处。轻轻挖开约30厘米的土层,便能清晰看到那些精心铺设的渗灌管,它们宛如一条条生命之脉,静静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与这些渗灌管相配的是一套先进的智慧节水集成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拥有智能配肥的功能,更能实现远程控制,通过地埋渗灌直接将水、肥、药、气精准地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确保了每一分养分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经过严谨测算,这种地埋式渗灌技术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节水效果高达60%以上,节肥效果也达到了30%以上,而与地表式的滴灌相比,节水效果依然显著,达到15%左右。不仅大幅降低水资源浪费,采用这种地埋式渗灌技术的小麦更是平均增产5%到10%。
利用可降解生物“甲壳素”液体地膜技术,增强土壤微循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地埋式渗灌节水技术实现水肥药气一体化;利用无害化绿色种植技术保障土壤健康与高效种植;生物土壤改良技术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实现土壤健康可持续……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孝直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应用精准高效灌溉方式,用更少水,打更多粮,以“数”谋“新”,探索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智慧高效节水增粮”新模式,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孝直镇孕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图景。而在平阴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农业创新实践层出不穷。孝直镇只是平阴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作为济南市唯一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近年来,平阴县全面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强化沿黄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在生态循环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发集成一批水肥一体化、无公害农药应用、生物防治病虫草害、农业生产资源化利用、秸秆粪污收集还田等技术,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环保相结合,有效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目前,平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6.76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9.5万亩,成为济南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黄河从北方滚滚而来,“拥”着平阴汇入华北平原,这一巨流为“她”带来无尽的滋养,也赋予“她”更深的责任与使命。
恰逢其时、恰逢其地。在平阴,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交相辉映,一粒种子到一颗“芯片”演变升级,乡村记忆和未来科技有机衔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会”种地到指尖上轻轻一点的“慧”种地,放眼平阴的沃野田畴,数字农业技术已覆盖“耕、种、管、收、藏”各个环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平阴田野上的蓬勃生长。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