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端”驱动齐发力 济南农膜回收工作面向全国推广

2024-05-17 21:1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颖男

  5月15日至17日,记者在济南市莱芜区举办的2024年全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培训班设施农业暨农用薄膜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济南市近几年来围绕建网点、创机制、广宣传、促回收、强监管、再利用“六大方面”,开展“减存量”“降增量”“控用量”三大行动,从使用端和回收端双向驱动发力,逐步建立完善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农膜回收工作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据悉,济南市在原有体系基础上,继续优化了站点布局和回收体系建设,将回收站点增加至45处,进一步提升农膜回收能力和水平。围绕农膜回收,济南市持续做好重要园区基地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示范,将农膜回收纳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设立4776名农村环境整治公益岗农膜回收专员,会同综合执法部门强化各环节的监督执法,逐步压实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的回收责任,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薄膜和不按规定回收农用薄膜等违法行为。

  近年来,济南市积极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和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2022年以来,济南累计示范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37万余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3.7万亩。今年,济南市计划补贴推广5万亩加厚高强度地膜和1万亩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逐步扩大应用面积,减少普通聚乙烯地膜的使用。

  为控制农膜使用数量,济南市积极探索农膜减量使用技术,开展花生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把“春花生(覆膜)—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制,改为“冬小麦—夏花生(不覆膜)”一年两熟制,推迟花生种植时间,达到不覆膜目的。同时,济南还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配套技术,在实现农膜数量减少的同时不减效率。

  下一步,济南市将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培训工作,切实保护土壤环境,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助推农田地膜回收工作取得实际成效,为促进全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