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数据“慧”种地 小乡村加数跑

2024-05-27 10:55:15 来源: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作者:

济阳区回河街道吴寨村种植水培菜。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云在转,数在算。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已成共识。当数字化改革的大风从工业吹到农业,地里田间该是怎样一幅画面?

“一块屏”革新耕种方式

过去抬头看天,如今低头看屏,种好西瓜,瓜农陈凤英心中有“数”。

“秘诀就在我们的产业园里。”陈凤英口中的产业园是济阳区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据产业园负责人张文波介绍,产业园利用物联网、5G等技术开发了数字化农业园区信物融合综合管理操作系统,建设583台物联网传感器(包括检测类340台、智能控制类212台、智能监控31台),每个大棚装有摄像头和传感器。“在这里可以了解每个大棚的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叶面温度、土壤湿度、PH值和每个大棚作物的生长情况,如果超过设定温度,系统会自动报警。”

“升降棉被、通风、浇水、施肥等‘重活’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完成。”瓜农郑逢利随身的手机就是他的工作台,一部手机管理园区49个蔬菜大棚,系统会“告诉”他什么时候浇水施肥、需要浇多少水施什么肥。还可以通过大棚环境温湿度的控制减少病虫害,做好提前预防,减少农药使用。郑逢利自豪地表示,西瓜的含糖量、硒含量以及西瓜重量都可监可控,甚至可以精准了解哪一个西瓜成熟了。

“一堆数”打破生产限制

种菜不见土,叶菜按棵卖。

走进济阳区回河街道吴寨村,只见一栋栋温室一字排开,棚内一排排“漂浮”在水床上的生菜叶片肥厚、鲜嫩翠绿。

“这是以植物工厂模式种植的水培生菜。”技术人员刘霞说,可别小看这水培种植,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严格控制光照、养分等,生产出的生菜完全达到绿色、生态、有机标准。

刘霞介绍,这里的蔬菜全部是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的水培菜,从源头杜绝可能来自土壤和水的污染,同时不使用农药、化肥和激素,致力于生产最健康的食材。“我们瞄准消费升级,对发展都市农业、智慧生态农业充满信心。”

水培蔬菜项目无土壤、不洒药,依靠营养液和人工光照,通过物联网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蔬菜连续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可实现全年生产,大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一张网”颠覆组织结构

种地是职业,下地就是上班。夏日渐长农事忙。商河县许商街道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机穿梭、无人机飞舞,物联网系统犹如“天眼”,监测墒情、虫情等,守护万顷良田。

“大家的职业就是农民,下地就是上班。”许商街道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张佳佳告诉记者,这里是该县成方连片面积最大的粮食生产项目,4000余亩没有一个田埂。从施肥到撒药,从浇水到农机,全部实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据介绍,这是当地近两年探索的党支部领办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统一购进的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聘请职业农民进行专业生产。“我是从河北专门过来的,合作社提供集体宿舍和统一服装,大家按点上班、集体行动,扣除农户的土地流转金和其他生产成本后,跟合作社进行五五分成,一年净收入有个十来万元。”

“一个电话”改变农村生活大数据进小乡村,农民生活享受科技红利。

“丁零零……”商河县白桥镇三董新村便民服务平台的电话响起,号码提示是村里杨大娘的家庭来电。值班的工作人员接起电话,“您好大娘,有什么能帮到您吗?”“我前两天摔着腿了出不了门,今天发现高血压药快没了,我也没有卫生室的电话,能麻烦你们给联系联系不?”“好的,没问题。”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工作人员通过便民服务平台,将电话转接到村里的卫生室。卫生室负责人询问情况后,查看其用药情况和诊疗记录,为其配好药,不一会儿就将药品送到了老人家的手里。

这是该村数字化便民服务平台的服务场景之一。该村位于白桥镇东北部,距离镇区较远,又多为留守在家的老人,经常因为搞不清楚业务,而多跑冤枉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村探索设立数字化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和卫生健康、社会保险、信访司法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将相关的服务资源整合到平台里。群众只需拨打平台服务热线并告知诉求,工作人员便会分门别类地将电话转接到相关业务部门,为群众提供相关服务。

“村里老人居多,许多人不会用手机,所以我们为他们专门配备了电话。电话设计非常简单,只需轻轻一按电话的按钮,即可将电话接到服务平台的值班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有来电人的求助事项都将在平台上登记并滚动显示,哪些已办结、哪些未办结一目了然,这样更能方便地联系相关部门加快办理进度,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此外,平台还与市、县的医院合作,定期为群众提供免费的视频诊疗服务。当在外的游子联系不上留守的家人时,也可拨打平台的服务电话。接通后,平台就会自动显示来电人的具体家庭地址以及户主姓名,以便村“两委”人员到来电人家中查看老人的情况。

“村民们的低保金、小麦直补等有多少,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一目了然,现在还有党史学习教育板块。”在这里,“数字化”不再是互联网公司里高大上的概念,而是家门口办事的便捷窗口。

数字化,改变了农民的耕种方式、生产组织方式,也重塑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让农业农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信息加速整合共享开放,越来越多的大数据转起来、用起来,广袤的田野上将绘就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阔新图景。(济南日报 记者:郝倩 张群 通讯员:刘姝琪 周志昊 门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