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特种邮资明信片(封套式)发行

2024-07-16 16: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魏俊怡 吕凡一 崔鹏森 刘洪毅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实习生 吕凡一 通讯员 崔鹏森 济南报道

  7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特种邮资明信片一套5枚(封套式)。表现内容有高级军吏俑、铠甲武士俑、绿面跪射俑、立射武士俑以及袖手俑,封套为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计划发行数量为65.7万套。

  据介绍,明信片1套5枚,选取了5个最具特色的造型,邮资图分别采用局部画面着重展现。设计师将凝固的雕塑与流动的彩块构成画面,渲染了兵马俑的彩绘特色,将篆字“秦”与现代字“俑”遥相呼应,将对古人精湛技艺的敬仰寄托于明信片之上。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特种邮资明信片封面底图为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出土时的照片,上面印有中英文《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封底为中英文的秦始皇帝陵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介绍。

  (5-1)高级军吏俑。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高190厘米。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其共同的特点是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

  (5-2)铠甲武士俑。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通高175厘米至180厘米。该俑挺身直立,穿右衽齐膝长襦,外披铠甲,铠甲前片长垂及腹,后片及腰,肩臂戴短披膊。小腿扎行滕,足穿履。头顶的右侧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介帻。双臂下垂,右手半握拳作持兵器状。此俑反映出秦人高超的铠甲编缀和制造技术。铠甲的质地似为皮甲,是当时秦军装备的主流。

  (5-3)绿面跪射俑。跪射俑均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东北角的弩兵方阵中。此方阵共有跪射俑160件,位于方阵的中心。它们服装和姿态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均作蹲跪姿,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

  (5-4)立射武士俑。立射俑武士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是站立射箭姿势的轻装步兵俑,通高178.00厘米。立射俑头顶右侧绾圆髻,身着齐膝长襦,右足向左前跨出半步,双足略呈"丁"字形,左腿微拱,右腿后绷;头和身体微向左侧转,左臂侧举与身体呈45°夹角,手掌伸张,掌心向下。右手曲举于身前,目视前方,做出拉弓射击的准备姿势。俑所持弩为木质,出土时已朽坠,仅遗留铜质弩机和箭镞。立射武士俑反映了秦代远程部队弓弩兵的作战方式,与跪射武士俑相配合,生动描绘了远射作战的情况。

  (5-5)袖手俑。出土于秦始皇帝陵K0006坑。K0006坑位于封土西南50米处,是在2000年发现的第6座陪葬坑,经全面发掘证明为一处中型陪葬坑,深度约6.5米,东西长约47米,南北宽约3米至12米,由斜坡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呈东西向的中字形,总面积471平方米。此坑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陪葬坑,因为在出土的12件陶俑中,包括8件袖手俑和4件御手俑。其中,袖手俑头戴长冠,身高有1.9米左右,腰部悬挂着削刀和砥石,为秦代文官的基本形象。因此俗称为“文官俑坑”。与兵马俑完全不同,这些陶俑远离铠甲和武器,双手挽在袖中,一幅文质彬彬又有些谦卑的形象,让看惯了兵马俑的人们更加感受到秦始皇陵内涵的深邃。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