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创新

2017-11-23 18:21:00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 成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2日讯(记者成琪)“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但六级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不代表公共文化工作的全覆盖,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普照祖国大地,温暖每个人的心田,我们仍要做艰苦努力。” 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张彦博日前在清华文创论坛“公共文化论坛”分论坛上如是说。

  在近5个小时的论坛上,业内人士就公共文化存在的问题、公共文化数字化应用以及公共文化PPP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李昶主持。

  顶层设计与基层服务

  近几年,在政策层面,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从2015年10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到《“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从2016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实施。

  据相关数据统计,2000年到2016年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从不到100亿到2016年增至770亿,公共文化发展增速远高于GDP增速。可见,无论是体系建设还是法规建设,无论是服务水平和质量,还是老百姓的受益等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公共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公共文化的根在社区,在基层,在乡村,在城市的街道。公共文化的魂在活动,在人文。如果你曲高和寡,大家搞的是纯粹的舞台艺术或者是工程,就不是公共文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会长崔兴亮在论坛上指出。

  据统计,全国约9.7万个社区居委会中,建有率达到93.8%,约58万个行政村中只有38.5%建有村文化,建有率仅为66.4%,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确立,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还没有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优秀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不充分。

  为什么会造成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才不到位,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是最大的问题。对此,多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崔兴亮指出,以前文化站的文化干部一专多能,“现在政府的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真正思考文化时间不多,不是说文化干部不能干其他工作,但是把主次颠倒了。”崔兴亮认为,“人才队伍要稳定,不换档,爱岗敬业,专业人才干专业的事,专职做文化服务,不专业是不能做文化工作的。”

  这几年国家在公共文化设施上投入比较大,但是收效不大。“基层的设计结合着行政区域按照管理体系来布局,不是按照人口密度和需求布局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一个级别,每一个圈层都有,但是提供的产品是不是满足老百姓的服务是有差距的。”崔兴亮一语道破。

  如何解决?崔兴亮也给出了建议。文化设施的保障要结合实际的需求分两级,小的需要一千平方米,大的需要五千平方米,按照街道,按照多个社区布局,可以共享,共建,共同实现一个文化设施的建设,保障文化设施的规模与老百姓实际文化特征相结合,下一步再按照人口的密度和活动的特征来进行布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加强公共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今年8月18日,文化@海淀——海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正式上线,初步实现了用手机端获取文化信息,随处可得文化产品的文化发展目标。这是北京海淀区实现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一个缩影,也是公共文化数字化具体体现。

  “为百姓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一站式的基础文化服务,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数字文化水平,真正实现手机APP可以实现全区域百姓的文化服务。”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说。

  今年7月7日文化部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对到2020年公共文化数字建设做了全面的规划和周密的部署,其中在数字资源建设上提到到2020年,资源总量达到3500TB以上,可供全国共享使用的资源达到1500TB以上,其中特色资源达到880TB以上,与移动互联网服务相适应的资源比例明显提高。

  如何用好数字资源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张彦博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哪类资源是最受欢迎的,使用频率最高,哪些资源制造出来以后,就进入到休眠的状态。“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用优秀的文化资源,为普通群众打造一个在有限空间内能够享受多元文化服务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让大家来了还想再来的文化氛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这里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物理场馆当依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需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研究所所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烈认为,这种新的文化需求就是“数字文化的体验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的体验,能够达到互动传播,教育和创新。

  张烈分享了他们在设计孔子博物馆中的案例。“在孔子博物馆的设计中,我们主要通过空间的引导,穿插数字体验。比如说客厅,外面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传统的柱子,形成具有序列感的秩序和力量,让我们产生敬仰的文化空间,进入内部之后完全是数字化的媒体空间。我们把观众的视线引向顶部,大家仰视和敬仰孔子,同时又通过数字媒体和光的引导作用,把大家的视线引到地面上,每一个铺团代表一个孔子的弟子,站在这里可以听到孔子对弟子的教化,聆听教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而是希望能够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思考。”

  一位著名的建筑理论家说过,人之所以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在数字化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空间的在场体验。张烈认为,公共文化的内容如何进入空间,如何与参观和体验的过程相匹配,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可以达到更好的体验目的,这是构建公共文化体验空间的一个基本方法和措施。“新的生活行为方式,需要创新的策划和设计。新时代的场馆设计也需要新思路和新标准的设计,如何把老百姓吸引过来,需要文化传播工作者和艺术家和建筑师的通力合作。”

乌达木在一级数字加油站前更新移动数字加油站的资源库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效能

  在共享经济的今天,我们可能会花钱购买一个APP项目看书,但是却很难去一次图书馆。图书馆提供的就是图书的共享服务,而且免费,但是却没有收费的APP受到追捧,为什么呢?“一定是我们服务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才会让很多人不愿意坐在舒适宽敞的图书馆里面看书,这是我们公共文化服务要考虑的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郑以然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效能,这是当前管理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北方华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新臣看来,仅有文化和科技的结合还不够,还需要公益加商业。“新开的商场或者超市综合体文化消费非常旺盛,如果把公益和商业结合,对我们下一步发展文化消费,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会非常有帮助。”

  除此之外,还要有实施加活动,“所有的公共文化场馆都是以设施为主,但是活动相对比较单一,如果没有很好的文化资源,利用一些活动把场馆设施有效的利用起来。那么这个城市的文化实际上是冷冰冰的建筑。”杨新臣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一线城市留下年轻人的身体,三四线城市留下了我们的心。三四线城市的文化消费能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比较单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曾经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看到过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甚至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都建在一个整体区域里,形成一个文化综合体。杨新臣表示,北方华录打造的公益文化综合体也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多馆合一的模式可以解决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方便百姓文化生活,节约项目用地,同时也节约投资费用。

  在内容上,杨新臣认为青年的消费习惯和心态会引领这个时代的文化发展,所以一定要用文化娱乐的人气带领地方文化惠民设施的运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打造地方的文化品牌,丰富地方的百姓文化生活,培养地方文化的消费习惯,进一步形成了文化的圣地。

  “落实活动要多元化和多样化,没有多元化,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需求,我们的活力就不存在,应该节庆、展示、展览,展演多种形式并存,做到静动结合,常规和重点结合,跨界结合,实现互联网+,商业+等共享,这一定是公共文化服务未来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崔兴亮指出。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表演铜管五重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公共文化服务与PPP模式

  公共文化发展的资金很大一部分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除此之外,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2015年,国务院专门发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李昶认为,不仅大型文化场馆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更主要的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采用PPP模式,不仅可以解决建设资金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运营的难题。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李昶表示,以行政区为单位,采用ROT、TOT、BOT模式,可以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服务效能不高的痛点,切实做到“补短板、促平衡、打通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引入PPP模式,规避了公共文化服务里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突破体制机制的创新。“尤其重点强调的是PPP项目实施必须聚焦在公共服务领域,严格区分公共服务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目前来说,PPP项目主要支持的是公共服务项目,不支持产业项目。”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主任邢伟指出。

  邢伟表示,公共文化领域要采取PPP模式,从政府部门来看,政府部门要有动力,要愿意主动尝试。通过PPP模式使公共文化领域引进社会资本,可以使项目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绩效更强。从市场主体来看,因为资本有很强的资本属性,所以对他们来说,投入公共文化首先要有稳定的数量群体,其次是要有稳定可信的回报。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6年,财政部首次联合文化部发文征集文化类PPP,并和文化部一起组织开展公共评审。2017年1月,国办发文,提出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参与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的建设运营。在各方的努力下,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也正式将推广文化领域的PPP模式作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最近,文化部建议成立文化PPP基金。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尹延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建设待解之谜 目前主体、站房、道路仍未完工

    20161228033320672.jpg

    从官扎营棚户区到火车站北广场现状,一晃已过4年。11月21日,济南园林建设集团一负责人指着图纸称,“这并不是最终方案,站房到底怎么建,至今还没定下来”。济南城市投资集团北广场项目部负责人韩彬提到站房,也都是“方案没确定”“没进展”“没有指令”等一系列...[详细]

    11-27 09-11济南时报
  • “济南雄安”引爆区将选址崔寨或大桥

    timg-(1).jpg

    济阳这宗地位于开元大街以南、汇阳幸福城(即澄波湖壹号)以西,起始价为1.23亿元,由于临近澄波湖,被开发商一致看好。记者注意到,今年济阳共挂牌出让8宗居住用地,除了11月25日成交这宗地块出现竞价,其他宗地均以起始价成交。[详细]

    11-27 09-11济南时报
  • 新东站要成济南次中心!5年前买的房,如今涨了1万多

    10月27日,工业北路高架路试通车,生活在新东站片区的邢慧终于不用为修路堵车发愁了,“原来从汽车站打车回家,经常一堵就是一两个小时,现在高架路通车后,从汽车站附近上高架,一二十分钟就到家了”。[详细]

    11-26 09-11齐鲁晚报
  • 为何迟迟不拆?济南金鸡岭、济河商城等著名违建有说法了!

    而济南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吕灿华表示,兴济河上方的这一大片建筑,已经列入了济南市拆违拆临台账。吕灿华表示,金鸡岭别墅区是我们济南市民一直关注的区域,“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许多老百姓都认为金鸡岭别墅区是济南市最大的违建别墅区。[详细]

    11-27 09-11大众网
  • 明年底济南公交车有望全换为新能源车辆 1元票价或将成历史

    随着一大批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的“新鲜出炉”,常坐公交的市民会发现,不少公交线上多了些“新面孔”。对此,济南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新能源车更新换代是大趋势,票价问题也正在研究当中,很快将有新政策出台。[详细]

    11-27 09-11济南时报
  • 济南城中村违章房可自用不能外租 再发现违法加建必拆无疑

    26日,在后龙的街道内,电线在空中交会错综复杂。市国土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集体土地上住宅征收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下个月将出台,可以遏制乱搭乱建,严控对外出租。宅基地上房屋建筑补偿,有合法房产证的,以证载面积为准;无合法房产证的,最高不得超...[详细]

    11-27 09-11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