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庄农业“人品”战略助力乡村振兴

2019-08-09 14:3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8月9日讯记者 谢玮 通讯员 张鹏 吕宇翔)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正庄农业总经理王妍看来,人才就是企业的生命。凭借着多年来对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执着的引进和培养,正庄农业成为了行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也正是把人才战略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正庄农业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中,创出一片属于新时代农业人的新天地。

  正庄新农人——为实现乡村振兴苦练三高标准:高学历、高标准、高执行

  自古以来,中国人安土重迁,时代无论怎么发展,农业都是心中唯一的牵挂。正庄农业总经理王妍作为2017年阿里选出的“中国十大新农人”代表,对自己和团队也提出了正庄三高标准:高学历、高标准、高执行。“正庄人不但要懂技术、会沟通、还要会打落地仗,新农人代表了新一代农业人的综合素质,肩负着更多行业先行军的使命!”

  人才撑起农业的底气,没有人才寸步难行。

  创始人的初心与传承,以人为本,守正出奇,使命与情怀同在

  2012年,正庄农业创始人王妍积极响应国家流转土地政策,扎根历城区唐王镇岳家寨村,流转了500亩农田,建设中国农科院的新品种中试基地。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是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定位,在发展战略里种下了人才和科技基因。2014年,企业成立还不到两年,就遇到了农业工作环境差、条件不足、人才流失率高的困难。王妍意识到想要留住人才,先要搭建平台,于是下决心筹建济南市第一个农业院士工作站。为了引进高端人才东奔西走,多次赴京,多次无功而返,自己也曾经灰心意冷。可一想到农业底子薄,没有人才,咱们哪有底气做产业呀?就又一次踏上求才之路。她的决心和诚心终于打动了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李文华院士是中国唯一一位生态农业院士,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王妍身上看到了新农人对农业的执着精神和传承。2016年,双方签约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生态农业院士工作站,正庄农业终于拥有了第一个高端人才的引入平台。成立三年来,共引进高端人才30多位、创新科研项目20多项,所获专利11项。并相继建设了济南核心孵化示范园区1000亩,助建高标准示范园区近万亩,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高标准园区5600余亩。在助力产业的同时,将院士工作站的专家们请到田间地头深入一线,帮助当地政府与企业指导产业、培训技术。

  用数字农业“制造”标准,把老农人培养成新农人

  对于世代从土地中“刨食”的唐王镇农民来说,正庄的出现改变着他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农业靠天吃饭是中国农业的常态,很难像工业品一样做到标准化,这是农产品的先天制约,产品质量受各种变量的制约影响,一个小环节的失误不当,就有可能导致果品减产,质量下降,导致大小年分明。新时期的新农人摒弃了这种“依赖式”的生产环境,开始与天,与自然,与时代,与自身发展作斗争,改变这种不稳定的生产方式,开始走农业标准化的道路。正庄农业就是新时期新农人的翘楚,用丰硕的成果,证明了实力,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怎样才能把农业专家们的宝贵经验转化成可复制的模式呢?正庄在实践中应用探索,用七年的时间提炼出正庄种植的“四个标准化”体系。首先是品种的标准化,选对了品种成就了产业。“一个苹果救活一个城市”的栖霞苹果、市值11个亿的“烟台苹果”、济南的十大农业品牌.....都是源自于选对了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做为产业支撑。但是,品种市场真假难辨,假种假苗坑害农民,老农一年收成血本无归。为了保证每一棵品种都是“根正苗红”的标准化品种,正庄农业在2018年建立植物基因中心,组培中心、以品种的唯一性从源头拒绝假种假苗泛滥。采用苗木微体快繁技术进行育苗,建立育苗区和全国13地区适生性试验基地,保证品种稳定,丰产性强。再是种植技术的标准化,正庄农业在种植技术上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应用植物学研究所展开合作,后者拥有全世界领先的果树栽培、生态防治、新品种研发技术。荷兰大部分果农都是生物防治,不仅是管理果实,而且是将果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虽然荷兰土地有限,却是农业出口大国,原因就在于荷兰把有限的土地通过高效种植,提高了亩产,降低了成本。中国的人均耕地比荷兰还多,如果能掌握相通的技术,前景不可限量。

  如果把正庄“四个标准化体系”比喻成是树干的话,那正庄物联网精准数字农业支撑平台就是大树的免疫和输送系统。用数字化将植物全年的生长过程,通过数字传感器每5分钟抓取一次数据,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凝练出标准化种植工序数据模型,深入细化到人、树、果、数据、水肥等一系列具体表现中的每一细节,每一步骤。利用多年的经验计算出了最佳的挂果数量;每颗果子的大小是可以跟随果实密度调整的;每颗果子最佳的距离和光照角度;如何配合物联网系统精准配水配肥获得最佳的口感。树里行间,每一处细节都是必须的,每一个步骤都不可省,科学规划,数据化控制,动态巡优,以保证每个果子都能充分的生长……生产管理的数字标准化,实现种植的成本可控、信息可视、数据可分析、自动化生产的信息管理系统。这必将是未来中国农业的核心力量!

  农业不止于要生产好的产品,还要做现代农业“中台”系统的建设者和推进者。“正庄中台模式”将是可复制的,园区所有的“绝活”将被标准化,集成在“智慧胶囊”中,效仿者只要打开胶囊,如何打造如同正庄一样的现代农业园区一目了然。

  正庄在流转土地的同时,会把对土地有感情的老百姓集中起来培训,组成专业的生产小队,这些人中有些是种过粮食的妇女,有些是无法出门打工的老汉,现在都是高效种植栽培某个领域的技术能手,唐王镇的这1000亩示范园就是老百姓的训练场,用现代农业“制造”新农人。

  唐王镇岳家寨村村民岳秀英已经在农村生活了50多年,如今她是数字樱桃树反季节种植能手。5年前她将自家三亩土地流转给正庄,每年每亩地能获得相当于1250斤左右小麦的租金。按道理,这个远高于种植小麦玉米的收入,可以让她安心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但岳秀英却选择了在园区管理大棚樱桃。“我在这里主要管理樱桃大棚,拉枝剪枝,做树形、病虫害防治”种了一辈子粮食的岳秀英说,刚开始需要正庄的专业技术员指导,经过一年的培训,现在她已经成了园区的行家里手,还带了一支十几人的队伍。“樱桃树管理的活儿,现在没有俺干不了的!”

  唐王韩西村村民张相云至今记得,烈日下背着30斤的喷雾器一天把自家7亩地的农药洒完的辛苦。现今她流转了自家耕地,却又成了一名职业“农场主”,种植管理着六十多亩梨树。正庄农业探索实施的“利益共同体”农场模式实现流程再造,推动农民身份的转变。这些土地流转自农民,企业完成投资建设与人才培养后,再交还给农民。这些“新农人”既是劳动者也是管理者,他们按照园区的标准管理果树,每年收获的水果与个人收益挂钩。半年每户就能增加收入五万元。以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模式激励农民主动变身为“新农人”多劳多得,提高农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村民提高了收入、掌握了技术、又当起正庄的“农场主”,看似简单的一来一往,这些农民的身份却已变成了“新农人”。土地是属于农民的,土地上的收益也应该属于农民,让传统农民重塑农业自信将是正庄农业人品战略的终极使命!

  助力乡村振兴“正庄人品”七年计划

  王妍将农业比喻成一棵树,根有多深、树有多大。2019年是正庄农业第二个七年计划“正庄人品”战略年,加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人才动车”双驱动模式,培养乡村振兴产业三层人才体系。将新品种作为产业定位的驱动引擎,研究植物生命密码、积累物联网数字化种植模型,完成构建新城镇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使农民回归土地,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2019年正庄将完成四个平台的建设:“植物基因中心”解析植物生命密码,加快追赶国外先进国家的育种选种技术差距,建设自主研发品种库;“ATTP中欧现代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加大海外人才引进、交流、项目互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加快自主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的迭代,实现弯道超车;“乡村振兴CSA创业平台”联合济南百家农业龙头企业,依托现有优质乡村产业项目,设计千项创业子项目,整合产业政策,建设CSA乡村振兴人才返乡创业体系,让更多有情怀的“新农人”返乡创业有的放矢、建立信心、发挥能量。解决乡村振兴人才难回、人才难留的问题。计划三年内培训、培育乡村创业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以上,实现乡村振兴返乡人才创业项目500个以上。“农产品基地品牌孵化中心” 整合济南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源平台,组织协会、商会、展会帮助济南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开新零售渠道,增强济南农产品牌宣传力度、加大品牌溢价性。

  七年磨一剑,正庄将在这七年里完成乡村振兴“正庄人品”平台模式的建设运营,平台将从新人才、新品种、新技术、新市场服务入手,在济南孵化支持十万亩以上标准化产业园,孵化乡村振兴产业新农人5000余位,逐步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库,在技术应用与项目实战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三层次人才协调发展,从“人品”入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谢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