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济南最大老旧开放式社区,如何守好防疫“最后一公里”

2020-02-27 09:38:17 来源: 齐鲁壹点·海报新闻 作者: 于悦

  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的措施最直接也最明显。2月26日,记者蹲点济南最大的老旧开放式社区七里山南村,面对庞大的社区管控难题,这里在出入口管理、人员摸排等方面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保障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守护住了他们的安全。

唐桂芳在七里山中路卡口检查车辆。

  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

  非本小区车一律不能进

  2月26日上午,济南市七里山中路北口,七里山南村61岁居民唐桂芳拦下一辆轿车,“老师儿,有通行证吗?是本小区居民吗?”看到车上没挂通行证,唐桂芳跟车主要了身份证和驾驶证,确认的确是小区住户,测过体温正常后,才放行。

  作为志愿者,唐桂芳已在她熟悉的七里山中路卡口上执勤近一个月,每天这里通行的车能达到1000多辆,而这样的通行证,她和其他人陆续办理了2600多个,居民出入证办了6000多个。

  “最多的一天办了400多张通行证。”唐桂芳拿出一沓空白的证件,“居民出入证”正面写有户主姓名、电话、详细地址及使用说明,背面印制了防疫宣传知识及温馨提示。小区居民需要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租户凭身份证及租房合同,在出入口或居委会现场登记。

  “车辆出入证”上写着车牌号,居民可凭行驶证、身份证、驾驶证,在出入口或居委会登记办理,“不是本小区的车辆一律不能进。”每当遇到没办证的社区居民,唐桂芳总会苦口婆心地劝几句。

  “比起以前进出每个人都要登记,有了通行证方便多了。”唐桂芳说,现在她能一眼辨认出人和车辆是否来自本小区,及时发现外来人员,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登记,避免重复排查造成的时间浪费。

  在这个卡口上,行人和车辆分开通行,同一时间共有10名工作人员值守,分别负责车辆检查、人员检查和证件办理,卡口外,快递、外卖都有统一的收件处。

  唐桂芳居住的七里山南村包括七东和七西两个社区,1981年建成,是目前济南最大的老旧开放式社区,共有6个开放式小区、109栋住宅楼,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现有常住居民1.8万人,其中老年人占30%,流动人口占15%。

  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放式小区,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疫情,七东、七西两个社区合并办公,一起制定了开放式小区围挡封堵方案,对原有10个出入口中的9个进行封闭,仅保留七里山中路北口供居民通行,在这个唯一的出入口,社区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为出入居民测体温、登记,禁止外来车辆人员入内。

  最忙的是人员摸排

  外地返济者成工作重心

  “你咋又瘦了?”在七里山西路上,见到王美华的人总是这样问一句。在七东社区干了七年居委会主任,这里几乎没人不认识她。而这一个月的忙碌,让她迅速“减了个肥”。

  “这几天最忙的还是人员摸排。”王美华说,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外地返济人员陆续增多,从2月15日开始,每天都会有3到5户外省回来的居民,对外地隔离人员的随访和服务成为她的工作重心。

  26日上午,王美华提着一袋青菜来到七东社区一栋居民楼下,给单元楼上一户居家隔离的居民打通电话:“我给您带了点油菜,您方便开门吗?”得到许可后,王美华爬上五楼,在门口放下买来的蔬菜。

  “外省人员回来后要进行14天隔离,目前我们社区还有20多户没出隔离期的居民,我们每天给他们拿快递、买菜、倒垃圾,确保他们不出门也能生活无忧。”王美华说。

  在送菜的时候,王美华的手机也在不断响起,其中很多都是咨询关于外地人员回济的问题。“是从哪里回来的?自驾吗?有没有通行证?去哪儿上班?”面对一位从菏泽回来务工的居民,王美华不断提问。

  三天前,社区有一家四口从仲宫老家开车回家,经过出入口时,执勤人员给其中一个两岁半的小孩测温,显示到了39℃,王美华得知后连忙赶了过来,“问了这一家人的旅居史和接触史,都说没去过外地,家长说,孩子平时一积食就会发烧。”

  王美华马上安排一家人回家隔离,让小孩服用平时吃的药,每天都让家长测两三遍体温,第二天孩子体温降到了37℃多,25日晚上终于恢复了正常。

  “遇到这样的事,我们肯定一刻都不能大意。”防控疫情这一个月来,王美华脑子里总是绷着一根弦,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仅有的休息时间,心里总是数着社区里有多少隔离人员,到了第几天隔离期,怎样把防控工作做得更密更紧。

  王美华的丈夫也在街道上做后勤工作,高一的女儿独自在家,“家里一个月没炒过菜了。孩子只会煮菜不会炒,前两天还问我,冰箱里能煮的都煮完了,能不能买点方便面。”王美华笑着说,在疫情防控最紧要的关头,她要布置卡口、建档立卡、摸排人员,肯定顾不上家。

  助力复工复产

  免费发放体温计主动送复工指南

  在七里山南村一家开业不久的理发店里,店主史女士正和七里山街道副主任曹勇说起当天的营业安排,“下午微信预约了五个人,每小时接待一个顾客理发,半小时用来理发,再用半小时消毒。”为了让顾客分时段前来,店里只放了一把理发椅。

  “一开始也不知道能不能复工,心里没底儿,附近很多居民问我,我才向社区和街道提交了申请。”史女士说,没想到开业后,街道上很快送来一张专门针对理发店的“复工指南”。

  曹勇形象地把他们制作的这张指南叫“理发十条”,里面有关于测温、登记、消杀、付款等各项流程的详尽办法和建议。例如,“每个工位服务面积不小于2.5平米,座椅间距不小于1.5米”以及“建议顾客在家洗头,提倡自带毛巾或使用一次性毛巾”等。

  随着济南出台“双测温两报告”制度,有些企业在复工中也遇到了测温难题。曹勇说,他们这几天联系了很多家药店,购买了一批玻璃体温计,免费发给写字楼内的公司,另外,还帮助复工企业购买了20台测温仪,15000只平价一次性口罩。

  社区菜市自动测温人脸识别异常信息

  在七里山已复工的企业中,郎茂山农产品市场最近也成了热点。作为全国第一家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考虑到周围居民的生活需求,这家农贸市场年初七恢复营业,客流量从第一天的2576人一路上涨,最高峰达到4400多人。

  自从这家农贸市场开业后,曹勇每天都往市场跑,和商家研究各种防控办法,“开业前后要进行两遍大的消杀,经营业户要测两次体温,营业柜台要用酒精反复擦拭。”

  随着市场人流量不断增加,人工测温管控难度逐渐升级,曹勇他们和商家一起购置了一套红外线自动测温系统。如今一进市场门口,正面便是一个大LED显示屏,上面显示着经过人员的体温等数据。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异常信息自动采集、自动筛查预警。一旦有人体温过高,系统便会自动报警,作为一家社区菜市场,使用这种自动测温设备,在济南市还是首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大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