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黑陶融汇掐丝、剪纸, “一瓶”满载传统技艺

2020-07-17 09:46:1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孟彤晖

徐庆增正在拉坯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龙山文化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历经岁月洗礼,凝结先人智慧,以黑陶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济阳黑陶匠人拥抱龙山文化,遵照传统技艺,融汇现代创意,在黑陶上加入掐丝、剪纸、大漆等工艺,为龙山黑陶注入新的活力。为感受济阳黑陶文化的别样魅力,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济阳龙格黑陶制作厂,探寻济阳黑陶的未来与过去。

  优质原料取自黄河古道,陶坯柔韧自带“骨架”

  室温25℃,房间阴暗潮湿且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腥味,中央位置堆积着几座盖着黑布的“小山”。这里是放置济阳黑陶原料——红胶泥的地方。

  红胶泥俗称“黄河淤泥”,是取自黄河古道地表一米以下的阴性淤泥。红胶泥泥质紧密,柔韧,同时,它还具有塑性好的特点,正如济阳黑陶传承人徐庆增所说,红胶泥制作的陶坯就像制作黑陶的匠人,自带“骨架”,韧性强,不易坍塌。

捻泥辨沙

拉坯

修坯

  哗啦……徐庆增掀起黑布,露出底下城墙般堆砌的红胶泥。徐庆增从“墙壁”的不同位置抠下几块泥土,用手指肚来回搓捻,嘴里念念有词,“这块含沙量有些高,不合格。这块又太干了,也不行。”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徐庆增拥有了仅靠手指搓捻就能辨别泥质的本领。“选泥”是黑陶制作的第一环节,也是核心环节。“泥质对成品器形的大小,制作流程的快慢都有影响。”徐庆增说。

  啪嗒……徐庆增将选好的泥块用力摔在桌面上,用手掌使劲揉搓,将泥块揉成层层叠叠的菊花状。“这种揉泥方式可以更好地排出泥中气泡,让制作出的陶坯表面光滑,不易开裂。”

  之后,徐庆增将揉好的泥块放到拉坯机的转盘上。转盘嗡嗡转动,泥块在徐庆增手掌间不停变换形状。拢,挤,捏,花瓶便有了轮廓。刺,刮,刻,花瓶便有了细节。旋转中,一只花瓶逐渐成型。

压光

  修坯过后,这只“泥花瓶”已初具风韵,然而想成为黑陶,陶坯还要经过压光,并佐以绚烂的雕刻技艺,随后再“注入灵魂”——进窑烧制,自然熏黑。

  “一件黑陶从泥块到成品需要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遵照传统技艺,但想打造自己的品牌又要打破传统,推陈出新。”徐庆增说。

  大葫芦连接过去未来,创新旨在“升级”传统技艺

  1988年,初中刚毕业的徐庆增就走上了制作黑陶的道路。“初中毕业后,我在当地的黑陶厂当了三年的学徒,后来又成了别人的师傅。”徐庆增说。在此期间,徐庆增一边指导学徒,一边锤炼自己的黑陶制作技艺。

大型黑陶

  一只眼睛紧盯陶坯的徐庆增,另一只眼睛却在市场上看到了商机。“当时市面上没有大型黑陶,就只有小型的瓶瓶罐罐。”徐庆增说,“如果我能制作出大体量的黑陶作品,一定可以在市场上掀起新一波浪潮。”

  2000年,徐庆增宣布“单干”,但在创业初期却遇到很多困难。首先是设备问题,刚开始创业时,徐庆增用为数不多的资金购买了拉胚机、电机,剩下的钱却不足以再购买搅泥机。“我一开始是用木锤砸泥,但砸出来的泥不紧实,做出来的黑陶容易开裂,所以只能去别的黑陶厂租搅泥机。”徐庆增说。

  解决完设备问题,新的难题再次出现。徐庆增所掌握的黑陶制作技艺并不完全适用大型黑陶的制作。“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做好的花瓶,第二天瓶嘴就掉到瓶肚里了。”徐庆增说,“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花瓶体积较大,所以必须要冷却更长时间才能拼接,不然支撑力不足会导致坍塌。”花瓶塌了一次又一次,徐庆增却在这条布满碎片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中华福”

  2006年,济阳区召开元宵节黑陶展,徐庆增展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中华福”。

  灯光下,一只黑漆漆的大葫芦引来众人驻足观赏,豪迈粗犷的器型,精致华丽的雕刻无不彰显着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据了解,“中华福”制作历经4个多月,在藤蔓、小葫芦与瓶身衔接的工艺上极其考究。大葫芦上面的56个葫芦,分别代表着56个民族,每个葫芦雕刻有字体各异的“福”字,分别代表了56种祝福。

  “‘中华福’的主体是代表‘创新’的大型黑陶,而上面衔接的是代表‘传统’的小型黑陶,两者结合才有了‘中华福’这件作品。”徐庆增说,“这其实也是我对于创新与传统的态度,创新并不意味着打破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善、提升。”

  风格定位“奇、巧、新”,黑陶路子越走越宽

  黄河中下游地区作为龙山文化发源地,黑陶厂并非徐庆增一家。如何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徐庆增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最后,徐庆增将“龙格黑陶”的风格定位为"奇、巧、新”,即开创自己的风格,走新奇、有趣的路线。

剪纸工艺

  “这件黑陶结合了景泰蓝的掐丝工艺,这件是将剪纸融入其中的剪纸黑陶,还有这件是使用大漆颜料进行绘染的大漆彩陶。”徐庆增指着展架上的黑陶一一介绍,“这些都是我独创的制作工艺,下一步,我还想让‘龙格黑陶’脱离形体束缚,意义升华。”说完,徐庆增拿出三个盘子,正面依次绘制着:“鼓乡舞彩”“澄波桥影”“曲坝观涛”。“这上面绘制的是济阳八景,我用剪纸把他们和黑陶融合在一起。”徐庆增说,“以后,我还想用更多不同的风格来呈现济阳的文化。”

大漆工艺

  为进一步推广济阳黑陶文化,徐庆增参与建立济阳龙格黑陶文化发展基地,一楼展示作品,二楼开设课堂。徐庆增说:“开设发展基地主要是想让更多人来了解济阳黑陶,其次是想挖掘更多制作黑陶的人才。”

掐丝工艺

  “将来,我想把创新进行到底,我希望济阳龙格黑陶文化发展基地可以开到全国各处,用新奇、有趣的黑陶制作技艺来呈现全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徐庆增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孟彤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