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志愿服务 他用一颗匠心温暖一座城

2021-02-12 10:14:5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颖男、陈慧萍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李颖男 陈慧萍 济南报道

早上8点半,宁波在工作台上拆卸菜板把手

宁波利用打磨机处理不平整的菜板

  8日早上8点半,记者来到位于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吉祥苑社区的“匠心筑梦”志愿服务工作站。各式工具琳琅满目的堆满两间工作室,刨子、剃头推子、磨刀石这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齐聚一堂。志愿服务站站长宁波站在工具台前,手里摆弄着居民刚送来的受损菜板。其他穿着红色工作围裙的老工匠们,也站在各自的机器前安静地开始手头的修复工作。

  记者了解到,这支由16名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平均年龄70岁,从成立之初至今,已经无偿为社区居民服务了近5年。小到打磨剪子和菜刀、维修管道和电器,大到制作家具、修葺房屋设施……这些“半路出家”的老工匠们在宁波的带领下,怀揣一颗匠心,本着“老有所为”的初心走到一起,一边摸索学习传统手艺,一边在实践中转型发挥着余热。

宁波给记者展示1972年学习理发技术时买的第一把剪刀

图中正在理发的居民,从1975年至今,已经来宁波这里理了46年发。

  初衷

  继承父亲遗愿从一把理发剪刀开始

  1972年,上中学期间宁波学习了理发技术,从那以后义务理发就成为他一直坚持的事情。“一位老人理完发颤巍巍地掏出一把褶皱的零钱非要塞给我的样子,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回忆起最初义务理发时的情景,宁波说,正是这份信任和感动,让他下定决心只要有时间就多去做志愿服务。

  “我父亲是老革命,父亲临终前嘱咐过,一定要为人民多做事。”宁波继承父亲遗志,竭尽所能为群众服务。在这几十年里,除了义务理发,宁波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各种传统手艺,修水管、打家具、做马扎……也成了他常常干的工作。

  说话期间,宁波已经熟练地将菜板把手拆卸下来,来到打磨机器前,单面反复十多次,一块崭新、平整的菜板便打磨完工。“接下来还要经过加围、修边、去锈、组装。不能光维修,还得兼顾着完善。”宁波边说着,边把“新”板面递给负责下一个流程的老工匠。离开木料工作室前,宁波还不忘嘱咐一句“开机器前一定要关严窗户,不要让噪音影响到居民。”

  随后,记者跟着宁波来到理发间,门口沙发上已经坐满了等待理发的居民。“他理的发,比外面店里可是好太多了!”说起宁波的理发手艺,大家纷纷赞不绝口。

  据宁波介绍,春节前迎来理发高峰,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给20多个人理发。

居民牛大爷从记者手中接过修理好的菜板

  10点来钟,刚理完发的居民牛大爷从记者手中接过焕然一新的菜板,高兴地说:“每年过年前来宁波这儿就是老四样:磨菜刀、换锅把、修菜板、理个发。”

由老工匠们和附近居民七拼八凑的工具、零件

工作室里除了各式工具,随处可见温馨的手写提示语

由老工匠们自主研发并获得专利的木工车床

由老工匠们自主研发并获得专利的多功能木工机械一体机

窗边用奶粉罐做的螺丝收纳盒

  转型

  志愿服务让“老有所为”变成现实

  在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宁波想,自己应该当一名正能量的传播者,号召和带动更多的人来做好事。

  2017年,吉祥苑社区成立了“匠心筑梦”志愿服务工作站,推出“匠心筑梦”志愿服务品牌。“大家东拼西凑,把家里能用的工具都搬了过来,有些老人攒着平时买菜的钱,都拿来买了零件。”宁波指着窗边用奶粉罐做的零件收纳盒对记者说道。

  不仅如此,在宁波的带动和倡议下,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转型成为了一个个能工巧匠。党员王卫国退休前是一家国企的处长,在这里,王卫国学会了锯木、刨花,成为一名锯工;党员王广军退休前在铁路局工作,年轻时维修的是火车头,年纪大了转型当了木工;党员高强原是银行行长,他不会干手工活,就拾起自己的业余爱好摄影,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可爱的老工匠们为民服务的瞬间。

记者体验如何使用木工刨子

记者体验手工磨刀

  在老工匠的指导下,记者试着学习了一下如何使用木工刨子,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来回刨了十几下后,胳膊就已经十分酸痛。放下有分量的刨子,记者又体验了一把磨菜刀,一块小小的磨刀石,原本以为只要用足了力气就能把刀片磨得锋利,却不知道这其中也暗藏技巧。在被问到平时这么大工作量身体能否负荷时,宁波说:“只要来到工作室,拿起螺丝刀,我们身上仿佛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2016年,宁波所在的省供销社志愿服务队合影

2021年,宁波所在的“匠心筑梦”志愿服务工作站合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已过耳顺之年的宁波用自己的匠心细腻温暖着这座城市,先后被评为“济南市最美志愿者”“山东省最美志愿者”,荣登“济南好人榜”“山东好人榜”“中国好人榜”。“我希望社会上更多有手艺的人加入这个队伍,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宁波说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大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