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84个特困村建饮水安全工程 吃水不再难
来源:人民日报 2015-01-13 09:10:00
“最旱的年份,大年三十还得挑着桶到山下找水。”山东省济南市不少特困村受水源、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吃水难,吃安全水更难。”济南市水利局副局长李广华说,除了吃水困难,还有水质问题,多数村主要依靠地表水,达不到饮用标准。
核心阅读
“最旱的年份,大年三十还得挑着桶到山下找水。”山东省济南市不少特困村受水源、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吃水难,吃安全水更难。
为此,济南市2014年7月启动实施特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半年来,一口口深井、一条条管道,将清冽甘甜的水送进千家万户,让吃水不再“老大难”。
个别严重缺水的村,找不到一处合适的水源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南部,群山迭起。一条柏油路蜿蜒曲折,连通东西。沿路点缀诸多村庄,朱公泉便是其中一个。村里确实有山泉,所以才得此村名。若是正常年份,泉眼天天出水,可供全村500余人取用。但赶上天旱少雨的光景,就只剩泉眼微湿。
“还有几眼井,都是浅井,前一阵太旱,水都没不过桶,幸好入冬后的一场雨救了急。”68岁的老支书于仁河,心里最挂念的还是水,“祖祖辈辈看天吃水,旱得厉害的时候,人都没水吃,不解决这事,老百姓心难安。”
前几年,市里的单位来帮扶,建起了能存百十方水的蓄水池,设置了多家共用的取水点。但由于水源不足,村里缺水难题并没彻底解除。
走进一户村民家,水泥地面的院子干净平整,可地下却别有玄机。接连拉起三层严丝合缝的圆盖,10多立方米的清水尽现眼前。正在吃午饭的女主人说,每年都要备下这么两大池子,不然雨水少的时候就会用水困难。
在朱公泉,几乎家家如此。而在济南市,与朱公泉情况类似的村庄为数不少。济南市水利局调查发现,在全市100个特困村中,仍有84个村、5.03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有些村水源不足,勉强吃得上水;个别严重缺水的村,甚至找不到一处合适的水源。
“这些村,大多山高路远,受到水源、地形等条件限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济南市水利局副局长李广华说,除了吃水困难,还有水质问题,多数村主要依靠地表水,达不到饮用标准。
打深井,建蓄水池,水来得不容易
2002年,济南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干旱。当时,历城区高而街道办事处的高家庄断了水,村民只能依靠政府送来的水生活。
不过,高家庄很快就要彻底告别缺水的日子。就在前两个月,一眼240余米的深井已经打成,蓄水池也已修建完毕。虽然山里的气温已经很低,但施工队依然在紧张地铺设管道。“进展顺利的话,这个春节就能用上。”高而街道办事处水利站站长王海峰说,有了这口井,天气旱也不怕没水吃。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济南市水利局会同财政局对各县(市)区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全市特困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439万元,主要用于实施水源工程建设、村内供水管网建设等。
大山深处,路陡难行,在家的青壮年劳力又少,工程建设过程充满艰辛。
章丘市垛庄镇东车厢村的东面山上,一个可容纳112立方米水的蓄水池已经投入使用。从这里,深井水沿着管道进入每家每户。每一池水,可以供村民们用3天。
村里的每一位村民,都知道这水来得有多么不容易。从村里到蓄水池,只有一条窄窄的小路。所有的建设材料,基本上靠人拉肩扛。两吨水泥,8个村民抬了一下午也没抬完。
“路不好走,老百姓凑合着能过。可水要是喝不上,谁能在这待得住,全村400多口人,常年在外的就占60%以上。”去年麦收前,91岁的张守爱三天两头来村委会要水,让村支书吴吉强头疼不已。“现在好了,谁也不会再为吃不上水来找我了,可以一心琢磨发展的事,等村里慢慢变好了,出去的人肯定也会回来。”
管线维护有着落,村民用水每吨3元左右
打了井,通了水,但对于村民们来说,这远不是终点。“得有人管护、有钱用电,平常还得维修。”章丘市水利局副局长董福第表示,除了五保户、低保户和特殊困难户之外,大多数村民需要缴纳一定的用水费。“大概在每吨3元左右,现在一些用上水的村也差不多是这样。”
特困村,不只缺水,更是“穷”村。以高家庄为例,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700多元。多年来,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也正是鉴于这一实际,济南市对水源工程及村外供水主管网建设,确定由市县两级安排专项资金,按照7∶3的比例分担予以解决;免除村内自来水工程公共建设部分的村级自筹资金,由市县按照7∶3的比例分担。
打井、铺管都没花钱,村民们自然是打心底里高兴。可回过头来,大家也不是没有担心的事儿。“用水设备万一需要大修,钱从哪里来,一台电泵可就得上万。”
着手解决特困村吃水问题之初,济南市就已经有了考虑。对条件成熟的村庄,按照济南市财政局与水利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落实农村公共供水维修资金。对村内管网老化损坏的村庄,由县(市)区按照村级“一事一议”等政策解决。
“政策配套肯定要跟上,不然过几年设备出了问题,群众又吃不上水。”李广华说,未来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合作组织、用水协会和农民群众等各层面的作用,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对这些特困村,济南市还专门开展了“乡村扶贫解困”工作。按照计划,到2016年底,全市100个特困村的水、路、电、网、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水平将显著提高,带动贫困户增收型特色优势产业基本确立,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
责任编辑:宋立鹏
更多新闻
- 济南84个特困村建饮水安全工程 吃水不再难
- 济南第一高楼交付使用 市民登顶观光列入计划
- 济南周四或迎新年首场降雪 本周气温略有起伏
- 济南出租车份子钱每年4亿多 公司称利润低
- 济南110全年接警224万起 非警务事儿超八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