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泉水浸泡12小时后的8种杂粮
制作煎饼的古老石磨
圆形的鏊子
制作煎饼时需要一擦、二转、三摊来完成
用石磨将杂粮磨成糊状后,在鏊子上摊成煎饼。
做好的平阴煎饼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宋立鹏
说起煎饼,大家首先会想到泰山煎饼、沂蒙煎饼。殊不知,咱济南也有好吃美味的煎饼,这种煎饼就是来自平阴县洪范池镇的平阴煎饼。这不,在当地备受欢迎的平阴煎饼也来到了济南市区里。近日,大众网记者来到宽厚里,探探咱济南的特色煎饼。在这里,泉水浸泡的杂粮、古老的石磨、转动的鏊子……都尽收眼底。
煎饼食材是个“功夫活”,8种杂粮泉水浸泡12小时
1月12日,大众网记者来到宽厚里。从入口处向里走,再向南拐,就能看到一个由一座石磨、一只鏊子、一张桌子组成的平阴煎饼制作摊位,现场制作的煎饼吸引着从此处经过的市民,不时有市民驻足购买。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将平阴煎饼带到济南的周红。
今年30岁的周红来自平阴县洪范池镇,来到济南之前她一直跟着姐姐在老家制作煎饼。周红告诉记者,她制作的平阴煎饼由花生、小米、绿豆、高粱、黄豆、玉米、小麦、芝麻共8种杂粮,经过泉水浸泡12小时后,用石磨将杂粮磨成糊状后,在鏊子上摊成煎饼。
来宽厚里逛街的市民王先生,在周红的平阴煎饼摊盯着转动的鏊子看了半天。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喜欢吃煎饼,以前都是在超市里买,但从来没吃过现场制作的煎饼。在吃过现场制作的平阴煎饼后,王先生立即买了5斤,带回去给家人品尝。
摊煎饼更是个“技术活”,一擦二转三摊丝毫马虎不得
制作煎饼时需要一擦、二转、三摊来完成。周红先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油擦子在圆形的鏊子上擦拭几下,防止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然后再将用石磨磨好的杂粮糊倒在鏊子上,同时转动鏊子,并用推动糊子的工具推动杂粮糊完成制作。周红一边做着煎饼一边给记者介绍。
“做煎饼用的杂粮都是当地人自己种的,不掺任何杂质。”周红说,平阴煎饼好吃与洪范池镇所产的杂粮有很大关系。地处平阴县西南端的洪范池镇,境内70%为山丘地形。同时,洪范池镇被誉为“齐鲁泉乡”,泉水众多,特殊的地形和泉水灌溉让这里盛产杂粮,出产的粮食颗粒饱满、营养价值很高。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了,所以煎饼也越来越受欢迎。”周红告诉记者,他们家中几代人一直都做煎饼,自己和姐姐做的煎饼在平阴当地很欢迎,平均一天能卖到100斤左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把平阴煎饼带到了济南,因为现场制作和优质的杂粮,也有很好的销量。
吃煎饼是个“力气活”,咱们平阴煎饼口感略偏甜口
煎饼因为耐饥饿、耐放、口感筋道,一直为山东人所热爱,泰山煎饼和沂蒙煎饼最为大家所熟知。煎饼卷上大葱,或者蔬菜肉类,都可以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吃起来确实得有一把子“牙劲”,牙不好,咬不动、嚼不烂更吃不香。
泰山煎饼主要原料采用小米或玉米,加工前多了一道发酵的工序煎饼吃起来略带酸味,香软可口;沂蒙煎饼从使用的原料方面分类,又可分成麦子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地瓜煎饼等,不同的做法呈现出不同的口感。
“平阴煎饼偏甜口,不像泰山煎饼经过发酵,带着一点酸头。”周红说,平阴煎饼在制作方法、外形和吃法上与泰山煎饼、沂蒙煎饼大同小异,但从口味和原料上平阴煎饼与其他煎饼有较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