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编者按:
济南变了。
最直观的变化,是济南的市容市貌。经十路两侧高楼林立,泉城路商圈潮流涌现,各大景区成了新兴打卡地,吸引各类国际活动接踵而至。乘上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不管是柏油马路还是窄巷胡同,随处可见绿树成荫花满城、一城山色半城湖。
深入其中,济南的变化不止停留在感官之上。近年来,泉城一改往日温吞的性格,紧紧抓住机遇叠加的新时代,乘势而上、奋起直追,抢时间、抢机遇、抢项目、抢人才,成功迈入“GDP万亿俱乐部”,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高质量发展显著提高。2021年新起点,济南一季度刚刚交出优秀答卷,又传来起步区获批的好消息,泉城蝶变,势不可挡。
近者悦、远者来,这是一座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现代之城,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创新求变的希望之城。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推出《微观济南之变》系列报道,选取智慧城市、便民服务、生态宜居等角度,从小切口入手、以小细节展现,带领网友一起触摸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感受“济南温度”,体会“济南速度”,共睹今日济南的新变化、新风采、新作为。
改造前的丁字山社区(资料片)
如今的和谐佳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郭由 济南报道
电梯、双气、南北通风、生活便利……在2018年以前,山东省济南市丁字山社区的老居民邵虹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因为在那之前,丁字山社区是济南典型的“脏乱差”棚户区:一条铁路横亘在社区内,铁路南侧为该社区主要居民区,地势低洼、小巷逼仄、以平房为主。可以说,这里部分老居民盼改变盼了一辈子。
2016年,济南市槐荫区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从启动征收拆迁到居民回迁入住,仅用18个月,创造了棚改旧改工作的“济南速度”。2018年12月,和谐佳苑交房。搬进崭新的四室二厅后,邵虹兴奋地直搓手,“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老了还能住进条件这么好的房子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济南城市的不断更新。
老城区旧貌换新颜,这关系着城市内每位居民的幸福指数。近年来,济南不断更新:槐荫区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等棚改项目一个个启动,济南解放后第一个大规模开发的住宅小区工人新村社区进行着改造,老商埠区在保留老文物、老建筑的基础上也在有机蝶变……一个崭新的济南就在眼前。
邵虹在自家宽敞的四室二厅里接受采访
带着小孙子搬进四室二厅
6月16日上午,住在和谐佳苑一区的邵虹在打扫完家庭卫生后,前往距离几百米外的社区医院就诊拿药,随后来到一旁的社区菜市场买菜。下午,她的老同事们来到她家的活动室,打打麻将,聊聊生活。
“每周有3天上午,都会去森林公园的艺术团练习扇子舞等。”已经70岁的邵虹心态特别好,对于现在的生活也格外满足。
2018年底,和谐佳苑社区交房的第一天,邵虹就兴冲冲地领了钥匙,简单装修之后,带着小孙子牛牛一起搬进了新家。她的新家有160平方米,四室二厅,南北通透。牛牛有了自己独立的儿童房,邵虹也有了独立的活动室,“主要是和原来厂里的老同事、老姊妹们打打麻将,生活特别开心!”
这样惬意的日子,是邵虹以往做梦也想不到的。
过去,邵虹在水泥厂宿舍一住就是20多年,“冬天没有暖气,夏天下雨积水,小区路面坑坑洼洼,进出都很困难。”她说,由于没有暖气,在水泥厂宿舍时大家只能点蜂窝炉,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且家里温度始终上不去,每到冬天只能缩手缩脚。
“之前我家住一楼还好,住在高楼层的邻居都只能自己往楼上扛煤气罐,随着年龄增大,真是越来越吃力了。”邵虹所言非虚,丁字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任文静介绍,自她2002年来到该社区工作,就被社区环境“震撼”了,“现在的建宁路,我们称为经十一路,之前这里有条铁路,是一条鸿沟。铁路北边是一些单位,铁路南就是居民区,以平房为主,楼房的数量屈指可数。每到下雨天,居民家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而且小街小巷非常狭窄,消防车、救护车根本开不进去。”任文静介绍,那时丁字山社区居民中老弱病残者特别多,“只要能搬出去的居民都不在这里居住了,哪怕是出去租房子住。”
从那时起,丁字山社区的居民就一心盼望着拆迁改造。
邵虹在自家喂鱼
城市更新带来便利生活
2016年,槐荫区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该项目涉及4716户居民,从启动征收拆迁到居民回迁入住仅用了18个月,创造了棚改旧改工作的“济南速度”,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
“我们实行的是倒排工期制度。”任文静说,经十一路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省、市、区三级重点民生工程。自2016年拆迁工作启动以来,社区党委始终坚持把棚改作为“一把手民生工程”,社区党委搬到一线,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将“党建+棚改”工作蓝图一绘到底。
2018年年底,和谐佳苑社区就交了房。从那以后,邵虹再也不用为没有双气、居住环境脏乱而担忧。新小区马路平整、绿意盎然,基本设施也有了极大提升。为了便利百姓购物买菜,在距离小区几十米的地方建立起1560平方米农贸市场,同时与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的社区配套幼儿园也已经建成。最令邵虹开心的是,站在自家的北阳台上,就能看到和谐广场和连城广场,“这个小区位置多好啊,买菜、去超市、看门诊都很方便。”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济南城市更新过程中一直注意城市品质的提升。棚改实施过程中,统一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安置房小区菜市场、超市、医院、学校、商场、公交线路等配套功能一应俱全,完善了城市功能。
而邵虹只是感受到济南城市更新带来便利生活的一个缩影。
6月17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济南解放后第一个大规模开发的住宅小区——工人新村。那里的雨污管道改造、围墙保温施工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尽管还在改造中,但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已然初展“新颜”。
“改造后居住环境提升了,社区里更整洁,住得舒心、暖心。”一位工人新村社区居民说,这次改造中更换节能门窗,冬天室内将更保暖了。而且社区给每栋楼都安装了无死角摄像头,在这里居住也将更加安全。
邵虹在离家几百米外的社区医院测量血压,生活非常方便
济南“中优”战略加速推进
据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2016-2020年,济南市连续五年超额完成棚改任务。2020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济南市获评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城市,成为全国十个、山东唯一的国家“棚改激励支持城市”。
“随着我市棚改力度的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开工建设安置房约23万套,让广大市民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称,近年来,济南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同时跳出了“就棚改而棚改”的老路子,更加注重与产业园区、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垫高了城市发展的“洼地”,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空间。例如,近年实施的吴家堡、华山北等片区改造,分别为城市建设发展释放出约6750亩、3000亩开发经营与发展储备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底,济南市按照“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首次研究制定了《城市发展新格局之“中优”—近期重点打造片区和项目行动方案》,明确了“中优”的范围为二环路围合的老城区,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如今,包括天桥区成大国棉一片区改造项目、工人新村南村社区城市更新项目、福音里改造项目、历下区山东省交通运输集团地块征收项目、千佛山北入口改造项目等一大批济南市“中优”城市更新项目或有序开启,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谓多点开花。
“中优”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的背后,源自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协同攻坚、拼搏努力。
邵虹在离家几百米的市场买菜,生活非常方便
一个崭新的济南正迎面走来
从“大拆大建”过渡到有机更新,济南居民的居住环境在大幅提升,同时济南的城市历史风貌得到了有效保护,老城区非核心功能也得以持续疏解。
以正在依法有序开展征收程序的千佛山北入口改造项目为例,建设完成后将打开千佛山路与经十路、经十一路的交会空间,让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格局融为一体,“泉城特色风貌轴”由此将真正成型。而且,该征收项目完成后,将加快推进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按照规划,地铁4号线和9号线在这里设有换乘站“千佛山站”,未来乘客出站后,看到的将是“山城一体”的千佛山北广场城市共享开放空间。
此外,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老商埠片区也有多个项目陆续进入实施阶段。位于经五路的济南宾馆项目已启动选房程序,接下来该项目将在认真保护好老建筑的同时,尽可能通过城市更新释放、盘活资源,统筹做好老城区改造和产城融合。即将启动的中山公园项目将把文保、历史建筑予以保留保护、加固修缮,拆除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扩大公园面积,达到透绿效果,提升片区品质。紫巷片区、经四小纬二项目也将通过保护利用和适度开发相结合的方式,迎来升级蝶变。
重点项目蓬勃起势、品质提升成效斐然、城市更新亮点频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一个越发精彩、越发令人期待的济南已跃然眼前。
时光变迁、冬夏轮转,那个曾在老舍先生笔下的“响晴的济南”, 如今每一分钟都是崭新的模样:那山、那水、那天光、那云影,济南的老城区正在旧貌换新颜。更新中的城市,让生活在这座城的人们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崭新的济南正迎面走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