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12月21日,记者来到高新区智能装备城。时逢岁末,寒意逼人,但在这里,记者分明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里,一批低调的高新区制造企业几十年如一日,在各自领域内默默耕耘,他们用自己的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工匠精神,验证了自身在业内的顶尖实力。
在这里,一座具有德国风情、宜业宜居的工业小镇拔地而起,鼎鼎大名的“德国制造”的到来,使得中国制造2025的“济南版”与德国工业4.0实现了“无缝对接”。
在这里,中德双方共同建设中德(济南)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中心,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为跨国公司培养拥有国际技术能力标准的专业人才……
这片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形成交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制造、新能源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新材料和航空航天两大潜力产业集群渐具规模,按照园区提出的“成百上千”计划,高新区智能装备城计划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打造电子信息、数控设备、交通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几条百亿级产业链集群,这座智能装备城正向着千亿级产业园区稳步迈进。
1 志在细分市场“前三强”“隐形冠军”藏身智能装备城
说起德国制造,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高端品质、“工匠精神”,汽车工业的巨头奔驰、宝马都是德国制造业璀璨的明珠。但你知道吗?不管是奔驰车还是宝马车,用的都是一家济南高新区企业——济南易恒技术有限公司的液体加注设备。在蓬勃发展的济南高新区,有着一批像易恒这样的细分市场的“前三名”企业,他们以其强烈的“工匠精神”,撑起了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的“脊梁”。
位于济南高新区智能装备城的济南易恒技术有限公司非常低调,在业内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公司只有两类产品,一类是液体加注装备,就是专门为汽车加注各种油也就是‘血液’的装备,另一类就是生产汽车轮毂轴承的装备。”济南易恒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忠介绍。
听起来并不高端的技术,但易恒却以其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工匠精神”将产品做成了世界第一,其液体加注设备达到了德国、法国国际顶尖同类产品的技术和应用水平,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国内高端乘用车市场更是全部使用易恒的装备。而易恒制造的生产汽车轮毂轴承装备,同样世界领先。“易恒参加了多次全球招标,几乎每次都会中标。”王志忠说。
“他们成立20年来坚持以做工艺品的态度做产品,生产的液体加注设备使用五年不会滴到地上一滴油。这样的企业即便放在德国也是高科技企业。”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术仁评价说,易恒代表了一类企业,这类企业被业内称为“隐形冠军”,规模不大,也并不为消费者所熟知,但却具有强烈的“工匠精神”。他们在所在领域默默耕耘,是“细分市场的前三名乃至龙头企业”,这样的企业正是高新区所重视并鼓励发展的。
“隐形冠军”这种提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德国的中小企业。事实上,“隐形冠军”这一词汇的发明者正是德国知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教授。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目前共有2734家“隐形冠军”,其中德国就有1307家,占总数的47%。
在藏龙卧虎的高新区智能装备城,像易恒这样的“隐形冠军”并不少。同样位于济南高新区智能装备城的济南中乌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可以产业化生产Ib、IIa、IIb型大颗粒金刚石的企业,月产大颗粒金刚石单晶3000到4000克拉,产量全球领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园区内另一家企业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在国内电力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0%……正是这些“隐形冠军”,撑起了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的“脊梁”。
2“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学习德国“工匠精神”之魂
与一些地方依靠上大项目追求GDP不同,高新区智能装备城自建设起,就立志成为吸引创新型企业的“梧桐树”。他们打造“德国工业小镇”这样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载体,将“德国制造”引进来,并积极鼓励园区中小企业“走出去”,用“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和先进技术、理念改造中国制造“基因”,推动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
“看产值,济南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位列十强以外,但如果看园区财政收入、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济南高新区排名将大大提升。”高术仁告诉记者,这得益于高新区较为合理的产业发展结构,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使得园区发展更有活力和后劲。在发展过程中,高新区智能装备城注重培育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土壤”,并通过引进德国企业、鼓励园区内创新型企业“走出去”等手段,推动园区内创新型企业对标“德国制造”,实现创新型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高新区智能装备城已经聚集了重汽、浪潮、普洛斯物流、北车风电、SKF等项目,形成了交通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制造、新能源制造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在大颗粒金刚石等新材料领域和无人机等航空航天领域也形成了潜力产业集群。“我们计划五年内引进上述六大产业领域中顶级的设计、研发团队和项目公司,建成省内智能制造中心,力争2020年入选国家首批1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术仁表示。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要引进“德国制造”,必须打造高端载体。“为吸引‘德国制造’,我们规划了高端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德国工业小镇。”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规划发展部部长赵巍介绍,德国工业小镇通过引进德国建筑设计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建设具有德国风情、教育医疗完备、生活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工业小镇。“小镇将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建设符合德国企业要求的高标厂房及配套设施,形成欧美生态的创客空间和孵化器。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马勒贝洱、费斯托、SKF、威伯科、曼胡默尔等外资知名企业入驻小镇。”
在引进高水平的“德国制造”的同时,高新区智能装备城积极鼓励园区创新型企业“走出去”,与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展合作,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今年9月13日,济南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行。在首批“走出去”的12家济南企业中,就有包括爱通科技、固锝电子等多家高新区智能装备城企业。不仅如此,高新区智能产业发展中心的负责人还身体力行,积极为园区内企业与欧洲企业牵线搭桥。“前不久我们到法国考察发现一个微风发电项目,感觉很有发展潜力,我们计划将这个项目介绍给园区内的一家企业。”高术仁表示。
3 职业教育引入“德国模式”打造中德对接软环境
德国制造强大的关键在于人才。德国的“隐形冠军”们之所以能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与德国中小企业注重培人才培养,拥有大量训练有素、技术能力强的技术工人是分不开的。济南高新区智能装备城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汲取“德国制造”发展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打造,也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平台等软环境的打造,按照德国工业4.0实施“双元制”教育,培养技术人才。
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25年,全国要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当前,济南提出要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济南高新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要成为济南区域性科创中心的主引擎,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没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都是无法想象的。在与跨国企业的接触中,高新区智能装备发展中心负责人深切感受到,要想留住高端的“德国制造”,具有国际技术能力标准的专业人才不可缺少,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等软环境的打造。
高术仁告诉记者,智能装备城从提升园区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切入,与德国工商总会(AHK)、济南职业学院联合打造了“中德(济南)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中心”。“我们通过引进以‘高质量、严要求、重实践’为宗旨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根据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为在济跨国企业培养拥有国际技术能力标准的专业人才。”
据了解,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在国际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备受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除了人力资源平台,高新区智能装备城十分重视技术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的打造。智能装备城计划通过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4.0展示中心来搭建技术平台,引进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济南高新区企业的科技创新。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正与西门子洽谈,共同打造国内第一家工业4.0实训示范中心,集展示、体验、实训、示范等功能于一体,为德国工业园招商和运营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从聚集创新型企业,到打造“德国小镇”,再到引入德国职业教育模式……高新区智能装备城正按照发展规划,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认准目标走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智能装备城的明天会更好!
●总编辑手记
认准路 走下去
□尹 波
众所周知,济南是一座内敛、谦逊甚至略有保守的北方古城。提及济南工业,市民首先想到的还是小鸭、轻骑、二机床等传统企业,由于不少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处于困境,使得市民对本土工业显得信心不足,自嘲甚至自卑情绪十分明显。
今年上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分析了济南市“开放型经济”的短板。“目前,持有济南市居留许可和具有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仅为2891人。而且从人员结构看,来济南的外国人主要是留学生,在这里经商和做企业管理投资的很少。”
如何破局?王文涛书记一语中的,“我们现在要对接德国,要面向德国工业4.0招商,山东跟德国关系很好,工业上有相似性,历史上也有渊源。但是在济的德资企业,只有区区26家,江苏太仓市一个县级市就有200多家德资企业。”
如何对接?怎么落地?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直奔高新区智能装备城展开采访。欣喜的是,我们在此找到了远超想象的完美答案。
以前我们说工匠精神,往往会想到德国制造。德国企业可以几十年上百年专注于做一个产品,将产品做到极致。这一点恰恰是如今的中国制造所缺乏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差距,才有了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才有了我们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奋起直追。这次来到高新区智能装备城,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工匠精神是什么?对企业来说,是专注执着于产品,将产品做成工艺品。这一点,济南易恒等一批高新区制造企业令人印象深刻。
在智能装备城,听高术仁主任说起易恒、鲁能智能、中乌新材料,我们才知道,高新区居然有着这么多智能制造领域细分市场的“前三名”,在智能制造方面有着这么突出的成绩。有些企业此前我们甚至没听说过,即便听说过也想不到他们居然在业内有着这么高的声誉。
就拿易恒来说,就连奔驰宝马这样的德国企业也要用他们的液体加注设备,市场占有率居然占到70%。而易恒成立至今的20年,正是以做工艺品的态度做产品的20年,不是德企,胜似德企。这样的智能制造领域高新企业理应成为济南的城市名片。
其次,工匠精神也意味着踏踏实实,不为外界的浮躁之风所干扰。
高新区智能产业发展中心早在建园时,就顶住诱惑,明确不靠大项目片面追求GDP,而是给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聚集发展的平台。正是这种独特的建园思路,才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创新型企业。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一方面鼓励园区企业走出去,在欧洲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利用德国的研发资源为园区企业创新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德国小镇,为引进德国制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使得园区的企业与德国制造无缝对接,用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和先进技术理念“重塑”中国制造……
再次,工匠精神还意味着对细节的精益求精,高标准要求。引进来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在各地招商引资争先恐后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能把德国制造留在济南?智能装备城打造德国小镇,不是仅仅建几座厂房,引来几个企业,而是引进德国建筑设计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建设具有德国风情、教育医疗完备、生活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工业小镇。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德国专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更值得称道的是,高新区智能装备城在打造硬件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软环境的打造。为了满足德国制造企业的需要,他们与德国工商总会(AHK)合作,引进以“高质量、严要求、重实践”为宗旨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系统,根据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为在济跨国企业培养拥有国际技术能力标准的专业人才。
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采访。可以预料,按照既有规划扎实前行,智能装备城的未来一定会成为济南工业新的强力增长极。希望越来越多的“隐形冠军”成为市民骄傲,这是高新区之幸,也是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的新年愿望。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26日,雨雪如期而至,七里堡蔬菜市场,购买的人明显减少,生意更加难做,业户只好选择在寒冷和雨雪中坚守。26日上午11点左右,正在308国道巡逻的天桥交警在大刘村村口发现一起事故,一名受伤的老人用手捂着头坐在地上,地上不少鲜血。[详细]
除了老旧小区停车难,车辆购物、办事后找不到车位盲目行驶或随意停放的情况也不少,这些都会增加道路拥堵。济南市停车集团则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做好监督和审核,充分审核接入的车位是否合法属实,停车人是否真的是为了停车接入,审核停车人的信用。[详细]
济南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地下公共空间有直通地下的下沉广场、采光的天窗等,把地下空间地面化,把地面的风、光、水、绿等引入地下,打造四季如春的地下公共空间。该负责人称,就是通过CBD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将打造一个功能融合、空间融合、交通整合、场所体验、...[详细]
28日,在政务大厅办理房管业务的市民比往日少很多。在济缴个税满两年外地人仍可购房 记者了解到,这次限购新政,社保证明并不是唯一条件,外地户籍在济南缴纳个税满两年仍然可以购买一套住房。[详细]
济南市环保局近日公布了一批行政处罚决定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华河纸业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因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总罚款金额80万元。济南市环保局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表示,2016年12月7日,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对山东建筑大学进行了现场检查,并进行了手...[详细]
花园路洪家楼附近将建人行过街天桥、开通济齐路-纬十二路-阳光新路BRT线路、确定十余条断头瓶颈路打通时间……28日,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召开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治理会议,细化“双十条”措施内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