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首例器官捐献者刘在亮父母:
儿子的生命在延续,为儿子感到骄傲
去长清福寿园给儿子刘在亮烧点纸、说说话,对于刘志玉、袁善娥夫妇来说,这是儿子走后的5年中唯一能为儿子做的事,他们觉得此时离儿子更近一些。2012年,年仅21岁的小伙儿刘在亮被颅咽管瘤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为了帮助等待捐献的人,也为了减轻父母多年来为自己治病的经济负担,刘在亮决定死后捐献出自己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和两个眼角膜,最终,他的器官和角膜成功移植给了5名患者,成为章丘第一例无偿器官捐献者。
“每次想到儿子的一部分生命还在5个人的身体里延续着,我们就觉得孩子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作为父母,我们为儿子感到骄傲!”刘志玉告诉记者,也正因为儿子生前的遗愿,让他们结识了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家庭,每年清明跟大家一起来祭祀亲人,心里觉得温暖、不孤单。
志愿者生前留下遗愿:
遗体留给医学研究,希望找到治疗方法
2011年,儿子韩伟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26岁这个美好的年纪,母亲路金婷至今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身体从小就很健康,很少生病,没想到会得这种白血病……”说起儿子得的病,路金婷眼里忍不住泛起了泪花,她说儿子生病时刚结婚半年多,前后治疗了一年时间。为了给儿子治病,她把家里的房子都卖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儿子的生命。路金婷告诉记者,治病期间,儿子一直都挺乐观的,最后得知治愈无望时,他提出把身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希望将来能研制出有效治疗自己这种病的方法。
与刘志玉、路金婷家庭不同,孟繁新和女儿刘凤翔是第一次来这里祭祀丈夫刘乃俊。在角膜捐献纪念碑上找到丈夫名字的那一刻,孟繁新知道,以后这里将是她永远忘不了的地方。孟繁新的丈夫生前是一名校医,罹患重症肌营养不良(渐冻人)已有20多年,刚得病时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并一直向身边人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的知识。2013年4月5日,刘乃俊在章丘红十字会进行了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今年3月2日,刘乃俊去世,他也终于实现了捐献遗体、角膜的夙愿。“丈夫是一名医生,他知道自己的病目前没办法治好,希望自己的遗体能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孟繁新告诉记者。
乐观质朴的花甲志愿者:
花两年时间说服家人,每年主动参加集体祭奠
采访中,记者一直被这些家庭的故事感动着,而当采访今年60岁的遗体捐献志愿者王永新时,记者却被老人的乐观和执着精神深深震撼了,记者流着眼泪完成了对他的采访。“俺这一辈子经历过国家最艰难的时期,现在衣食无忧了,俺觉得很满足,能用遗体为国家贡献最后一点力量,俺觉得值!”老爷子说这番话时,没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感,反而像是在说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王永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他从新闻中得知器官捐献能救人后,他就决定要做一名捐献志愿者。
2015年,王永新找到章丘红十字会,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死后自愿捐献出遗体、器官和角膜,而这是他用了两年时间给家人做思想工作的成果。原来,刚得知他死后要将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的想法时,家里人说啥都不同意,尤其是儿子和女儿。王永新通过各种途径说服他们,终于,他不仅说通了家人,现在连女儿都有了当志愿者的打算。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近年,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主要从自然生态保护、文化开发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打造。能成功拿下国家级名胜风景区,这两三年来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在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开发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详细]
7日上午8点30分,参加政协第十四届济南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陆续来到舜耕山庄报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每名前来报到的委员,在进入大厅的第一时间都会收到一条温馨提示,提醒办理报到事宜,而工作人员也会根据分工不同收到不同内容的欢迎短信。这一技术...[详细]
4月8日上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校园开放日”在长清校区举办,这次开放日涉及校园专场招聘会、校企座谈会、孙长林艺术馆等各种展览及创意市集等活动项目,让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走进校园,增加大家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了解。在这里,你可以找工作、看展览、逛市集,...[详细]
新修订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公布,与2005年版本相比,有不少变化。在泉水直接补给区保护范围内,倾倒、堆放、填埋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等的,也都有明确处罚的金额,最高达10万元。[详细]
7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全省不作统一规定,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及学龄人口变化、教育供给等实际情况统筹确定”。[详细]
4月5日下午,周凯(化名)成了顺河高架下的最后一个商户。周凯说,除像他一样找个暂存处中转的商户之外,有的花商去了标山南路的绿地仓储超市,还有的暂时不干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搬离商户都需要外出寻找新址,淘淘花卉广场的18家商户即是绿地仓储超市主动上门招商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