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他们给山里娃补课

2017-06-06 08:26: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张九龙

  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成员在贵州山区支教。(受访者供图)

  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齐鲁晚报、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共同发起的“优秀齐鲁志愿者”评选活动,面向齐鲁志愿者群体,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团队。活动在齐鲁志愿者中引起广泛反响,纷纷报名参评。今天,让我们走近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

  本报记者 张九龙

  实习生 刘双媛      

  坐34个小时的硬座

  赴每年夏天的约定

  2016年7月13日,济南到贵阳的火车上,有一群特殊的大学生。他们一共23人,座位连在一起,当同龄人都在放假回家的路上时,他们却朝着与家相反的方向,前往贵州山区。

  他们来自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社团,参加这次支教的23位大学生,经历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培训,夜跑、模拟授课、拟写支教计划书……为了保证支教的质量,社团的培训十分严苛,但他们凭借自己对支教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毅力留了下来。

  这群大一、大二的学生,大多是第一次坐34个小时的硬座。才八个小时,他们就尝到了这次支教的艰辛:长时间保持坐姿让他们的尾椎骨隐隐作痛,有的蜷缩在座位里,有的相互依靠,有的男生轮流守夜看包。在火车的“哐当”声中睡去,又在颠簸中醒来,又熬了几十个小时。

  这次支教地点是位于贵州毕节和凯里山区的家乐小学和三合小学。自社团2009年成立,同心会已连续在家乐小学支教六年。每年夏天,都会有支教同心会的一群成员踏上火车,兑现与西部山区孩子们的约定。

  一个月的支教生活

  为孩子打开一扇窗

  开始支教生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两面墙之间,用砍来的竹子和塑料帆布搭建一个简易浴室,他们戏称为“五星级豪华浴室”。每天两个人轮流做饭,十个人围着两道菜,即使只有白瓜、土豆,还没吃饱菜就没了,他们依然吃得其乐融融。

  和很多山村小学一样,家乐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里有二十来名学生。由于经济落后,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家乐小学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每个人都会做饭,从小就当家,上学的时候还会担心弟弟妹妹在家没饭吃、家里的鸡没人喂,上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快乐却略显奢侈的事情。

  支教老师每人教一门主科和副科,刘一鸣负责教五六年级的语文和三年级的科学。她会跟这些孩子普及一些科学小知识,如人什么时候长身体;做一些如筷子提米、水中悬蛋等科学小实验。

  除了在学校上课,支教团的成员还会进行家访,到班上每个学生的家里了解情况,填写家访登记表,建立学生资料库,为后续的支教和“爱心一帮一”通信活动奠定基础。

  最后一夜的篝火

  不忍说出的离别

  家乐小学是校长和几个村民亲手建的,杨大哥是其中一名村民。他非常欢迎来支教的大学生,曾把十名支教老师接到家里吃饭。刘一鸣对杨大哥一家人的热情印象十分深刻:“大姐做了一大桌子菜,菜是一大钵一大钵的,我们碗里的饭还没吃完,她就又给我们扣上一大碗米饭。”

  支教的最后一晚是个不眠之夜。他们在学校操场点起了篝火,杨大哥陪着他们聊天、烤土豆,对他们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我看着家乐小学变得越来越好,很感谢你们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

  在家乐小学支教了一个月的他们,看着眼前冉冉的篝火,学生上课不守纪律时的顽皮、看见老师生气立马乖乖坐好时的懂事、一起玩游戏的欢声笑语……和孩子们相处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浮现。时间在夜色中流逝,天际泛出鱼肚白,暗示着:该走了。

  凌晨六点,他们收拾好行李,踏上来时的路。路边冒出几个小脑袋,他们家离学校近,早早起床来送这些哥哥姐姐。村子还是一片寂静,离别显得悄无声息。大学生们强忍住泪水,告诉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哭,硬撑着和孩子们挥手道别,一头钻进车里,又回头张望。

  “明年,山东老师还会来的。孩子们,老师不会忘记你们的。”这是西部支教同心会成员们一直在践行的承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宋立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