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济南高娜
这是日新月异的5年,这是万象更新的5年。
5年来,“大城市”的框架在新时代的蓝图更新中雏形初现——向东,章丘撤市设区让济南市城区面积由3303平方公里扩大到5022平方公里;向西,以济南西客站片区、大学科技园和济西湿地公园三大功能板块为核心的西部新区日益崛起,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城市新区建设项目之一;向南,南部山区用生态考核取代GDP考核,专注于生态的“泉城后花园”环境更加优美;向北,携河北跨使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跨到“黄河时代”;中间,老城通过城市更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5年来,“现代范儿”的气质在新实践中日渐清晰——代表济南改革开放成果的济南中央商务区正在崛起,济南人梦寐以求的“地铁梦”越来越近,“显山露水”逐渐勾勒出济南美丽的天际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逐渐拉开城市发展的框架,“一主一副、五大次中心、十二个区域中心、两个卫星城”的城市框架结构徐徐铺开;济南用“精明增长”、“显山露水”、“旧城更新”等一个个新处方治疗“城市病”,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泉城逐渐显现,让人在惊讶和赞叹声中感慨着这座城市的演变和成长。
城市框架逐渐拉开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济南的面积在同类城市中偏小,在山东省内也仅排第10名。在这种情况下,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成为济南追逐“大城梦”的必由之路。
2003年,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济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后调整为‘中优’)”十字方针,揭开了济南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刚刚过去的5年,济南围绕“十字方针”向前又迈出一大步。除了实施南控战略的南部山区外,城市发展的框架向各个方向拉开——
向东,距离济南50多公里的“小泉城”章丘正变成济南的城区。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章丘正式撤市设区,自此,济南形成了7区3县的行政区划格局。章丘的撤市设区,也让济南市城区面积由3303平方公里扩大到5022平方公里。
向西,西部新城日益崛起。过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客站片区就是济南的西部新城,如今,西部新城成为以济南西客站片区、大学科技园和济西湿地公园为核心的魅力新城,是中国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城市新区建设项目之一。
向北,济南人正跨过黄河。母亲河的存在,一度将济南发展的主战场长期局限于黄河以南,济南也因此形成了东西狭长、南北较窄的城市框架。跨过黄河,成为几代济南人追逐的梦想。2016年3月16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到来。从这天起,济南牌照(鲁A、鲁O、鲁W)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和济南市公交车免费通行济南黄河大桥、济南建邦黄河大桥、济阳黄河大桥。这也标志着济南由“大明湖时代”迈入“黄河时代”。随着携河北跨战略的推进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建设,黄河以北正逐渐成为济南发展的新沃地。
5年里,济南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全市建成区面积由363平方公里拓展到403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框架拉开后,济南开始思考如何优化城市功能配置和空间布局,并提出了“一个主中心、一个副中心、五个次中心、十二个地区中心、两个卫星城”的城市框架,即:老城主中心,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副中心,西客站、新东站、孙村、临空、济北五个次中心,北湖、华山、洪楼、桑梓店、董家、唐冶、港沟、柏石峪、王官庄、美里、崔寨、高官寨十二个地区中心,长清、章丘两个卫星城,形成中心、次中心、卫星城以及重点镇、一般镇梯次分布、互相衔接、功能完善的一体化发展布局。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长大的过程中,济南的城市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直以来,济南缺少一个能够集中展示济南改革发展成果、代表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省会形象的标志性区域。如今,承载万千期待的济南中央商务区在东部开建。按照规划,济南中央商务区5年内将初具规模,3家以上的五星级酒店、10家以上高端商业中心、50家以上金融机构省级总部、100家以上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区域总部入驻发展,成为济南发展的“经济心脏”。无疑,这里将成为富有现代气息的活力之都、魅力新城。
如果说,正在如火如荼加以推进的中央商务区建设等新作品,代表着现代泉城未来方向,那么棚户区改造的加速推进,则是让旧城重现生机。
过去的5年,济南以全新的思维推进旧城更新,不仅组建了国内第三家、省内首家城市更新专门机构,更是将棚改旧改(征收拆迁)作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先手棋,倾尽全力加以推进。如今,华山、北湖、文庄等一大批棚改旧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连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棚改任务;一大批棚户区居民通过货币安置、房屋安置,搬进了新居,改善了居住条件;部分老城区也由此露出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从2012年到2016年,全市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7万套,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
如今的济南,城市更新对象已逐渐由棚户区向以“旧住区、旧厂区、旧院区”为主体的旧城区转变,更新目标由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向“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传承城市文脉、引导产业升级、集约节约用地、提升城市形象”的综合目标转变。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作为一座有2600年建城史的千年古城,历史的厚重赋予了济南特有的魅力,而岁月的痕迹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包袱”——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在老城日益突出。围绕建设现代泉城,济南突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立体衔接、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交通领域,对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米”字型高铁网正在加快打造,济南高铁“朋友圈”在全国数得着;“一环九射”高速路网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济青高速扩容、青兰高速、济南至泰安高速正在全面推进,济南绕城高速大东环、济南至乐陵高速南延线工程也加速推进;干线公路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成功打造一小时公路交通圈;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和村内主干街道硬化率均达到100%。
在城市内部,二环南路、二环西路高快一体道路建设顺利竣工,并连同二环东路高架路一起,不断向外延伸对接绕城高速;纬十二路、和平路、凤凰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完成新建、改造,一批断头路被打通,一大批在建道路工程正在加紧推进;3条轨道交通线相继动工,千年古城进入轨交时代指日可待;城市新增公交线路数十条,“井”字型+“米”字型零时公交网络形成;城区治堵措施不断落实,共享单车等一批便民项目相继落地,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大发展和大环境上,更基于城市配套日趋完善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过去5年,全市市政配套成效明显,一批供水加压站、水厂、热源厂、燃气门站相继建成。在农村,我市把实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村庄街巷硬化等工作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切入点,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万余户,实施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14.9万户,通过街巷硬化解决了233个村庄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济南高娜
) 班主任还运用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制作了特色班牌贴在班级门口,并用卡通形象小奖卡鼓励孩子。(新锐大众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张孟婧 报道 )[详细]
8月31日,本报B02版刊发《停车遇高价收费,谁来监管》一文,对文化西路与青年西路交界处顺河高架桥下的停车场高价收费问题进行了报道。根据《济南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若属于私人擅自设置的停车泊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详细]
近日,在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新安装的快递存放柜。8月30日,恰逢袁隆平88岁的农历生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的稻田旁...8月30日,恰逢袁隆平88岁的农历生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实验基地的稻田旁...[详细]
7所新校开学、2所幼儿园开园、全部教室装上新风设备……今年以来,围绕“品质市中”建设,市中区教育局全力推进“1260”民生工程实施,学校大班额问题有效解决,新建校建设进展顺利。 [详细]
8月31日上午,济南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济南市普通中小学“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创建行动计划》,到2020年共遴选、培育、创建市级三类学校150所左右,覆盖全市基础教育阶段约20%的学校。[详细]
8月31日上午10时16分,在济南轨道交通R3线工业北路站施工现场,伴随着盾构机始发指令宣布,“志远一号”盾构机缓缓转动起巨大的刀盘开始掘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