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本报8月21日讯 记者今天获悉,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刘洋、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验证了在进行经典通信的光纤中,可利用强光产生的非线性噪声作为背景,进行量子安全隐蔽通信。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8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EEE无线通信》上。
隐蔽通信技术通过隐藏待传输的信息,使窃听者无法得知“用户是否进行了通信”。量子隐蔽通信方案将信息编码到单光子水平的相干态,隐藏在信道噪声之中。采用这种协议,即使窃听者具备量子能力,也能确保通信双方秘密传输信息,实现安全性可证明的隐蔽通信。在光纤通信中,经典强光信号通常会产生不同波长的非线性噪声。这种噪声会影响光纤中传输的经典或量子通信信号的质量,是一种负面因素。然而,在隐蔽通信中,这种噪声可以成为隐藏信号的理想噪声源。在这项工作中,研究团队采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出的方案,利用经典通信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噪声,实现了量子隐蔽通信。
这一实验结果不仅展示了量子隐蔽通信的可行性,还为未来安全隐蔽通信提供了技术基础。
作者:韩霄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