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实习生 孟潇南 济南报道
2025年3月26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详细介绍了新版人才政策的创新亮点和具体实施细节。“双30条”结合国家最新人才部署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对政策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
王玉跃介绍,2024年全市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济南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2025版人才政策重点围绕服务产业、多元赋能、校地融合和生态营造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本次政策修订,加大对青年科创人才特别是创业人才支持力度,新增3项具体政策,每年新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其中: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0名左右创业人才,每人给予一次性50万元资金支持;新增海聚泉城专项人才“蓄水池”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5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每人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新增博士后创业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0家左右处于初创阶段的博士后创业企业,每家给予30万元—50万元资金支持。
为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济南市将成立首期3亿元的海右人才基金,打造"财政引导基金领投、市场化基金跟投"的投资矩阵。同时整合全市各类平台载体,建设"1+N"项目孵化矩阵,对成效突出的示范基地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在人才服务方面,升级"泉城人才服务金卡"新增10项服务内容。针对青年人才关心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举措,推动全市人才服务体系更具特色、更有温度。比如,聚焦青年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问题,在保障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优厚待遇的基础上,追加住房公积金缴存及留济补贴、人才公寓等后续支持,切实降低人才生活成本。
为更加突出校地融合,济南市将持续打造全方位协同联动体系,本次政策调整,充分吸收新修订出台的《济南市深化市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相关内容,更大力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更高效能促进科技成果在济落地转化。此外,去年以来,济南市创新发展校友经济,深入开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导师)选派工作,建立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校地企共引共用共享共服机制,大力推动企业高校人才“双向流动”,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本次政策调整,同步将上述创新举措吸收纳入,系统化、集成化、机制化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