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窦永瀚 济南报道
暑假期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学校团委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分为团队实践和个人实践两大类,学校团委组建百余支实践团队,万余名学生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以“青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共同体”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学生深入医院、博物馆、高铁站、社区等一线场域,开展引导咨询、秩序维护、环境整治、用电安全排查、农机检修、车辆检测、应急培训等多元志愿服务近百余次,以务实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担当,织密基层服务网络。
实践团队运用无人机遥感与智能传感等数字装备,深入田间开展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智能识别与土壤多维分析,完成一批农机义务检修任务,推广多项智慧灌溉系统;同步借助电商直播新业态,构建“技术推广+产销对接”等助农模式,推动技术落地见效、智慧赋能产业,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持续青春动能。
以“暖服务”弘扬敬老助老“新风尚”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志愿服务队深入多个乡村社区,开展健康体检、安全知识宣讲、养生操教学及手工文创互动等系列活动,并为老人提供居所整理与庭院清扫等切实帮助;通过“倾听记忆”“文艺送暖”等方式持续传递情感关怀,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乡风。
以“护苗行”筑就儿童成长“暖心圈”
志愿者们面向特殊教育学校、乡村幼儿园及社区,开展学业辅导、交通安全教育、非遗漆扇制作、陶艺体验、情绪认知课程及传统游戏等多样化活动,以“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努力营造温暖、安全、有益的成长环境。
以“推普+”搭建乡村振兴“语言桥”
2025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3支实践团队分赴重庆、贵州、甘肃等地,以“推普助力振兴,青春践行使命”的志愿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和文化振兴。
“语翼七天 筑梦太平”团队赴重庆丰都县,创新“普通话+灾害应对”“普通话+电商直播”模式,助力农户提升沟通与销售能力;录制非遗普通话故事视频,开设留守儿童推普趣味课堂,为政府职工开展语言培训,多方面帮助解决乡村安全、产业与文化发展中的语言瓶颈。
“甘语润乡”团队在甘肃永靖县,构建“推普+电商助农+金融防诈+非遗传承”发展路径,通过普通话直播助推蜜桃销售与文旅推广,入户开展语言与金融知识宣传,以普通话故事会活化非遗传播,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动能。
“鲁韵黔行·彩虹人生”团队深入贵州施秉县,通过座谈厘清需求、入户调研沟通现状,面向留守儿童设计儿歌、游戏、情景对话等趣味推普课程,有效打通语言障碍,搭建对外沟通桥梁。
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国之志”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支团队从1123所高校的5680支申报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宣讲团将以“两弹一星”精神、核科普知识和新时代核工业发展成就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主题宣讲活动。
“核”星耀华宣讲团走进托育园、社区与幼儿园,通过故事讲述、游戏互动、情景剧演绎和模型拼装等形式,将核电原理转化为童趣体验,潜移默化激发科学兴趣,从小培养科技报国的志向,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的温暖对接。
以“分众化”激发精神传承“新效能”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彩虹人生”宣讲团面向机关、社区、企业、党校、学校五类场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定制化宣讲:对学生突出科学家事迹,对村民巧用农耕类比,对企业职工强调创新实干,对党员紧扣使命担当,用真实案例与生活化表达,使精神内涵可感可及,自然激发爱国情怀与奋斗热情。
以“青春实践”赓续“文化薪火”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循梦而行 向阳而生”志愿服务队赴鱼台县孟楼村与曲阜“三孔”教育基地,通过蒲编技艺互动、拓印刻章体验等沉浸式活动,深入阐释儒家思想,讲述齐鲁文化脉络。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展现青年以专业服务乡村、以实践传承文明的崭新作为。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理工学子深入乡土中国,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以实干担当诠释青春,成效显著。未来,学校团委将持续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拓展实践平台,引导更多学子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年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