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
在城市的一扇扇门背后,是无数条独立而忙碌的生活轨迹。我们习惯于与邻居保持礼貌的距离,习惯于在电梯里低头看手机。物理上的接近,如何能转化为心灵的相通?让“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语在现代社区焕发新的活力,已成为一道重要的时代课题。
破题之处,在于主动构建。近期,济南高新区舜华路街道正以一场名为“新邻里主义”的基层党建实践,就此展开积极探索。
“新邻里主义”不满足于邻里之间只是“点头之交”,而是渴望重建一种有温度、有互动、有认同的社区联结。9月26日起,舜华路街道用一场党建引领、全域覆盖、持续数日的“远亲不如近邻”第二届邻里节,让这一理念生动地照进现实。
当RAP遇上《诗经》,“新邻里主义”有了青春的表达
在正丰路公园,古典舞蹈《诗经·有女同车》舞出“颜如舜华”的典雅风韵,原创RAP《舜华新邻里主义》则以时尚节拍诠释着和睦、友爱、共创的社区新风尚。二者交织碰撞,不仅点燃了年轻观众的热情,更让积极的社区价值观实现了润物无声的传递。
传统与潮流在此握手,其深意远在视觉之美之上,它举重若轻地将和睦、友爱的社区价值观浸润到每一位居民的心间。一位90后居民感叹:“原来睦邻友好可以这么‘潮’!”当文化符号跨越时空完成对接,一种新的社区认同感,也悄然在年轻群体中生根发芽。
从百家宴到月光派对,让互动重新定义“邻居”
社区的温度,终归要在人与人的真实相处中升温。
在悦享家活动中心广场,一场从午后持续到月明的团聚正在发生。投壶、糖画、射箭,让大人孩子一起重温传统游戏的乐趣;而傍晚的“百家宴”,则真正让“远亲不如近邻”变得可触可感。各家端出拿手菜,围坐共尝,闲话家常,在杯盘笑语间,“吃百家饭,纳百家福”的老话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温情。
不远处的金谷产业社区,则为一群年轻人定制了一场“月满中秋 缘来有你”的月光派对。活动打破了常规的联谊形式,以创意破冰、Live乐队、月饼DIY等兴趣为纽带,为青年员工搭建起轻松自然的社交场。交换联系方式,相约下次相聚,一个个独立的社交圈在此融合,社区的边界由此拓宽。
全域参与模式,让新邻里主义落地生根
这场邻里节最独特的“魂”,在于它不是一场孤立的表演,而是一次全域发动、全民参与的社区实践。五大片区,近70场活动,依据各自人口结构和社区特色,打造出“一片区一品牌”的差异化氛围。无论是非遗杂技、邻里市集、百家宴,还是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居民总能“下楼即过节”,找到属于自己的参与方式。
更重要的是,居民的角色从“围观者”变成了“共创者”——自导节目、分享美食、担任志愿者。这种参与感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邻里节正是以党建凝聚邻里情的一次有效探索,为居民搭建起从“物理相近”走向“情感相融”的桥梁。
新邻里主义,致力于在现代城市生活的图景中,找到一种新的相处智慧:既尊重独立的个人空间,也搭建温暖的社区连接。对于舜华路的居民而言,一段关于邻里关系的新叙事,正随着每一次相遇、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携手,悄然铺展。
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