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32年拼搏进取,32年砥砺前行。11月18日,山东现代学院在弘毅体育馆举办建校32周年·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现代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山东现代学院董事长、校长刘春静致开幕词。她回顾了学校从租赁办学到建成千亩现代化校园的奋斗历程,32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天道酬勤”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累计为社会培养近10万名应用型人才,凝聚着一代代“现代人”的心血与汗水。“现代”教师以德立身、为人师表、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现代学子飒爽英姿、青春活力、拼搏进取、昂扬向上、求知若渴,站在新起点,学校将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如既往地改善办学条件、汇聚优秀人才,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让现代品牌更加闪亮,创造现代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鲁商集团原党委常委、董事,组织人力资源部部长,山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李林致辞,他回顾了学校32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学校秉持“天道酬勤”校训,构建“传统文化+国防教育+中医大健康”特色育人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今后发展,他提出三点期望:深化产教融合,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上实现新突破;聚焦协同育人,在提升人才供给质量上展现新作为;增强服务效能,在贡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作出新贡献。最后,他祝愿学校在新起点上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山东现代学院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宋承祥作《新起点·新跨越应用型大学高质量跃迁路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识变、谋局、破题”三大维度,系统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路径。宋承祥指出,当前应用型高校应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强化产教融合内涵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协同、持续改进的育人生态。他强调,山东现代学院要以进步文化引领大学转型,推进学科专业优化与师资能力提升,在服务山东“十强产业”和现代化强省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生态协同的应用型大学跃升之路。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现代学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向艺作了题为《坚持长期主义,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专题报告。他借助斯坦福大学和阿里巴巴的案例,阐释了长期主义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以创新为驱动,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其二,重视长期价值,筑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其三,探索并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保障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他号召全体现代学院师生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推动现代学院稳健前行,助力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中国化妆品领域的权威专家、凌博士品牌创始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梅晔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凌沛学,作了题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及人才配置》的专题报告。结合其主导42年玻尿酸研发,并培育4家上市公司的产业化实践经验,他系统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北斗七星”资源整合模型与“1×5”倍增理论。凌院士表示,当前我国尤其迫切需要贯通“0-1基础创新”到“100-1000资本创新”全链条的复合型人才。他高度肯定了山东现代学院成立产教融合学院的探索,强调这是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难题、培养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举措。
随后,刘春静与企业代表签订产业学院合作协议书。山东现代学院领导与企业负责人为产业学院揭牌。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