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预防网 守护千万家——济南五年深耕工伤预防 筑牢城市安全基底

2025-11-26 16:09: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魏俊怡 辛小童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通讯员 辛小童 济南报道

  工地现场,VR技术让工人们“亲历”高空坠落惊险瞬间;培训课堂,专家手把手传授职业病防护知识;数字平台,企业工伤风险被实时监测预警……五年深耕细作,在济南市人社局统筹协调和应急、卫健、住建、交通运输等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工伤预防的“济南实践”正深刻重塑着无数企业的生产生态与劳动者的生活图景。

  2025年,全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收官之际,泉城济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全市济南市工伤事故发生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左右,处于全省最低位。“泉有防,则城安康。”近年来,济南市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遵循,以精准施策破行业痛点、以多场景延伸固安全理念、以全行业覆盖通服务末梢、以数字赋能提质升级,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工伤预防培训体系,为千万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

  精准施策,靶向破解行业安全痛点

  “不同行业风险各异,培训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济南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各领域安全短板,济南创新构建“行业定制+场景模拟+实操实训”的精准培训体系,让安全培训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在建筑施工行业,科技赋能成为工伤预防的“硬核支撑”。济南市安培职业培训学校依托工伤预防实训基地,配备VR消防工作站、AI智能心肺复苏+AED等高科技设施,设置消防仿真模拟、烟雾逃生、结绳自救等实训板块,让参训人员在沉浸式体验中锤炼应急技能,实现安全理论向实战能力的高效转化。截至2025年,已覆盖全市各重点建筑施工企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精准培训重点岗位人员25062名,实现重点岗位培训全覆盖,既填补了企业专业培训短板,更助推建筑施工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高危行业培训凸显专业底色。济南市莱芜安康安全培训中心聚焦危险化学品、冶金、矿山、建材等领域,组建由40余名省市级专家及国家资深学者构成的师资团队,打造“精品课程+现场实操+沉浸体验”立体化教学模式;山东瑞康安全评价有限公司立足企业安全负责人的现实需求,针对性开发“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深度研讨班”“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专项防控班”等定制课程,推动培训与岗位风险深度契合。

  “成效,实实在在!”马庄铁矿矿长党志超感慨,五年来企业事故伤害、冒顶片帮等轻伤事故下降超80%,通过风险防控前置,实现了“隐患治在初始、事故灭在萌芽”。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陈荣飞也深有体会:“高空作业‘安全带磨损致坠落’的模拟场景,让我们真正明白防护前置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行业“1+3+N”定制课程体系成效显著。山东安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货车驾驶、物流装卸等高频风险场景,开发疲劳驾驶预警、应急避险等专项课程,以“线上微课+线下实操”模式累计培训8500余人次。“体验式培训真能学到救命技能,盼着多办这类活动!”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职工杨少军表示。

  多场景延伸,推动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五年来,济南工伤预防培训打破传统生产场域局限,广泛延伸至企业、区县、社区、工地、校园、机关,以“精准滴灌+沉浸式体验”推动安全理念从“要我预防”向“我要预防”的深度转变。

  企业车间里,“闭环培训”补齐安全短板。长沙妍泽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聚焦机械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需求,以“入企诊断+定制课程+跟踪回访”全链条服务,精准破解企业安全管理痛点——先期通过现场工伤危险因素风险评估摸清高风险环节,针对性隐患特点设计“机械制造操作规范”“触电应急救援”等角色扮演实操剧本,明确角色分工,以沉浸式模拟帮职工扎实掌握规范操作与应急技巧,最终通过跟踪回访压实整改、巩固成效。

  济南中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线职工王师傅感慨:“以前安全培训‘听着有用、用着生疏’,但他们带着风险评估报告,盯着车间实际工序教,连操作手势、救援顺序都反复练。上次班组设备异常,我按培训流程处置,成功避免事故扩大。”莱芜环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经定制培训后,机械制造伤害事故年均减少3-4起,企业主动排查隐患、邀请专业机构“回头看”,实现了工伤预防培训的“我要去”变“要我去”,安全成为生产运营的刚性前提和“肌肉记忆”。

  职业院校中,安全技能成为学员入职前的“必修课”。二机床技校的实训教室里,学生围绕智能设备学习风险识别;“多行业智能设备工伤预防”课程,帮助即将步入制造业的学生提前掌握防护要点;历城区教育系统开展的高空作业与实验室“沉浸式演练”,让参训者直面细节疏漏的严重后果。“以前看手册觉得都懂,真进了模拟场景,才发现细节失误就可能引发事故。”一位参训安保人员的坦言,印证了“真场景、真操作”的培训实效。

  社区广场上,流动“安全课堂”送教上门。工伤预防培训机构的数智安全体验车无需固定场地,借助VR模拟与实操设备提升培训实效,现场就可以演示心肺复苏技巧,参与体验的居民感慨:“看电视觉得简单,上手才知技巧繁多,必须扎实掌握。”

  从车间到校园,从社区到乡村,济南以全方位、沉浸式培训,让安全理念走出文件、融入日常,成为劳动者的自觉行动。

  全域覆盖,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中心城区,“集中培训+精准入企”双轨服务织密工伤预防网络。山东鼎安职业安全科技中心在历下区、南部山区为1400余家企业开展29场专题培训,从政策解读到隐患排查手把手指导;济南市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平台则破解“人员分散、工学矛盾”难题,4046家注册企业、4.7万余名职工通过“VR实景课+直播答疑”随时随地学习,让“家门口的专业培训”成为常态。

  在商河、平阴、济阳等远郊区县,移动实训车、错峰培训成为破局关键。济南赛福特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商河县开展培训时,避开食品企业生产旺季,将“课堂”设在车间旁,用急救模拟人、防护装备现场演示止血包扎、设备防护等技能;济南市安科安全技术中心把移动实训车开进平阴县乡镇企业,针对粮食行业智能粮仓通风、输送机器人碰撞等风险现场模拟隐患场景。

  针对各区县产业差异,济南坚持“统一标准+差异化课程”,让培训与区域发展精准契合:天桥区、槐荫区聚焦物流企业,强化货物搬运防砸伤、仓储消防课程;章丘区、长清区针对建筑施工、建材等行业,重点开展深基坑作业防护、粉尘防爆实训;莱芜区、钢城区围绕矿山、冶金领域,邀请省市级专家带来“矿山通风安全”“冶金炉窑应急处置”等定制课程。

  “以前培训多是通用内容,现在全是日常用得上的实操技能!”章丘区某建筑施工公司安全总监的评价,道出了企业对精准培训的认可。

  如今,无论市区写字楼的管理人员,还是远郊乡镇的一线工人,都能在家门口、车间旁享受到专业工伤预防培训,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彻底打通了培训“最后一公里”。

  数字赋能,智慧监管提质增效

  在济南市莱芜区危化企业班组长培训教室,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授课与参训画面,同步传输至后台监管平台——这双“智慧之眼”,正是济南以数字化转型破解监管难题的生动缩影。自2021年率先搭建工伤预防线上平台打破时空壁垒后,济南持续深化数字赋能,于2025年7月1日正式上线工伤智控监管数字化平台,将远程监控深度融入培训体系,标志着泉城工伤培训监管迈入透明化、精准化新阶段。

  “远程监控从根本上杜绝了‘代学代训’‘走过场’等问题,让每一堂培训都在阳光监督下进行。”济南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整合远程监控、数据驾驶舱、动态风控等功能,构建起“事前精准培训、事中全程监管、事后效果追溯”的全链条体系,同时优化课程设置、细化行业分类,让培训更贴合岗位风险特点。

  数字化赋能不仅让监管更有力,更让服务更暖心。平台衍生的“工伤快报”功能,为用人单位和受伤职工搭建快速报备通道,受伤职工可即时上传现场证据,用人单位同步完成申报,既保障了职工权益主张的时效性,也为工伤预防提供即时数据支撑;线上预约组班、远程监控跟踪等服务,让培训灵活便捷且不失实效。

  此外,济南作为山东省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首批试点城市,已成功实现省内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彻底破解工伤职工异地诊疗“垫资跑腿”痛点。

  退休后定居济南、原参保于东营某企业的张先生,成为山东首位享受该政策的工伤职工,他感慨:“刷社保卡就能直接结算,不用自己垫钱再回参保地报销,既便捷又减轻经济负担。”

  目前,工伤职工赴外地就医前可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办理备案,诊疗结束后即可在异地定点医院直接结算,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五年的深耕,让工伤预防在济南从理念生根到枝叶繁茂。一次次精准的培训,一场场沉浸的体验,一项项便民的举措,共同织就了一张细密而坚韧的安全防护网。它守护的,是工地上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是车间里每一双专注的眼睛,是这座城市里每一位劳动者的平安与健康。未来,这份守护将持续深化、不断延伸,让安全从纸面的规范,真正成为每个人心中不灭的灯塔、行动中自觉的遵循,为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筑起最坚实的屏障。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