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2025年,济阳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市局工作思路,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聚焦“四个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全力夯基础、增效能,守住“底线”增添现代农业“新动能”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农林牧渔业并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粮食生产再提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51.26万亩,粮食生产64.4万吨以上。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油料种植任务。以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抓手,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市镇万亩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技术集成示范区建设,谋划实施5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打造“吨半粮、看济阳”特色品牌。
蔬菜生产再提速。立足“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做强曲堤黄瓜、仁风西瓜、垛石番茄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省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建设步伐,结合“一村一业、一村一策”产业项目、衔接资金项目、旧棚改造提升项目等,新改建各类蔬菜大棚1000亩以上,全年蔬菜产量达120万吨,同比增加4%左右,实现特色产业产值新突破。
畜牧生产再提速。发展生态循环、绿色智慧畜牧业,加快推进众裕肉鸡、易丰蛋鸡、瀚翔肉鸡养殖项目二期建设进度,推动济南新美父母代种鸭项目一期、仁风盈科肉牛养殖项目快速开工建设,实现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5800头以上,肉蛋奶总量达到7.04万吨,打造畜牧业发展新优势。
全力抓项目、强产业,激活“引擎”跑出特色产业“新速度”
聚焦特色产业,抓项目、育龙头、补链条、树品牌,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把“土特产”做成“大产业”。
全速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靠前服务、跟踪保障,统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9个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定期组织产业园建设单位召开座谈会,聚焦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思路,倒排工期,力争到2026年产业园达标验收时,完成引进或培育园区生产经营企业达45家,园区主导产业产值突破35.02亿元、加工产值达到24.86亿元,为全市乃至全省探索打造集“大农业观、全产业链、深融合度、全绿色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全速推进特色产业链提档升级。加快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三期、回河绿港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形成“一街镇一园区”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高效现代种苗繁育智慧园、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落地,力争全区年育苗能力达到5.5亿株。实施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优培强领军农业企业,形成蔬菜生产加工、种苗、食用菌、肉食加工、食品生产加工集群,力争新增2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创建一批数字农场,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家以上。
全速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建立项目储备库,2025年新谋划入库项目16个,总投资11.43亿元,其: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提升类3个,种业振兴类4个,蔬菜、食用菌类3个,畜牧、水产养殖类4个,蔬菜精深加工类1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类1个。
全速推进特色品牌建设建设。着力办好“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推介活动,广泛开展各类产销对接活动,推动更多产品入驻“齐鲁农超”展交平台,打通农产品直产直采直销渠道。健全完善农产品品牌价值体系,提升农业品牌效益。持续做好“三品一标”、名特优新认证登记工作,带动产业升级。
全力谋规划、建片区,聚成“合力”激发和美乡村“新活力”
坚持片区引领,围绕“找好点、打造线、推动面”思路布局,聚点成线、连线成片,实现“一片兴”带动“全域兴”。
加快推进街镇示范片区规划。精心谋划、系统整合,逐村逐线逐片把关号脉,谋划7个“各美其美、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片区,绘制7张片区图,形成42个各具特色的片区化发展“风景带”,按成熟度梯次推进,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景”的乡村风貌,为和美乡村建设蹚路子、作示范。
加快推进“黄河·稻乡湾”泉韵乡居片区建设。创新六变路径,讲好“一粒稻米、一朵荷花”等六篇故事,形成“六个示范”,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探索“济阳实践”。
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持续开展“清洁村庄”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厕所新建改建,健全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规范开展服务站点、粪污转运、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0个,推进“五小园”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全力抓改革、促发展,搭建“桥梁”开启增收致富“新生活”
坚持以改革赋能强村富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拓展集体股份权能、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健全完善合作经营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多村联建、村企合作等模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持续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扩面提效,力争全年区级验收村达到100%,市级验收村完成60%。
深化“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千企兴千村”行动。持续强化企业结对帮扶,新增联村企业团体3个以上,实施联建帮扶项目30个,引导工商资本投身乡村,将现代经营理念、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带入乡村,拓宽致富路径。
深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化“345+N”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落实乡村振兴公益岗、扶贫专岗、孝善扶贫、项目分红等措施,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确保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