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延杰
责任编辑:张娜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玮 通讯员 张德宝 赵凯 济南报道
12月24日,商河县举办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论坛,14位校(园)长以“深度思考办学之道,努力提升教育品质”为主题,围绕全县教育工作重点,和学校特色发展、品牌打造,阐述“我的办学之道”,商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光芹参加活动并讲话,商河县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车富春参加活动。
活动上,商河县第三实验幼儿园贾志华以“以文化人以人为本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助推园所内涵式发展提质增效”为题发言。豪门又一城幼儿园张凌云以“教育,让每个人都发光”为题发言。郑路镇中心幼儿园张忠英以“快乐相伴 幸福成长”为题发言。商河县文昌实验小学张继江以“构建生态校园 让教育为生命赋能 看见时代 看见学校 看见课堂 看见未来”为题发言。
此外,孙集镇中心小学王长龙以“铸特色教育品牌 育多彩阳光少年”为题发言。怀仁镇中心小学王泽呈以“倾心教育 必见繁花”为题发言。赵奎元小学石立武以“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为题发言。商河县文昌实验学校南校张祥连以“融合 提升 蜕变在整合中把握机遇 在机遇中乘势而起”为题发言。商河县弘德中学李建华以“践行五好理念 培育四成少年”为题发言。商河县第三实验学校王丙振以“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为题发言。商河县实验中学张小平以“自主文化 浸润生命 ”为题发言。商河县一中王幸福以“创一流高中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题发言。商河县二中张本敏以“内涵发展闯新路 特色办学谱新篇”为题发言。商河县三中付士强以“创新发展理念 提升办学品质”为题发言。
14位校(园)长从立德树人、教师成长、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学校文化、课程实施、学生发展等方面选取重点,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等进行发言,阐述“我的办学之道”。
车富春在总结时谈到,本届校长论坛立足商河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总结、推广各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经验和成果,梳理、反思教育强县战略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得失,探索有特色、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构建商河教育新的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商河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显著成效。14位校长站在不同的角度,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做出各具特色的交流和分享,值得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深思总结、借鉴交流。校长们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要把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交流中借鉴吸收,化为己用。要进一步梳理校长论坛材料,汇编成册,深入研究,将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制度加以固化。下一步,重点围绕“育名师、创名校、铸名牌”的实施路径以及新的考核方案的制定,通过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开展亮点工作观摩活动等,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王光芹表示,教育系统“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通过首届校长论坛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校长的工作职责。面对新形势,成长为一名称职、优秀的校长,职责及工作定位异常重要。二是进一步梳理了校长的管理经验。校长论坛是汇报工作的一种方式,是校长梳理管理经验及理念的绝佳机会,是对以往工作的一次全面深刻总结,更是通过梳理不断反思、改进、提升的好时机。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学校间的交流互鉴。举行全县教育系统校长论坛,从幼儿园到高中,校长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分享,各学校要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成长。四是进一步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压力感。希望校长们积极组织本校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观看直播回放,不断学习提升。
王光芹强调,校长论坛要形成长效机制,创设多种机会,提供多种平台,定期举办各类论坛、擂台赛等,加强经验交流与分享。同时,选聘“校长导师”,助力更多校长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学会吃透,融会贯通,因地制宜,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初审编辑:尹延杰
责任编辑:张娜
近日,在济南东华街5号,山东省现存最大的督城隍庙修缮工作全部结束,距今已经651年的老建筑群展现新貌。[详细]
石窟寺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物局在24日召开的“十四五”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会上公布,历时10个月的调查统计,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其中本次调查新发现635处。记者又从山东省文物局得到信息,山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协调[详细]
12月26日上午,共青团济南市委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科普宣教合作签约仪式暨2021年济南市青少年宫首届科技嘉年华在济南市青少年宫正式开幕,本次科技嘉年华以“科技筑梦,创新成长”为主题,为全市青少年儿童搭建科技探索的平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孩子[详细]
按照济南市委人才办工作部署,12月27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向社会公布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记者了解到,首批房源共5513间,济南城市发展集团作为首批通过泉城安居平台向社会提供房源的租赁企业,向平台提供了5个项目,4865间房源。目前,已取得泉城安居卡[详细]
“十四五”期间起步区将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重点围绕建筑、能源、产业发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示范,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创新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