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 王京元
故乡的老黄牛,我至今怀念,无法忘记,记忆犹新,它有着壮硕的体魄,温和又善良,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辛勤付出,不用扬鞭自奋蹄。它自觉奉献,无怨无悔,俯首甘为孺子牛。它陪伴我长大,为家乡作出了杰出贡献。我和老牛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老牛,我爱牛的善良,我爱牛的无私,我爱牛的奉献精神。我永远不忘,那头我心中可爱的老牛。
牛儿很温顺,养在院子西南角的牛棚,牛栏和厕所为一体,里边有个粪池。白天将牛拴在院子的枣树下,憩息乘凉。大人们忙着出栏垫土,将粪便扔进粪池。牛儿吃什么?牛吃草,这使我想起了著名豫剧演员牛得草,名字起得好,寓意牛儿离不开草。草是牛儿口中食,夏天牛吃鲜草,冬吃干草。夏天人们割草喂牛,或者放牧,过去曾有放牛郎。牛也可喂鲜嫩的庄稼茎叶,冬天则将玉米秸铡碎,做牛的食物。草铡得越细越好,俗话说,“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牛是反刍动物,吃食后需要反刍,先将草储存在胃里,吐出来咀嚼,消化吸收,牛有四个胃,有不同的功能,食物经过咀嚼,发酵,分解,消化,吸收,然后将废渣排出体外。牛反刍是为了更好地发酵消化食物,使牛吸收更多的营养。喂牛还需要加喂些精料,如玉米面,豆粕等,才能健康成长。
家中是头母牛,长得温顺可爱,养得膘肥体壮,全身金黄色,没有一根杂毛,柔软而有光泽。个子长得又高又大,长着一对大大的犄角,一双铜铃似的眼睛又圆又大,闪着蓝光炯炯有神。我常常来到他身边,用手触摸他的毛发和那高高的双角,用扫把给他梳毛挠痒,牛儿很听话,尽情享受这甜蜜的爱抚,颇感舒适惬意。
我做过放牛郎。放学后,星期天,我牵着牛走出牛栏,慢悠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地上发出咯哒咯哒的声响,他一扭一扭来到草丛,品尝“美味佳肴”。他吃草的样子非常可爱,下牙往上一提,左右来回磨,舌头裹住草,将其咬断,落入口中,我常在路边驻足观看,感觉非常有趣。牛儿吃草也有禁忌,草上有露水不吃,天太热时草太烫了不吃,所以放牛的时间,上午应选在露水消退后,下午天稍凉快后再放。牛儿吃饱的标志,是肚子右上角的凹陷处鼓起来即可。牛吃上了鲜草,上膘很快,日子不久牛儿就逐渐膘肥体壮。
我做过割草人,常与儿时的伙伴为伍。小时候割草喂养老黄牛,年轻时割草挣工分,喂村饲养院里的牛。割草先要选好草场,哪里有草去哪儿,我们一般选择草较多的庄稼地。选草也有学问,牛大多爱吃细软的草,对那些难嚼的老草有点嫌弃,也不吃带露水的草,即使吃了也容易拉稀。庄稼地里的草,长得鲜嫩茂盛,更符合牛的口味,不仅茂盛也容易割,所以我们大多选择在玉米地里割草。割草要选一把上好的镰刀,我用的是一把弯弯的刀,刀把是弯把,由一截树枝做成,握把处稍粗一些。割草前将镰刀沾水磨得飞快。割草时人要半蹲,左手拢草,右手拿刀将草齐根割断。割下的草,一堆堆地放在身后,然后慢慢捆扎。玉米地里草多,但也炎热,密不透风,割完草,衣服也被汗水湿透,弄得浑身刺痒。将草堆起来,用绳子捆好,太松了不行,到半路就会垮下来,又得重新弄一次。将沉甸甸的一大背草,弯腰背起,迈起沉重的脚步,一路艰辛,路上要歇好几次,才能背回家,有时脚下路滑,还会连人带草滚出去老远。割草时,偶尔不小心也会割破手,我就赶紧用青菜(中药小蓟)挤汁敷上,到家后再涂药包扎。
我与牛为伴,牛曾做过我的坐骑。小时母亲上地,我由奶奶带大,我常随奶奶回娘家,是离家八里地的太河村,奶奶小脚步履蹒跚,左手拎着包,右手牵着牛,我稳稳地坐在牛的背上,牛儿走得很稳,只听见牛蹄落地哒哒的声音。
牛的作用很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生产力低下,牛的用处很多。如拉磨拉碾,拉滚打场,拉车运物,耕地耙田等。
我家有个磨坊,在饭屋的北间。拉磨一般用牛,因为牛的劲儿大,将牛儿牵出栏,套上枷担,又给牛戴上眼罩布蒙住它的眼,防止牛拉磨时转晕。从屋里拿上牛笼头套在牛嘴上,以防它拉磨时偷吃。母亲用小扫帚清扫石磨,奶奶拿出筛面的箩筐和箩筛。磨顶上倒上晒干的小麦,一声“驾,走”,石磨拉动,磨眼发出嘎嘣的声音。麦麸和面粉不断从磨台里徐俆下落,磨台上落下一圈连绵起伏的“小山”。将“小山”收进箥箕倒入箩筛,罗筛在箩筐里来回筛动,面粉落到了箩筐里,只剩下了麸皮。面粉不是很白,但散发出阵阵清香,甜甜的,弥漫在整个房间,然后将麸皮再倒在磨顶,继续研磨,循环往复,直至将面粉磨尽。
秋天来了,到了收获的季节,秋收秋种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人们忙着收割庄稼,准备小麦的播种。牛儿也要忙起来了,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拖拉机,耕地全靠牛耕人翻。每逢秋种,牛把式们就威风起来,身背拖地长鞭,叭叭地鞭声不断响起,彰显出他们的权威,牛儿上了套,三头牛拉着一架犁耕地,“驾,得儿”,各种口令从牛把式的口中不断地发出,催促着牛儿奋勇向前,稍微走得慢了点,则长鞭甩出,痛得牛儿毛骨悚然,疾走如飞。牛把式手扶犁把掌握着方向,黝黑的土地,翻了个底朝天,累得牛一个劲儿喘着粗气,实在是令人心疼。正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才是最体现牛价值的时候,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忙活了一季,牛累得身子瘦了一圈。
我十分喜欢老黄牛,欣赏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诗人臧克家赞扬《老黄牛》,他说,“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鲁迅先生评价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牛帮助人类耕田,拉犁耖耙,拉车运输,拉磨磨粉,打场晒粮,死后还要奉献出自己的身体,一生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人们学习赞扬。
我们要向老黄牛学习,不仅要做孺子牛,还要乐做拓荒牛,更要勇做老黄牛,勤奋耕耘,无私奉献,不怕受苦受累受屈,不怕流汗流泪流血。要不用扬鞭自奋蹄,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简介:王京元,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山东平阴县退休干部。近年来开始写作,作品屡见县报。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