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主图 > 生活

中大院长被教师掌掴“冲冠暴怒”只为职称?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2016-01-11 09:50:00

事发在场的教师称,当时甘阳的眼镜被打掉、手部被打红,但没有还手,只说了一句话:“博雅学院是斯文之地。”  目前,中山大学已就李思涯殴打甘阳及相关职称评定争议一事启动调查程序,将于近期公布处理结果。

  原标题:中大院长被教师掌掴“冲冠暴怒”只为职称?

  这两日,“熔断”这个词仿佛无处不在。继广大股民被“熔断”颠覆后,来自中山大学的一场年终考核也被耳光“熔断”。来自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青年教师在学院年度会议上公然殴打院长甘阳教授,自称是因为甘阳在职称晋升上故意拖延。

  事件发生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些网友评论,“冲冠一怒为职称,从此节操是路人”。受访的多位当事人认为,有任何诉求都应公开理性表达,极端方式有辱师德。

  目击还原

  眼镜被打掉,并没有还手

  7日下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召开 2015年度全院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会议。知情人士反映,在会议即将开始之际,该院教师李思涯突然冲到院长甘阳座位附近,用拳头对其头部及身体进行殴打。

  由于事发突然,该院2015年度考核工作会议因此被迫取消,甘阳被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事发在场的教师称,当时甘阳的眼镜被打掉、手部被打红,但没有还手,只说了一句话:“博雅学院是斯文之地。”事发期间,该院另一名教师拿出与会议内容无关的材料进行散发,现场还有非本院人员进行拍摄。

  打人者说

  “答应评职称,现在食言了”

  事发后,中山大学博雅学院18位教师以公开信的方式对打人行为进行强烈谴责。

  当时在场的几位教师告诉记者,因为事发突然,在场老师都懵了。据他们回忆,李思涯在动手时说:“你答应给我评职称的,现在食言了,你以为小教师好欺负吗,以后见到你都要打两巴掌。”甘阳在被打时说了一句:“博雅学院是斯文之地。”

  据介绍,中山大学通常在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启动一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据知情人士反映,2015年上半年,李思涯因为申报材料问题没有提出申报。而2015年下半年开始,学校把每年两次的职称评定改为每年一次,博雅学院也不例外。

  “可能就是这个事情让李思涯觉得难以接受,”该知情人士说。

  当事双方

  李思涯:偏激还是老实人?

  据媒体报道,一位中大教授曾称,打人者李思涯“人很老实,估计已经被逼得忍无可忍了,兔子急了也要咬人”。

  李思涯2008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获人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于香港 科 技 大 学 人 文 学 部 任 研 究 助 理 。2010-2012在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2012年7月起担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诗学和明清文学。

  而据《羊城晚报》报道,熟识李思涯的人表示,李思涯并非网传的是个“老实人”,平时经常流露出对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不满,表述相当偏激,“活在他自己的价值观里”。

  那么,被打的甘阳为人如何?据中大博雅学院官网信息显示,甘阳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西方哲学硕士,2009年出任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据了解,7日事件发生后,李思涯曾提出要见甘阳,当面向其表达歉意。但8日却在其个人微信公号上称,“我辈非鱼鳖,为何苟且郁郁偷安?”

  目前,中山大学已就李思涯殴打甘阳及相关职称评定争议一事启动调查程序,将于近期公布处理结果。

  本组稿件综合《广州日报》、《法制晚报》等

  关注热点

  戾气进高校背后,“九年非升即走”曾走数百人

  记者了解到,中大青年教师有着“九年非升即走”的竞争机制,即青年教师到中大任职9年后,若还未能晋升副教授,则面临转岗甚至解聘。该制度并非仅仅用来吓唬人,而是真刀真枪地实施着,据知情者透露,中大曾有一年因这条硬规定,“走”了一两百人。

  主要的去向有三个,一是评为高级讲师;二是转为行政岗位;三是转到二级学院工作。

  新闻亮评

  甘阳被打,“真相”应超越立场

  □朱昌俊

  甩耳光终究是一件不太文明的事。何况,它发生在一名大学讲师与知名学者之间,更让人觉得“有辱斯文”。

  不过在另一角度,一名“斯文人”要在公开场合,搁下面子打自己领导的脸,想必如果不是有着非一般的难言之隐,也难以“出此下策”。当前与此事有关的信息,也似乎在印证这一点:打人教师“长期被拖延晋升”,而被打者甘阳“在院内教学上和教师聘期考核时无端刁难多数教师”。

  在未见另一方当事人和该校官方回应之前,以上说法仍只能说是一面之词。然而,无论是从多数围观舆论对此事的反应,还是结合此前媒体所报道的大学青年教师群体生存状态来看,因晋升受限而打人的说法都具备较高的可信度,而由此所激发的打人之举,也获得了较多的同情式理解。

  如果说打人青年教师的遭遇,真是当前大学教师青年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那么,这一记耳光无疑是将某种长久以来的大学管理体制,与人才合理晋升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了。打人确实不应该被提倡,然而当某种矛盾被诉诸暴力来解决,本身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打人事件背后的真相,以及对健康的科研、学术体制与氛围的追求,理应超越立场之争。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