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改将随财税改革释放红利
来源:齐鲁晚报 2014-08-18 14:29:00
17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做客齐鲁大讲坛。丁元竹说,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已近10个月,出台了多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如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社会救助体系,以及最近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等。
17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做客齐鲁大讲坛。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看病难、看病贵迟迟得不到解决,症结在哪儿?城乡普通居民何时才能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现养老并轨?户籍改革意见已出,如何才能真正释放红利……
17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做客齐鲁大讲坛,系统解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进展,尤其对关系民生的改革事项给出了独到见解。
本报记者 李钢
户籍改革 让地方完全承担户改成本不现实
“刚才魏老师讲到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个电视剧我也在看。”一开讲,丁元竹教授便接过了大讲坛主持人、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魏建的话茬。一部热播电视剧,拉近了主讲人和听众的距离。
丁元竹说,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已近10个月,出台了多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如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社会救助体系,以及最近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等。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丁元竹说,1958年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与社保等相关福利挂钩,而1978年后,诸如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多福利权益开始与户口联系。“单纯的户籍改革并不难,难的是附着其上的福利。”
丁元竹说,要完全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关键是钱从哪儿出。”他举例说,像一些人口输入集中的地方,要当地政府完全承担不太现实,“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纵向的和横向的转移支付之间的财政体制,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让丁元竹欣喜的是,近日发布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在丁元竹看来,新一轮户籍改革的红利将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不断释放。
医疗改革 看病贵关键还是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现在,药价为什么降不下来,为什么这么难改?”互动环节还没开始,就有“坛友”将提问的纸条递到了主持人手中。
对这个问题,丁元竹坦承,去年两会期间,卫生管理部门的同志自己也讲,尽管经过了多年医改,但看病难、看病贵并没有彻底解决。
在他看来,过度医疗仍是个大问题。他分析说,医疗领域产业化以后,医疗机构在不断追逐利益。“当然,这些年我们在调整,一直想坚持医疗公益化的方向,但需要各方面的配套。”
如何才能保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丁元竹说,关键是要解决财政投入的问题。“我接触过不少医院,有家三甲医院刚盖了大楼,我就问他们院长,这钱谁投的?他说,政府说投还没投,是贷的款。我又问,贷款怎么还?他就不再回答。”丁元竹说,“我想他还是要从医疗服务和药物费用中来解决。”
养老并轨 与事业单位养老并轨仍需时日
“养老保险为什么迟迟不能并轨?”在互动环节,有关社保改革等领域的问题被不断提出。
“根据目前的制度安排,我们今年先把农村的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并轨。”丁元竹说,这两种养老保险在缴费、待遇等方面相差不大,因此,比较容易并轨。“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并轨还要有一个过程。”丁元竹说,这是因为这两套制度设计不一样,并轨需要时间。
丁元竹说,并轨的方向是明确的。中央提出,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
责任编辑:王亚男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