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背后的城市机遇

2017-07-18 11:38:00 来源: 济南日报-齐鲁党报网 作者:

  近期以来,济南连续收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两块招牌。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创建生态市、环保模范城、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并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放眼全国,众多城市也都争先恐后投入到各种创建活动之中。“创城”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对参与的城市而言,创建活动不仅能给城市带来响当当的招牌,也会引来项目和真金白银,为城市争先进位、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城”背后的城市机遇

  本报记者 王彬

  近日,全国爱卫办公布了2015年拟命名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济南位列其中。就在11月24日,济南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3个月内,济南连获全国性荣誉,“六城联创”成功两个,水生态文明市创建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文明城、生态市、环保模范城、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食安城……近年来,济南先后开展了多个创建活动,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城市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事实上,不仅在济南,放眼全国,创城活动多年来经久不衰。如果哪个城市没有几个“创城”活动为抓手,就好像成绩单上缺了点什么。城市热衷于各类创建活动,根本目的无外乎是通过创建活动助推城市发展。比如说,有的创建活动能为城市获得重要的名片,有的能为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项目,有的能为城市带来真金白银,有的则能助力城市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创建活动有时会产生争议,但能为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成为地方争相竞逐的目标。

  济南参与多项创建活动

  最近,济南正式被评选为国家卫生城市,让很多人欣慰不已,甚至是激动不已。原因何在?济南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泉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脏乱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上世纪90年代起,济南启动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名落孙山。近年来,济南掀起了新一轮的创卫周期,最终拿下了这块招牌。

  国家卫生城市只是济南“六城联创”工作中的一项。六城联创,包括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由于很多指标要求相近,6项创建活动放到一起开展,可以形成合力、提高效率。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水生态文明市创建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而环保模范城、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创建与达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空气、水环境等重点指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这6项创建活动中,国家卫生城市相当于基础工作,它对环保、绿化、水生态建设等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和其他几个创建活动具有一致性,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可谓为其他创建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六城联创”外,济南近年来一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且成绩显著。2012年济南在参评的省会和副省级提名资格城市中获得第一名,2013年位列第二名。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三年一总评、前两年累计得分占30%的原则,我市2012、2013年两年总成绩位居提名资格城市第一名,但后来因不符合相关条件,创建活动没有成功。在2015年底公布的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我市再次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此外,在去年举行的海绵城市竞争性评审中,济南从22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第2名的佳绩,进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为山东唯一入选海绵城市创建试点的城市。去年年初,我市还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除了上述正在创建的活动外,济南还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双拥模范城等国家级城市名片。

  绝大多数城市爱创城

  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戏码”加重。在这种背景下,一系列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创建活动受到青睐。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市、绿化模范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些名目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水利部开展了水生态文明市创建活动,2014年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各城市也结合自身实际,纷纷把“创城”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拿省内兄弟城市来说,青岛就有多个全国性名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而且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泰安已经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近年来也在创建国家森城市等城市。再看看部分副省级城市,深圳拥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南京拥有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成都也拥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软件名城等称号……

  这些创建活动评审周期也有所不同,有的一年一评,有的则是多年一个周期,比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就是3年一评选,而且评上的城市并非一劳永逸,复查不合格仍会被摘牌。在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中,广州和南京就被摘牌。相对而言,评审周期越长的创建活动难度越大、含金量也越高。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各类国家级城市创建活动正是当前发展理念的体现,它就像一个个指挥棒,引导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是一味地只顾经济数据。特别是在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突出问题,也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环保、绿色理念深入人心。像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市、绿化模范城市这一系列称号,都和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有了这些创建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推动城市走绿色发展之路。

  创建活动能给城市带来啥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创建活动像一个指挥棒。而从城市的角度,创建活动则像一个引擎,为城市发展注入动力。

  有些创建活动,能给城市增光添彩。举例来说,全国文明城市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和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一旦获此称号,相当于给城市增加了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有些创建活动,能助推城市解决实际问题。拿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创建活动来说,济南是首个试点城市。全国这么多城市,为何唯有济南“中标”水生态试点?有关资料显示,济南虽然有泉城之称,但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供需紧张和供水保泉矛盾近年来日益突出,全市市域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只有11.56亿立方米,缺口达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9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济南抓住水生态文明市创建这一有利契机,能加快水生态保护与水景观建设,确保泉群常年喷涌,彰显“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泉水景观特色,促进人、水、城和谐发展。通俗地讲,济南能够借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缺水”现状。正因为如此,济南还争取到了海绵城市创建资格。这也是保护和恢复济南“泉城”特色的极好机遇,可解决泉水枯竭、洪涝多发、水源不足、水质污染等4大问题,实现促渗保泉、洪涝控制、资源回用、污染控制4个目标。

  有些创建活动,能给城市带来实打实的项目、有的能给城市带来真金白银。拿海绵城市建设来说,中央财政将对成功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的资金补助。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还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这也意味着在3年的创建周期里,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最多可拿到中央16.5亿元的财政补贴。在其他一些创建活动中,也可以争取中央财政补贴。此外,通过创建活动,城市可以借助创建项目策划一批绿色、环保项目。而如果没有创建活动,项目的建设难度则要加大,有的项目甚至很难开展。

  专家建议让群众参与考评

  这些创建活动,给转型发展带来了显著效果。数据显示,全国58个国家森林城市在“创森”的头3年,年均新增造林约占市域面积的1%,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市民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2012年,全国64个“创森”城市完成新造林面积1880万亩,占全国总量的21%;共投入林业和生态建设资金800亿元,相当于中央林业当年总投资的60%。

  再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4.9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全国城市平均水平高30.99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3.5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分别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3.14和20.58个百分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则分别高出28.92和25.77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平均值为78%,高出全国城市平均值16.83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各类创建活动确实能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更多城市向某一方向发力,特别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但与此同时,各类创建活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认为有的创建活动是形式主义。

  一方面效果明显,另一方面争议不断,如何推进各类创建活动?有评论人士认为,各级各类“创城”评比,应进行深入清理和整合。保留下来的项目,应由相关主办部门组织专家制定评价体系,考核验收则应引进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还应定期进行“海选”,选出群众代表和媒体代表组成的评审团来主导最终评审,最终评审也应放在透明平台上进行——只有这样,“创城”活动才能真正体现阳光公正,才能尽量避免形式主义的滋生,才能真正符合群众路线的精神。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群众满意度是创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城市创建工作无论在宏观谋划上、过程推进上,还是评选考核上,都必须要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其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改革创新。

浏览量:2843ITAG: 昵称:验证码: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尹延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南烧烫伤公益基金成立 家庭贫困的烧烫伤患者最高可申请3万

    11月1日上午,济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演播室,济南烧烫伤公益基金揭牌成立,并将首份公益基金20万元的支票授予烧伤患者刘丽。如果您或身边也有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可拨打济南烧烫伤公益基金的救治专线0531-58186697/85653065。[详细]

    11-02 08-11齐鲁晚报
  • 济南工业北路快速路迎来首次大考

    QQ图片20171101173009

    近日,工业北快速路、二环东高架、二环西高架南延相继 通车,济南的高快一体路网格局基本已经形成。济南高速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杨茂盛介绍,绕城高速外,封 闭施工也将对市区高架路产生重大影响。[详细]

    11-02 08-11齐鲁晚报
  • 绿地国际花都小区东侧危桥“蝶变” 数百孩子上学不用再“冒险”

    7312758256169816657.jpg

    地点:绿地国际花都东侧 2017.10 “豪华”钢混桥 本版照片均由首席记者王锋 摄 槐荫区绿地国际花都小区东侧,刘长山路以南,一座15米宽、横跨陡沟河新建设的新桥拔地而起。[详细]

    11-02 09-11济南时报
  • 老有所乐!济南中老年市民时兴学萨克斯

    11月1日,济南泉城公园,几位中老年市民跟老师学习萨克斯,从音调和节奏听,他们已经初步入门,吹出来的曲调比较优美。据了解,这些萨克斯爱好者大多是退休老人,为了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色彩,各自花了一万元左右购买乐器。[详细]

    11-02 09-11齐鲁晚报
  • 看红叶非得去南山?济南市区公园也有不少

    1日,灿烂的秋阳照亮了济南泉城公园的红叶树,片片红叶犹如红宝石一般靓丽。泉城公园位于市中心,有不少红叶树种,例如槭树和黄栌。虽然面积不大,但也能描绘如诗的秋季。齐鲁晚报记者周青先 摄[详细]

    11-02 08-11齐鲁晚报
  • 一女子被和面机卡手 济南消防紧急救援

    2017年11月1日04时56分,济南市公安消防支队市中区大队白马山中队接到119指挥中心命令,在济南市市中区机某单位食堂内,一女子被和面机卡手,需要紧急救援。中队指挥员迅速命令战斗员用螺丝刀,断电剪,撬棍等工具进行破拆。[详细]

    11-02 08-11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