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159)是拆是留?百年修女院走到历史关口

2017-04-03 09:59: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娜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静待拆迁的历山路47号院成为舆论热点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最近,静待拆迁的历山路47号院成为舆论热点,因院内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天主教方济圣母传教修女会院。这座修女院目前的去留尚无定论,它深藏大院已久,如今重新闯入大众视野,前尘旧事不再,当下风貌如何?大众网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修女院藏在居民楼和杂物之间,楼体外侧架着脚手架

修女院

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立在一侧

  大隐于市,它因拆迁闯入大众视野

  历山路47号院在历山路与花园路交叉口附近。走进大院,穿过几栋简易居民楼,在北侧能看到一栋灰色两层带阁楼的建筑,这便是修女院了。它隐藏在居民楼和杂物之间,楼体外侧架着脚手架,楼前堆满各类杂物,有着这个城市特有的拆迁前的杂乱。

  修女院正门是绿色的底子,涂了红色的油漆,都有些斑驳了。门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写着“山东省教育厅证书办公室”,一块写着“山东教学仪器厂地块建设项目征收现场办公室”。正门旁立着一个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修女院”三个字,济南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12月20日公布的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也立在一侧。

  “一直以为这里是一座居民院,没想到里面竟然还有古建筑。”历山路北头一家印务中心的老板赵先生告诉记者。就连大院里生活的居民,恐怕也不清楚这座修女院的来历。

  要不因为47号院要拆迁,恐怕这座修女院早已被人忘记。

白色的墙壁已经斑驳不堪

白色的墙壁已经斑驳不堪

楼内寂静昏暗

  幽静斑驳,它曾历经百年历史

  沿着修女院的正门进来,是一条长廊,廊内两侧并排有十余个大门紧锁的小房间。白色的墙壁已经斑驳不堪,带着历史的痕迹。

  楼内寂静昏暗,冗长幽深的水泥楼梯在走廊两侧尽头,拾阶而上便是二楼。二楼格局和一楼相同,相比一楼的瓷砖地板,二楼铺着已经褪色的红木地板,踩上去吱咯作响,旧时气氛便扑面而来。

  二楼之上是阁楼,沿着两侧楼梯而上,顶部便是一个上了锁的房间,无路可去了。

  对于修女院的建筑形态和历史,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近代建筑研究专家张润武先生对修女院进行过考证,包括现存的二层带阁楼的西式楼房在内,附近区域曾是原天主教方济各会圣母传教修女会院所辖的安老院和孤儿院。1908年,由修女玛利亚在济南东关东圩门23号创办,距今已经有近110年的历史。当时有房屋145间,占地17亩,设有织布、纺线等生产设备,1914年重修过。此处还一度为教会学校淑德女中,1952年并入济南市立教养院。1958年前后成为山东省第一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分校的校舍。

修女院的去留牵动人心

  是拆是留,它的命运牵动人心

  对于修女院的历史,老居民或许还是有印象的。

  80岁的高老先生从小住在47号院,他对修女院印象颇深。他告诉记者,以前大院里不只有修女院一座建筑,跟张润武先生的考证一样,这里曾是一组古建筑群。

  “原先在修女院西侧还有一座教堂,后来拆了。”高老先生说,以前,修女院墙上写着“第一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几个大字,后来就没有了。老人给记者比划着,在修女院建筑前立面上方接近房檐的地方,仍能看到字体被清除后残留的痕迹。

  至于修女院是拆是留,院里的居民都表示不清楚。记者折返修女院二楼的拆迁办办公室,也并未找到工作人员。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该修女院或将平移至历山路与花园路路口。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也曾表示,如果有可能,文物尽量不要移动地方,还是原址保护为好。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宋立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