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引争议 “减负”考验老师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3-09-09 14:41:00
29日是教育部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期。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为小学生出台“减负十条”,并不意味着对初中生、高中生课业负担放任不管。
29日是教育部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期。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拟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而在民间的热议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成为争议最大的一条。有人甚至担心,一旦施行,将影响到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学生和家长:“抢跑”必须取缔,但作业要“科学减少”
在采访家长甚至小学生时,记者听到的想法中,“‘减负’好,但千万别走极端”,“孩子没作业后,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填?”这是家长颇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教育确实需要科学地减负。”40岁的家长程彪说,现在有些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超前学中学课程,这种“抢跑”行为必须取缔。但他认为,书面作业是否需要完全取消,需要商榷。
“作业不用取消,减少就行。长时间不写作业,会把学过的知识忘记的。”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脱口而出的看法令他母亲和记者都颇为惊讶。
“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一位身处美国的网民“山桃木”23日在新浪微博上发表长微博,谈了美国基础教育中不强调背诵,导致孩子学习数学“乘法,基本靠猜;除法,只能随缘”等现状,以此表达对中国小学改革的担忧。目前这篇长微博已被转发1.7万次。
“这很能代表我们家长的担忧。像写字、乘法口诀是必须靠重复强化记忆的,‘一刀切’完全没有书面作业,看似负担轻了,但很可能就让孩子在该打基础的时候没打好,回头再补课更累。”杭州市民韩音说。
“没书面作业不代表就是素质教育。”一位母亲对记者说,这会把学校应该承担的一些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在“双职工”的现状下,绝大部分家长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专业的能力来指导孩子,只能花钱送孩子去培训班,让社会来管,长此以往,只会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减负”真正考验的是老师
在上海、浙江等先行探索“严控小学生作业量”地区的教育界人士看来,减负“风暴”中,“压力山大”的其实是老师——“减负”不意味着不教,而是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快乐地接受知识。
在近年来“铁腕减负”的浙江,教育部门要求小学生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低年级不布置作业,老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一些小学还在网上“晒”出“书面家庭作业量”,以便接受家长的监督。
“过去,是学生下题海,减负后,许多学校变成了老师‘下海’,把学生‘解放’上岸。”杭州一位小学“名校”校长对记者说,无论如何“减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孩子的质量标准没有降低。
责任编辑:彭斐
更多新闻
- 超七成家长认可减负提质 孩子学得更好
- 减负十条规定:小学生留不留作业成为主要争议
- 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引争议 “减负”考验老师
-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英语将不纳入期末统考
- 小学生减负禁留书面作业 青岛老师家长不领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