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的铭记——纪念冯其庸先生逝世一周年

2018-01-10 10:1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齐鲁大地的铭记

  ——纪念冯其庸先生逝世一周年

  叶兆信  王海清      

  著名学者,著名红学、国学、文史大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冯其庸先生远行,已是周年时光。先生的音容笑貌宛在。先生的学术伟业永存。在这纪念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我们作为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的两个报人,尤其难以忘怀的是先生多次莅临山东访问考察的情景。先生那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先生那忠实继承和奋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心志、大家风范,都闪耀在我们心中,闪耀于我们齐鲁大地。

冯其庸先生在济南南部山区考察唐代大佛

  一

  我们永远记得,深谙齐鲁文化精髓的先生一踏上齐鲁大地,总是豪情满怀,总是深入探究。每到一地,都有人们对先生热情诚挚的欢迎;每到一地,都有先生“点石成金”的高见。

  1991年5月。先生风尘仆仆,来到临朐山旺化石的发掘现场。他从堆积如山的硅土中,捡起上有树叶、青蛙、昆虫等各种类型的化石,翻来覆去,仔细比较,看了又看。先生说“距今一亿八千万年,诚世界之奇观。精心挖掘,精心保护,精心开发,可谓意义重大”。先生的见解得到文物部门和现场发掘者的高度评价。

  1993年8月。先生又一路东行,过蓬莱,经烟台,上牟平,到威海。一路行进中,先生几次停留观景,心旷神怡,举目城乡面貌,赞不绝口。当看到烟台农村的农民别墅一幢幢、一排排的时候,他高兴地说,“太令人振奋了,美国也不过如此。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呼唤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啊。”来到刘公岛上参观,先生在丁汝昌、邓世昌等十位水师将领的蜡像前肃立,对丁汝昌拒绝敌酋劝降、自杀殉国的气概表示非常敬佩。他说,“这样的教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少年儿童。这是爱国教育的好教材,应该充分运用好,充分宣传好”。先生的沿途点评和诚恳叮嘱受到当地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

  1994年5月。先生又来到济南郊区的道家文化遗址深入考察。面对古柏参天、殿堂破旧的遗址,先生看得十分认真,不时默默思索。先生说,“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遗址留存尚好,离市区又不远,应该好好修复,争取早日对游人开放”;还对陪同的领导同志说,“你们曲阜有儒,济南千佛山有佛,济南郊区有道,这很难得,应该好好保护,好好修葺,发挥好它们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价值。”其后,先生又转道对济南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古佛像、古摩崖,对日照莒县大汶口“日云山”刻画符号等,进行了精细研究,然后郑重提出保护好、修复好古迹,发展好旅游业的建议。在济南南部山区唐代大佛的研究中,先生还不顾山坡陡峭,荆棘丛生,攀援直上,对大佛的保护完好连呼“真真幸运”,又认真判断了大佛的年代、风格,并提出重视保护古迹和做好地方志撰写、研读的问题,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

  处处体现着先生的长远目光,处处体现着先生的深邃学问,处处体现着先生求真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亲历亲为的执着品格。先生的考察给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带来的有益启示,而今大都早已变为现实,并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光彩,吸引着国内外宾客络绎不绝的观光游览,也理所当然地、生动地诠释着先生当年作为中国文化界优秀学者的使命担当。

冯其庸先生题写的《颂泰山》诗

  

  先生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又是才思敏捷的诗人和驰名中外的书法家。齐鲁大地永远不忘,先生每一次山东行,都一路留下他潇洒沉稳的墨宝和豪迈瑰丽的诗篇。

  先生在山东的诗作留墨,记载着他的行踪,抒发着他的情怀,展示着他对齐鲁文化的精深理解与阐释,也表达着他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择其要者,我们觉得大体可分为这样三类:

  一是赞美沿海风光、山乡新貌,讴歌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深刻变化。譬如,《烟台即兴》:“海头潮水到蓬莱,处处风光如画裁。最是青天碧海夜,潮声雄似万马来”;譬如,《莱阳路上》:“春色阑珊不可寻,梨花落尽梅青青。多情最是莱阳道,万树槐花伴我行”;再如,《游锦绣川口占》:“锦绣好山川,风光处处妍。山深藏古佛,水碧养鱼鲜。梨花春满谷,红叶秋连天。游人若到此,忘返更留连”等。

  二是凭吊题诗古迹,评说历史人物、史实,抒发豪情感慨。譬如,《东阿吊曹子建墓》:“黄河一曲水东流,八斗才高半土丘。我到鱼山心怅触,诗人终古一穷囚”;《嘉祥题武梁祠石刻》:“平生倾倒武梁祠,万里云山梦见之。今日古碑亲睹面,千年犹接汉威仪”;《题临朐山旺化石》:“云程万里到青州,来读石书万卷稠。众妙之门何处是,山旺一叶史悠悠”;《题广饶孙子故里》:“文章孙子十三篇,六国纵横失四边。万古江山时世改,先生妙算万千年”;《威海宿瀛州宾馆》:“汉武秦皇事已遥,三山海外不能招。因风昨夜过东海,一宿瀛州到碧宵”。还有令人很是感慨的《游荣成成山头天尽头,有胡耀邦同志题辞》:“行至天尽头,海天一望收。秦皇鞭石处,丞相有题留。斯人今已矣,斯事亦千秋。更有肝胆子,遗墨令人愁”。还有很让人感悟陶醉的《题泰山并秦皇无字碑》:“黄海东来第一峰,秦皇巡狩独崇封。至今无字碑犹在,卓立中华大国风”和《题泰山桃花峪摩崖石刻》:“玄门题壁愧岱宗,无字碑铭大国风。爱煞桃溪松径好,瘦藤布履上云峰”等。

  三是题赠个人,表达情谊,表达诗人的评价、见解。譬如,《题柳子谷画家》:“万水千山笔墨精,中华儿女作天兵。凭公绝代无双笔,留得千秋万世名”。题赠诗作给个人者,既有退下来的省里的老领导,又有一般的同志、基层的朋友。譬如,书赠原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同志的《泉城赠梁步庭大兄》:“百年风雨饱身亲,眼见沧桑变古今。胸怀有容天地阔,一双青眼付来人”;再譬如《青岛赠孟鸣飞、刘咏二兄》:“碧海蓝天作远游,岛青人好似澄秋。感君意气浓于酒,高烧琅琊不及稠”;《赠曹县李同岭送牡丹》:“劳君千里送花来,倾国倾城手自栽。待到明年花开日,共君花下醉一杯”等。

  先生的诗作立意高远,气势壮阔,感情浓烈,体现着先生深厚的国学修养和潇洒、娴熟把握的旧体诗之神韵。同时,先生还在山东各地椽笔点睛,题写了若干雄浑壮观的摩崖石刻,如宁阳“神童山”、泰山“颂泰山并秦皇无字碑”和“玄门”、临朐“归云峰记”、济南白云洞“洞天福地”、烟台“磁山地质公园”、“汶上宝相寺”和“肥城玉都观”等。此外,先生还为孔子诞辰2555周年山东书画展书写了“学而第一”,为山东大学百年校庆、青岛科技大学六十年校庆等题字、题诗等。这一切都为齐鲁文化宝库的丰富发展增添了光辉的篇章,也体现了先生作为中国文化界优秀学者诗人和书法家的倾情奉献。

冯其庸先生接受齐鲁电视台采访后与记者合影

  

  齐鲁大地铭记,先生作为蜚声中外的红学大家,五十年著书,成就卓越。所以先生齐鲁之行的话题中,自然少不了对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的推崇,少不了对山东红学研究的关注和支持。

  1994年8月。第七届红楼梦国际研究会在我省莱阳举行。早在筹备期间,先生就豪情满怀,亲自前往联系。研究会开幕后,先生全程出席,并发表高见,还在会议期间与我省的红学专家、教授共同切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先生在与山东读者的交流中,还把热心的读者称为“红友”,有时还热情书赠有关《红楼梦》的诗作,真是令人赞叹叫绝。

  先生在山东回答读者问及的怎样读《红楼梦》的问题时说,读《红楼梦》分一般性的阅读和研究性的阅读。就是一般性的阅读,我也强调一定要反复读。书中的诗词都应该能背诵。古人说,读诗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基本精神,也适用于读《红楼梦》。当然我不是要人们去死抠“一千遍”这个形容性的数字。但只有多读,才能深得教益。

  1998年3月。先生欣然接受我省齐鲁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再次把读《红楼梦》的意义阐发得淋漓尽致。先生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文化内涵和高度思想内涵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学习研究《红楼梦》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是丝毫不容怀疑的,但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态度。这就譬如用药,有的药是补药,久服才可以见效。如果患急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就必然有效。《红楼梦》是药中之大补,当治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然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先生又强调,学习研究《红楼梦》的现实意义还应该从发展的、广阔的视角来看,从培养21世纪人才的角度来看,才是从根本意义上看到了它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具体可资借鉴的方面。学习研究《红楼梦》,一是学习曹雪芹对传统文化的刻苦学习和创造性的继承;二是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有进步的世界观,必须站在进步思想的前列,必须有战斗的精神和勇气。三是《红楼梦》还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熟悉生活,深入生活,拥有生活;四是还告诉我们,艺术要创新,作品要求精。

  先生面对记者讲的话,精辟,深邃,发人深省。专访片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得到广大《红楼梦》研究者、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如潮好评,为我省普及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进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先生作为著名红学大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超凡水平。

冯其庸先生在《叶兆信书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熟稔先生的山东人不会忘记,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其自觉热心提携后学的伟大精神,广为传颂。他在山东考察期间,曾对多位青年艺术家给予热情鼓励,悉心指导,深刻反映着他作为优秀文人艺术大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师之道。

  1993年,山东齐鲁书社准备为青年篆刻家范正红出版篆刻集,收录其14岁到28岁的篆刻作品500余方。先生精心看了这位青年人的作品,当即慨然答应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先生在《范正红篆刻集》的序言中说,“予观近世篆刻,虽未离秦汉而新意更浓,且趋向于周秦汉唐篆之砖刻瓦当,以及印章之外之古文字,结构用笔力求疏散自然,初看似非经意之作,细看则别有天趣;盖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也;吾观范君所作正复如此,且为此中之翘楚”。范正红教授现执教于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是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早已是山东篆刻艺术的领军人物。

  2001年,先生又为齐鲁书社出版的《金圣叹评改本绣像水浒传》作序,同样高度热情地鼓励青年艺术家周峰。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有周峰君者,幼嗜水浒,游于梁山,画笔天纵,豪情独迈,誓继龚、陈之业,为水浒英雄作新图,以弘扬其浩然正义之气。其有言曰:不求一笔之奇,不求一画之巧,刻意于真实与虚幻、动态与静态之相生,注重于构图之张力及画面之情韵,使笔下之众生相既富传奇色彩,又具生活气息。既具粗犷豪迈之气度,并斩钉截铁之力量;又洋溢着风神各具、天真自然、凝练古澹、超迈萧散之逸气”,对周峰同志淡泊名利、潜心探研的敬业精神及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赞扬,提携其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成长为山东大学的教授。

  先生在热情提携后学的过程中,既有及时的鼓励,又有准确的评说,还始终贯穿了他对书画界实际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倡导,不断为青年艺术家指明奋斗的方向。.2004年9月24日,先生中止了西域之行专门赶来济南,在山东省美术馆《叶兆信画展》的开幕式上致辞。他在祝贺兆信画展成功,肯定兆信成绩,感谢山东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和广大参观者对兆信同志的支持以后,集中讲了三个方面的期望。一是尊重传统,继承传统。他说,兆信同志所从事的线描画,是由来已久的一种传统绘画方式,最早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到宋代的李公麟,一脉相承,但这一艺术已经中断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兆信同志在这方面探索继承,我很赞成。美术界应该倡导尊重传统,继承传统,不要只是崇拜外国的东西,而把老祖宗的东西丢到一边。二是画无止境,注重创新。中国画是无穷无尽的,不能是哪一天到谁是最高峰。现在还在的许多前辈画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新的境界。我们后辈的、年轻的同志更要努力,争取不断创出自己的新的辉煌。三是扎扎实实,下苦功夫。从兆信同志的线描画来说,他的毅力非常坚强,功夫下得很深。有志于攀高峰的同志,就应该这样力戒浮躁,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一丝不苟地下苦功夫,自觉做品德高尚而又艺术精湛的艺术家。先生的话高瞻远瞩,既是对兆信同志的期望,也是对广大青年书画家的期望,直到今天,依然对促进我省乃至全国书画艺术的创作繁荣,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出先生作为优秀学者、著名书画艺术家的高远目光和精神境界。

冯其庸先生书写毛主席词句,惠赠大众报业集团

  

  先生是视野壮阔、涉猎广泛的学者。他的山东之行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他的红学、国学成就卓著,文史、考古极有建树,且诗书画精湛高美,自领风骚。同时我们还坚定地认为,先生对新闻宣传,特别是对当代书画艺术的新闻宣传,同样有着独到的深刻见解,让我们牢记在心,令我们高山仰止,并引以为难得的激励和鞭策。

  1998年4月15日。我们大众日报决定创办《大众书画》专刊。先生闻讯很是高兴,先是高度评价大众日报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第一家创办这样的书画专刊,适应了改革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随后又为《大众书画》写了《创刊感言》。他在这篇“感言“中指出,“这些年来,书画篆刻特别红火,几乎是老百姓人人所爱。这是一种好现象,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一种象征。无论是书法、篆刻和绘画,都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反映。老百姓人人热爱民族的文化和艺术,这是一种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我们应该特别珍惜这种感情。”接着,先生在文章中就画刊的大众化、画刊的导向和重视优秀作品的评论赏析等问题,作了鲜明的阐述,并特别指出,“应该重视发表名人的书画,但也要重视中青年的优秀作品,因为他们是书画艺术的未来”。此后,先生还在画刊上发表了《梦里青春可得追》,忆黄永玉、张正宇、关良等人;发表了《博学宏通 显幽烛微——读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百首〉》一文,经连续多期刊登,引起强烈反响,显现了报纸画刊的学术品位。先生则对我们说,“要对画刊信心十足,要让中青年和部分老年爱好者来读。很深的文章尽量少发,多发表一些像启功老先生这样档次的作品。这在当代是有目共睹的,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也能起到扩大发行量的作用。”先生还对我们说,有的媒体在宣传某青年书家时,称其真草隶篆样样精通。这是误导。应该引导青年人在一门字体上下工夫,在此基础上再攀登更高的高峰。先生的一系列指导,对搞好书画艺术的宣传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他分明就是一位高水平的办报专家,想借此以影响书画界的老中青艺术家和画刊的忠实读者共同努力,推进书画创作的健康发展。

  先生不仅高度重视、准确把握书画艺术的新闻宣传,而且十分关注我们报社事业的发展进步。他曾对我们说,大众日报是中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现在的报纸也是对山东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重要信息的最权威的汇集。关注你们的报纸,也是关注山东。再说,我们学者的职责,是对社会说真话。你们记者的职责,也是对社会说真话。我们的事业也是相通的呢。先生的见解和风范,真是精辟而又感人肺腑,并化为对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的关怀备至,感情弥真。在我们努力办好《大众书画》的日子里,大众日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山东新闻书画院院长刘广东同志,一直高度重视先生为办好画刊提出的宝贵意见,一再要求我们认真领会,认真落实,并在与先生的不断交往中,探讨学问,谈书论画,结下了深厚情谊。先生在北京举办《冯其庸书画展》时,特邀刘广东同志出席开幕式,并代表新闻单位致辞,充分体现出先生对大众日报和山东新闻书画院的重视与关爱。现任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同志,多次前往瓜饭楼看望先生。先生总是热情赞扬,深情鼓励,话语间充满对我们集团(报社)新时期事业发展的关怀与支持。多年来,每逢报社有重大活动,先生都或写字,或作画表示祝贺。先生逝世后,报社的同志说,我们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先生为我们书写的“泾渭看同流”的大幅长条书法,曾在报社的会议室里熠熠生辉;先生为我们书写的“一笑扬鞭夕照中”的丈二自作诗,曾在报社招待所里获得广泛赞誉;先生为我们题写的大型线描画“兰亭修禊图”,依然在新闻大厦总服务台后面的墙上金光闪烁;先生为我们书写的毛主席词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所表达的对报社事业的肯定与祝愿,正鼓舞着今天的大众报人,为实现新形势下集团(报社)事业的转型发展,开拓奋进。而今,先生为报社挥毫泼墨的身影仿佛还在我们眼前,先生为报社绘就的“葫芦图”、“葡萄串”累累硕果,正召唤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新目标、新作为。                     

  先生的风范与情怀永在我们心中!

  先生的风范与情怀,永远闪耀于齐鲁大地!        

  2018年1月于济南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南正觉寺小区楼顶“生楼” 一下雨楼下心慌慌

    正觉寺小区

    对于正觉寺小区一区14号楼2单元六楼的住户来说,头上的铁皮屋就是个噩梦。据了解,每到雨雪天气,铁皮屋就会往下渗水,六楼居民家中的墙壁便会被水浸泡。这位居民表示,希望能够拆除铁皮屋,或者能够给铁皮屋好好地做一下防水。[详细]

    01-16 08-01齐鲁晚报
  • 济南诚基中心立体车库坠落 一车下降过程中被剐车头

    今早七点,张先生到车库提车,按了取车按钮,车辆在下降过程中突然倾斜。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车库维修人员迅速来到现场查看[详细]

    01-16 08-01济南都市频道
  • 济南建设路一小区绿化带着火,消防赶到三分钟扑灭

    济南建设路一小区绿化带着火,消防赶到三分钟扑灭3

    1月15日傍晚,网友爆料称,下午4点30分左右,在济南市建设路冠宇明苑小区内,靠近路边的绿化带突然失火,冒起浓烟,路人纷纷停车躲避。“不知道什么原因起火,火苗有一米多高,当时烟特别高,很多行人都绕道或者将车停在远处。[详细]

    01-16 08-01齐鲁晚报
  • 济南千名老人“抢”上大学 凌晨零点排队领号

    2018年1月15日,济南老年人大学开始春季招生报名,从凌晨零点开始,就有老人来到报名处排队领号,截止8:25,发放报名顺序号1132个。2018年1月15日,济南老年人大学开始春季招生报名,从凌晨零点开始,就有老人来到报名处排队领号,截止8:25,发放报名顺序号1132个。[详细]

    01-16 08-01大众网
  • 快讯:济南轻微交通事故手机就能定责快处

    大众网济南1月15日讯今天上午,记者从济南交警支队获悉,“济南交警公众参与平台”目前已增加了事故、拥堵、隐患上报和意见建议等多项服务。“公众参与平台”上的“违法随手拍”也已升级,市民发现20种交通违法都能即时抓拍、定位、上传,交警核实处罚后还会发放相...[详细]

    01-16 08-01大众网
  • 济南市居民医保可申领5种免费药 如何申领看这里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居民医保参保人可以在签约的普通门诊统筹定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领取5种免费基本药物。居民医保参保人领取免费药物时,需经普通门诊统筹签约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诊治,确有服药治疗需求的,由医生开具免费药物处方,登...[详细]

    01-16 08-01济南日报